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墨迹:美国曾格案始末(精)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2018年11月1版1印,东方出版社出版
★ “近距离看美国”系列作者林达、美国文明史大家钱满素倾情推荐,本书另附别册,收入钱满素、林达撰写与翻译的文章
★ 南京师范大学美国文明研究所所长、美国文明史博士杨靖翻译
★《纽约时报书评》编辑选书、《洛杉矶书评》《华盛顿独立书评》《Kirkus评论》等西方主流文化媒盛赞
★ 对美国历史、美国文明感兴趣的时政爱好者必读之作
安德鲁·汉密尔顿《曾格诽谤案辩护词》:法庭和诸位陪审团先生所面对的不是小事,也不是私事。
你们审判的不是一个可怜的印刷商人的案子,也不仅仅是纽约殖民地的诉讼。
不是!其结果可能影响到生活在英国治下美洲大陆上的每一个自由人。
这是头等大事,是关乎自由的大事。
我毫不怀疑,你们今天的高尚行为不仅将使你们受到其他公民的爱戴和尊敬,还将赢得所有崇尚自由、反对奴役的人们的祝福与尊敬,因为你们抵抗了暴政的企图;通过公正廉明的裁决,为保障我们自己、我们的子孙和邻居奠定了崇高的基础。
是上天和我国法律给了我们这个权利———通过说出和写出真相来揭露与反抗专制权力的自由。
曾格案是美国殖民时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公众舆论权诉讼案,也被誉为美国争取独立与自由的史诗开篇。1733年,印刷商人约翰·彼得·曾格发行《纽约周报》,刊登文章抨击和嘲笑新上任的英国总督威廉·科斯比的腐败与傲慢,整个纽约为之震动。1734年末,曾格被控煽动诽谤罪入狱,报纸被当众焚毁。九个月后,1735年8月4日进行了一场改写历史的审判,来自费城的辩护律师安德鲁·汉密尔顿为曾格进行了精彩的辩护。陪审团仅用几分钟即裁定被告无罪,曾格被当庭释放。
普利策奖获得者、美国资深媒体人、社会历史学家理查德·克鲁格搜集梳理了大量珍贵的殖民地时期档案资料,描绘了纽约州强大的政治对手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以及整个诉讼案件的台前幕后与细枝末节,亦如同一幅丰富而引人入胜的纽约社会政治画卷。这场审判距今虽已两百八十余年,但并不仅是一桩旧事,是对今天公共言论自由作为民主基石重要性的有益呼应。
永不消逝的墨迹:美国曾格案始末(精) 内容简介
曾格案是美国殖民时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公众舆论权诉讼案,也被誉为美国争取独立与自由的史诗开篇。1733年,印刷商人约翰?彼得?曾格发行《纽约周报》,刊登文章抨击和嘲笑新上任的英国总督威廉·科斯比的腐败与傲慢,整个纽约为之震动。1734年末,曾格被控煽动诽谤罪入狱,报纸被当众焚毁。九个月后,1735年8月4日进行了一场改写历史的审判,来自费城的辩护律师安德鲁?汉密尔顿为曾格进行了精彩的辩护。陪审团仅用几分钟即裁定被告无罪,曾格被当庭释放。
普利策奖获得者、美国资深媒体人、社会历史学家理查德?克鲁格搜集梳理了大量珍贵的殖民地时期档案资料,描绘了纽约州强大的政治对手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以及整个诉讼案件的台前幕后与细枝末节,亦如同一幅丰富而引人入胜的纽约社会政治画卷。这场审判距今虽已两百八十余年,但并不仅是一桩旧事,是对今天公共言论自由作为民主基石重要性的有益呼应。
永不消逝的墨迹:美国曾格案始末(精) 目录
前 言 自由的根本
**章 危险的生意
第二章 麻烦制造者
第三章 权力游戏
第四章 徇私枉法
第五章 壁垒分明
第六章 庞然大物
第七章 痛下杀手
第八章 疯狂迫害
第九章 费城律师
第十章 永不消逝的墨迹
后 记 从曾格到斯诺登
致 谢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书目提要
译后记
永不消逝的墨迹:美国曾格案始末(精) 节选
永不消逝的墨迹:美国曾格案始末(精) 作者简介
理查德·克鲁格(Richard Kluger),生于1934年。曾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任《普林斯顿人日报》主席。曾先后任《华尔街日报》记者、《福布斯》杂志和《纽约邮报》的撰稿人、《纽约先驱论坛报》文学编辑、西蒙—舒斯特出版社执行编辑、雅典娜出版社总编辑。从1974年起成为一名职业撰稿人。1997年凭借讲述卷烟工业历史的《烟草的命运》获普利策奖,还曾凭借《档案:<纽约先驱论坛报>兴衰记》《简单的公正: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以及美国黑人争取平等权的斗争史》两次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决选。
译者
杨靖,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美国文明研究所所长。兼任江苏省翻译协会理事,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近年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世界文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译作五十余篇。代表性著作《爱默生教育思想研究》,译著《西方以东》以及《数字时代的创意写作》等。
殷红伶,语言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外语与外语教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代表性著作有《英汉动结式比较研究》,参与译著《欧洲语义学理论1830—1930:从语源论到语境性》、《肉身哲学:亲身心智及其向西方思想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