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内容简介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第五届中国法学博士后论坛以“依法治国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为主题,集结成果出版论坛同名论文集《第五届“中国法学博士后论坛(2014)”论文集:依法治国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本论文集分为两大部分:**部分为“依法治国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导论),收录了4位法学名家关于法治与国家治理方面的重要论文。第二部分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博士后成果),从来稿的100余篇论文中精选45篇而成,分为“依法治国与法学理论创新”、“依法治国与司法改革”、“依法治国与经济体制改革”三个单元。 这些论文从不同角度对“依法治国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相关内容的理论与实践予以全面、深入地分析和探讨,展示了中国法学大家及法学博士后群体的*新研究成果。 《第五届“中国法学博士后论坛(2014)”论文集:依法治国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由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共同主编。
依法治国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目录
**部分 依法治国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基本问题研究
依法治国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努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二部分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一 依法治国与法学理论创新
领导干部宪法意识影响因素测评——来自上海市805个调查样本的数据分析
完善行政立法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行政执法之监督链条缺漏及其完善研究
社会救助法治化的逻辑起点
浅析城市社区治理中的“群众参与”理论
中国环境法学研究的现状及评介——2000—2012年中国环境法学学术研究回顾及展望
苏联检察机关垂直领导制建立史考略——兼谈对中国的启示
苏俄刑法知识中国化及其反思
加速转型期中国两类腐败犯罪的发展趋向与治理方略
中国古代公案文学的现代法治价值及限度——《窦娥冤》、《包公案》与西方涉法文学差异检视
大数据时代个人数据开发利用与人格权保护之衡平
从网络安全服务看网络空间中的私权力
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基础——兼议其双重利益属性
中国互联网电视制造商间接侵权责任的主观构成要件研究
二 依法治国与司法改革
司法改革的“体制决定论”——从司法机关人财物省级统管切入
信息社会中的法院变革
我国法院考评制度的反思与前瞻
法院人事制度改革的争点分析
庭前会议制度的适用与建构——以京沪两地的庭前会议实践为视角
刑事简易程序庭审机制实证研究
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的经验与启示——以北京地区诉讼实践为视角
辩护律师侦查阶段调查取证及证据开示义务问题研究——基于新刑诉法实施后律师“调查取证难”问题的思考
司法改革背景下的侦查讯问制度完善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改革路径
法治中国背景下看守所立法的基本问题
中国司法鉴定机构行业协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商谈视野下的程序品格
论虚假民事诉讼的本质与危害
农村基层调解组织的救济困局与破解路径——土地征收视域下的研究
反思“调解优先”——以调解案件执行难为视角
中国与东盟“反恐”警务合作规范与模式
美国裁判说理之管窥与启示——从阅读费尔南德斯案的两份司法意见书来考察
三 依法治国与经济体制改革
民法的承袭、移植与本土化
专家对第三人责任论
“立法中心主义”的形成以及批判——以商事法的体系建构为例
中国公司法定类型的改革:历史维度与现代思考
完善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非上市股份公司监管制度
清算机构场外衍生品集中清算风险监管研究
商事审判中对公平的裁量方法——以股东压制诉讼为例
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困局与破解——兼论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去身份化
构建中国低碳农业法思考——中西比较视角
不公平定价反垄断规制的核心问题——以高通案为视角
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稀土争端案败诉原因解析——以自然资源出口关税的例外性为视角
浅探罗马法与中世纪的诉权思想
美国《统一商法典》第九编之动产担保协议研究
依法治国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节选
二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一)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的必然性与重要性 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治理制度的创新发展始终与法律制度体系完善发展同步,与全面深入推进立法体制、执法体制和司法体制改革相适应。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民主政治是法治政治,法治是治国基本方略,法治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善于运用法治治国理政,更加重视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这些科学论断和实践充分表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国家治理法治化的过程,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然要表现为国家治理法治化,并通过法治化引领和保障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相继提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加快法治中国建设,实现国家各项工作的法治化。在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当中,*重要的当属实现国家治理法治化,使国家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加强调依法执政、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治理社会,更加鲜明地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要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党的执政理念和法治理论深刻揭示出了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决定性作用。法治的作用,已经从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时的“基础性作用”演进为今天治国理政当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也是人民群众的共识和关切。无论是党的执政活动、国家机关履职活动,还是人民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国家治理的活动,都应当遵循法治的规则和程序。据统计,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期间,以代表团名义和30人以上代表联名提出的议案有468件,其中绝大多数为法律议案。“*大特点是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任务的要求,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法律的制定、修改、废止、解释的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④ 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也是国际社会的潮流。进入21世纪之后,法治成为民主、文明国家的基本共识。当今世界,国家之间、区域之间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很多问题越来越多地被纳入法治轨道。*近十多年,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积极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取得了巨大进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主张“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法治化。推动各方在国际关系中遵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用统一适用的规则来明是非、促和平、谋发展”。②2005年《世界首脑会议成果文件》将法治作为一项普遍核心价值和原则,呼吁在国家和国际两级全面实行法治。联合国大会及其第六委员会和国际法委员会,致力于国际条约的制定和国际法的编纂,为“国际立法”作出了积极贡献。安全理事会积极预防和解决地区冲突,通过法治手段,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国际法院通过司法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其判决和咨询意见进一步阐明了国际法的有关原则和规则,丰富和发展了国际法。从2006年开始,联合国大会第六委员会开始讨论国家和国际两级法治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研讨扩大了国家之间在加强法治方面的共识,体现出世界人民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法治世界的愿望。在这样的国际时代背景下,加快推进国内法治,尤其是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毫无疑问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正确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