公司首席法务官-企业的守夜人 本书特色
本书着力描绘的,不仅仅是法律知识,内容涵盖了公司治理、政策走向、科技金融、竞争战略、职场圣经、文化融合等多个维度的商业秘籍。作者对产业经济、商业模式和公司运营等方面有着透彻的理解和深刻把握,是企业法务人员和律师必看的一本书。
公司首席法务官-企业的守夜人 内容简介
★本书不是一本呆板的法律教科书,书中着力描绘的,并不限于法律知识,很多内容涵盖了公司治理、政策走向、科技金融、竞争战略、职场圣经和文化融合等多个维度的商业秘籍。从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产业经济、商业模式和公司运营等方面的透彻理解和深刻把握,有时你很难想象这本书出自一名公司律师之手,但作者将法律与商业的无缝连接又让人不得不相信作者的法律功底和商业天赋。这是一部较为系统阐述中国公司法务管理实践与理论的专著,本书以此为基础,中国公司律师界会掀起对法务管理学和CLO制度的研究热潮,这对企业发展和法治建设将不无裨益。
公司首席法务官-企业的守夜人 目录
**章你的企业有CLO吗
美国80%的大企业都有CLO,中国80%的大企业都没有CLO。
**节没有CLO的公司就是在裸奔
其实每个企业家内心都有风险意识,只是需要一个人去深度唤醒。
第二节现代公司治理的三驾马车
CEO、CFO和CLO组成现代公司治理中*稳定的铁三角。
第三节运筹帷幄,大生态较量背后的关键幕僚
任何一家企业都别想在生态系统战争中独善其身。
第四节控制力,百年老店的生存秘诀
规模、利润是假的,控制力是真的。一千年以后,没有你也没有我。
第五节企业家为什么喜欢有匪气的CLO
有些匪气的CLO,不见得招每个人待见,但企业家和CEO却很喜欢。
第六节软实力,看不见的竞争力
相比于社会律师,行业理解、风险管理及其软实力才是CLO真正的竞争力。
第七节CLO的投名状,企业家的挡箭牌
CLO越危险,企业家就越安全。
第八节秩序与习惯的力量
CLO渴望在公司建立一种法律秩序,并通过秩序的力量将人们的行为转变为习惯,通过习惯为公司治理提供绵绵不绝的力量。
第二章企业为什么需要一个CLO
如果CLO不能为公司创造价值,那么他就没有待下去的理由。
**节战略委员会来了个新成员
CLO如果不懂战略就应该引咎辞职。
第二节合规的使命,给你的企业装个刹车
合规是刹车,很多企业却把它当成了夜壶。
第三节风控是交易的核心,但仅认识到这点太肤浅
交易的核心是风控,风控的核心是验证,验证的核心是合乎常理。
第四节获取竞争优势的利器
CLO团队本身就是一支主动作战的航母,是公司对外竞争的利器。
第五节从成本后台到利润中心
爱立信法务部每年创利10多亿美元,已经超过主营业务的利润,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第六节企业反腐,来自董事会的坚持
CEO、董事会和CLO三权分立的治腐结构才能真正地净化企业,杜绝腐败。
第三章企业启用CLO正当时
用不了多久,就会知道,不重用CLO可能是公司*失败的决策。
**节冰山一角,CLO的能量被严重低估
CLO可以做的事情永远比你想象的多。
第二节全面法律风控体系的强大威力
没有法律风控体系的护航,企业就像一只漂在海上没有帆的船。
第三节让无形智慧财产成为企业的主要财富
CLO是**个将企业的无形资产转换为真正财富的公司高管。
第四节合同是企业的生命线
企业80%的风险由合同产生,企业却只投入了20%的资源在合同上。
第五节一个重大官司往往成就一家伟大企业
伟大的企业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而重大诉讼往往成为企业重大进步的阶梯。
第六节政府公关不是推杯换盏
企业政府公关不是推杯换盏,是个很专业的活动,参与和影响政策与立法才是企业政府公关的核心。
第七节在危机中得到升华
成功处理一个危机是幸运,成功处理每个危机是本事。
第八节“走出去”,我们交的昂贵学费
为什么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大都以失败告终?
第九节找到优秀的CLO,你就找到了全世界*优秀的律师
中国企业家有个不良习惯,要不喜欢重用一个律师,要不满世界乱找律师,这都是很危险的做法。
第十节如果企业犯法,CLO要不要举报
CLO追求的是法律合规事业,还是公平正义事业?但一定不是违法犯罪或可能触犯法律的事业。
第十一节管理层犯错
大多数公司的欺诈和不道德行为都发生在管理层,但多数提高公司治理和道德规范的努力却由低级别的管理者实施。
第四章CLO是成熟企业的标志
看一家企业是否规范和成熟,看其有没有CLO及CLO的话语权即可。
**节CLO制度的金字塔结构
CLO制度的核心是分权和授权,跟现代公司治理的理念殊途同归。
第二节从总法到CLO,还有三万米的距离
CLO除了法律顾问外,还有七张新面孔。
第三节有趣的法务管理学定律
不要请不懂管理的专业律师当CLO。
第四节CLO很少轮岗,但并不代表他不可替代
近九成的企业没有CLO接班人计划,因此造成的隐形损失无法估计。
第五节CLO否决与管理层不满
珍惜与你对抗的CLO,他们完全有能力把你哄得开开心心。
第六节穿越企业全流程的CLO的手(LMS)
一个CLO是否眼高手低,问问他LMS就大概知道了。
第七节CLO的体面就是企业的体面
一个体面的CLO反映的是企业对法治的态度。
第八节为什么优秀的CLO都离你而去
千万元年收入的大律所合伙人很多,而千万元年收入的大公司CLO却很少。
第五章原谅CLO奇货可居需要抢
优秀的CLO屈指可数,选择那些对商业有浓厚兴趣的律师当CLO。
**节不想当CEO的CLO,不是好CLO
公司律师的职业目标不是CLO,而是CEO。
第二节一半是商人,一半是律师
如果CLO对商业没兴趣,那就赶紧辞职去做律师,别耽误公司,也别耽误自己。
第三节一个律师到一千人的公司法务部
不必对百人法务部大惊小怪,千人法务部已经出现,万人法务部也在不远处。
第四节请社会律师还是雇公司律师
大公司CLO对社会律师颐指气使,大牌律师对公司律师耀武扬威,再没有比这更轻浮的事情。
第五节从CLO的圈子可以看出他的实力
圈子是CLO的翅膀,可以帮他飞得更高。
第六节敢于拒绝的CLO才值得信任
有理有力地明确拒绝胜过糊里糊涂地大包大揽。
第七节CLO待在办公室的时间不该超过50%
不去农贸市场买菜,你就永远不会知道真实的菜价。
第六章中国的CLO要被重视还要一百年
如果你选择做公司律师,就要准备好走一段*艰难的路,不过,大多
看上去容易的事情,都是在走下坡路。人生很短,听从自己的内心,不要
浪费过别人的生活。
**节全球*佳30位CLO,为什么没有中国人
大环境不改,CLO再努力都没用。
第二节意淫的大多数
现实中做不到的事情,让我们到梦中去实现。
第三节过分迷信刑事打击的中国企业家
老板尝到刑事打击的甜头,CLO就要开始吃苦头了。
第四节CLO*让人讨厌的六个坏习惯
自我批评总比别人批评难。
第五节企业越全球化,公司CLO越重要
每个公司律师都是100%全球化的支持者,并以100%的乐观心态迎接全球化。
第六节机器人律师会让CLO失业吗
机器人律师不会替代公司律师,而是会超越公司律师。
公司首席法务官-企业的守夜人 相关资料
作者秉承首席法务官一半是商人,一半是律师的理念,在企业法务管理方面具有系统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陈丽洁 前中国移动总法律顾问
本书以开阔的全球视野和独到的管理及商业视角,结合作者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围绕企业法务管理者的定位、价值,对法务管理职责范围、素质要求及制度构建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思考和系统详尽的阐述。诙谐有趣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故事,字里行间体现和流露的是作者对中国企业法务管理现状和未来的真知灼见,以及对企业法律人和企业法治终极关怀的情怀。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引发企业法律人的共鸣和深入思考,还以其理论的系统性和实务的“接地气”,可以作为企业法务管理工作手册性指引。
——秦玉秀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法律顾问
法务官必须成为公司各类重大疑难杂症的法律名医,本书就是法务官的“医师手册”。
——黄亚英 深圳大学法学院院长
本书汇集了一个上市公司法务高管近20年的法律风控实战经验,不仅值得律师和公司法务好好研读,也值得企业家认真参考。
——刘晓春 深圳国际仲裁院院长
健君是我见过为数不多的、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CLO,他丰富的公司法律风险管理经验值得认真一读。
——朱湘莲 GE大中华区首席合规官
此书可能是全球*部由首席法务官写的《公司首席法务官》,属开山之作。从多个视角全面展示了首席法务官的理想与现实,诠释了首席法务官价值理性的皈依和工具理性的修炼,也可说是首席法务官这一职业在中国兴起的标志之作。
——李祝用 中国人保法律合规部总经理
作者在企业法务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开展了大量创造性的工作,为中国企业法务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叶小忠 中国政法大学企业法务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正如公司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创造什么价值这个问题还没有被厘清一样,公司法务的价值也远远没有被认识到。《公司首席法务官》正在做这样可贵的努力。
——刘大力 前君合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
作者对公司首席法务官有独到的认识和理解,对公司法务在发挥其价值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经过实战验证的分析和见解,对于公司管理层、律师和企业法律工作者都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汪荷青 AMD中国法务副总裁
《公司首席法务官》的作者堪称公司法务领域的“老司机”,眼光独到,见解独特。有些理念对行业来讲是前瞻性、创造性和颠覆性的。本书是公司法务界的扛鼎之作。
——陈 锦 *法律自媒体法律读品创始人
公司首席法务官-企业的守夜人 作者简介
健君,法学博士。某大型金融机构首席法务官,高级副总裁,曾历任多家跨国上市公司高管,兼任中国首席法务官研究院(CACLO)院长,中国企业法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专利协会副会长,中国互联网金融诚信联盟执行主席,中国贸仲、华南国仲等多家机构仲裁员,具有20年以上丰富的公司法律合规、风险控制和投资并购的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