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上的修辞-案件事实叙事研究 本书特色
刘燕*的《法庭上的修辞(案件事实叙事研究)(
精)/中国书籍学术之星文库》讲述了:案件事实的形成,不仅是证据的产物,也是语言和修辞的建构产物。在法庭上,证据完成了提供案情信息、证明信息真实性的工作,但这些信息处在碎片化、非语言化的状态,直接拼凑之后并不能得到有法律意义的案件事实。因此,仍需依赖修辞和叙事等人类语言活动,将碎片化的案件信息组织成首尾完整、有主题、有情节的叙事化的事实文本,才能得出有效的判决。在证据信息的叙事化过程中,挑选裁剪、情节发挥、人物建构和解构等修辞策略,可能导致基于同样的证据建构出不同案件事实。法庭是各种叙事立场博弈的平台,公众也往往借用案件审理的平台去表达他们的生存状况以及对制度的诉求,善恶、自由、存在等话题都或隐或现地蕴含于叙事中。
法庭上的修辞-案件事实叙事研究 目录
绪论**节 问题的提出:一个奇怪的案件一、问题和基本观点二、案件事实研究的旧思路三、旧思路的缺陷:崔英杰案“真相”的多重叙事第二节 本书观点和思路第三节 研究现状综述一、法律与文学运动二、修辞、叙事与法律三、历史事实与叙事建构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材料说明一、个案研究二、个案扩展
**章 案件事实的叙事演化**节 崔英杰案:一个案件多个事实一、关于案件事实的几个版本二、哪个才是真相第二节 失败的事实文本:为什么有了证据不等于有了事实一、案件事实和历史事实的表现方式二、失败的或不完善的事实形式三、失败文本的症结第三节 成功的事实文本:什么样的文本符合审判要求一、碎片式的案情信息二、从编年史到叙事历史三、已完成的案件事实:各版本如何填补信息之间的断裂
第二章 从证据到事实的跳跃**节 证据与事实之间的距离一、崔英杰案的证据以及从中得出的信息二、从证据到事实的跳跃第二节 证据认知的一般理论一、一般的认知方法二、混乱而靠不住的推断第三节 证据认知的故事模型理论一、故事模型简介:先想好故事再看证据二、故事模型分析崔英杰案的证据认知
第三章 事实叙事的横向分化**节 法庭上的叙事对抗一、崔英杰案可能成立的事实文本二、法庭上的叙事对抗第二节 导致叙事分化的修辞策略一、情节发挥:事件间的断裂弥补二、事件挑选:整体的戏剧化效果第三节 人物建构:案件叙事的特殊策略一、案件事实的人物塑造二、人物形象在司法实践中的修辞效果第四节 缺少人物形象的案件事实:两个不同的邓玉娇一、人物建构的普遍性二、没有人物形象的案件事实:“烈女”还是罪犯三、消解人物的叙事策略
第四章 事实的修辞建构及其与人的关系**节 崔英杰案的判决结果一、判决书里的案件事实二、判决书案件事实的叙事分析第二节 案件事实的修辞建构一、如何理解修辞二、案件事实的修辞建构第三节 法庭修辞与司法实践一、职业内外的话语对抗二、判决书如何获得公众的认同第四节 叙事与人的存在一、“公众”是谁二、叙事的真实性与人的存在
结语一、已经完成的论证二、不足之处和未完成的论证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