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社会心理学

  2020-05-14 00:00:00  

社会心理学 内容简介

本书以人的心理行为为出发点,吸取目前国内外社会心理学*新研究成果和理论精华,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观点。与其他同类教材相比,本书新增加了“社会化”、“心理健康”、“人格培育” 等内容,并在每章后都附有原创研究阅读资料,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在启发读者思考的同时,帮助读者进一步加深对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的理解。本书不仅适合在校大学生作为社会心理学的基础教材使用,同时也适合于心理学爱好者阅读学习。

社会心理学 目录

**章 绪论  
 **节 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社会心理学的产生
  二、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一、社会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之间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二、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三、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四、社会心理学与文化人类学的关系
 第四节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内容
  一、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二、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研究阅读:精神分析——释梦/弗洛伊德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
 **节 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与原则
  一、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
  二、社会心理学的伦理学原则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observation)
  二、实验研究法(experimentation)
  三、调查研究法(investigation)
  四、心理测验(psychological testing)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进程
  一、重视每一阶段
  二、慎选研究课题
  三、详拟研究计划
 第四节 撰写研究报告
  一、撰写方法
  二、撰写要点
 研究阅读:历史上首次心理学实验/冯特1879
第三章 社会化
 **节 社会化概述
  一、社会化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二、社会化的内容和类型
 第二节 社会化的基本特征
  一、遗传素质为基础
  二、具有独特的个性
  三、具有普遍的共性
  四、具有能动性
  五、贯穿人生全程
 第三节 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一、社会文化的影响
  二、家庭父母的影响
  三、学校的影响
  四、同辈群体的影响
  五、大众传播媒体的影响
 研究阅读:期望效应/罗森塔尔
第四章 人际关系
 **节 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关系的定义及其分析
  二、人际关系的作用
  三、人际关系的功能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理论
  一、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二、社会交换理论
 第三节 人际吸引
  一、人际吸引的因素
  二、亲密关系的发展模式
 第四节 人际沟通
  一、人际沟通的涵义
  二、人际沟通的心理功能
  三、人际沟通的工具
 第五节 利他与亲社会行为
  一、利他行为的定义
  二、亲社会行为的定义
  三、亲社会行为的理论观点
 研究阅读:旁观者效应
第五章 社会认知与归因
 **节 社会认知概述
  一、社会认知的概念、分类和特征
  二、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三、社会认知图示及其作用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基本对象
  一、对他人情绪与表情的认知
  二、对他人性格特征的认知
  三、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第三节 印象形成的因素
  一、**印象
  二、个人好恶的评价
  三、晕轮效应
  四、社会刻板印象
 第四节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一、归因的一般概念
  二、归因理论
  三、归因偏差
 研究阅读:归因/海德
第六章 社会动机
 **节 社会动机概述
  一、动机的概念
  二、动机与需要
  三、动机与活动效率
  四、动机的类型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
  一、麦独孤的本能论
  二、劳伦兹的习性论
  三、马斯洛盼需要层次论
 第三节 几种主要的社会动机
  一、成就动机
  二、亲和动机
  三、权力动机
 研究阅读:需要层次/马斯洛1943
第七章 社会感情  
 **节 社会感情概述
  一、情绪、情感
  二、情绪、情感与发展
  三、社会感情及其功能r
 第二节 社会感情理论
  一、情绪心理学的观点
  二、心理治疗学派的观点
  三、社会学的观点
 第三节 社会感情调适
  一、情感智商
  二、情绪管理的方法
 第四节 情感表达与人际沟通
  一、情绪、情感表达的功能和障碍
  二、有效表达情绪、情感的原则
  三、良好应对他人的情绪
  四、减少人际冲突的有效沟通
 研究阅读:爱/啥洛 1958
第八章 社会态度
 **节 社会态度概述
  一、社会态度的定义
  二、社会态度的构成
  三、社会态度的特征
  四、社会态度与行为
 第二节 社会态度的理论
  一、认知平衡理论
  二、认知失调理论
 第三节 社会态度的转变
  一、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
  二、两种宣传说服路线
  三、影响态度转变的方法
 第四节 社会态度的测量
  一、量表测量
  二、非量表测量
 研究阅读:认知失调/费斯廷格1957
第九章 社会影响
 **节 社会群体
  一、群体的含义
  二、群体结构
  三、群体功能
 第二节 从众与服从
  一、从众行为
  二、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
  三、研究从众行为的意义
  四、遵从
  五、服从权威  
 第三节 社会互动
  一、对称性社会互动
  二、非对称性社会互动
 第四节 社会促进与干扰
  一、社会助长
  二、社会懈怠
 研究阅读:从众/阿希1955
第十章 人格培育
 **节 人格的概述
  一、人格的界定
  二、人格的特征
 第二节 人格的差异
  一、人格的认知差异
  二、人格的生理差异
  三、人格的社会差异
 第三节 人格的测评
  一、测验法
  二、投射法
  三、情境实验法
  四、自我概念测验
 第四节 人格的培育
  一、人格形成的发展阶段
  二、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三、健全人格的培养
 研究阅读:墨渍测验/罗夏1921
 研究阅读:主题统觉测验/默瑞1938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
 **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二、心理健康的特征
  三、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第二节 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
  一、心理应激的概念
  二、心理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三、心理应对
 第三节 心理异常与心理保健
  一、心理异常的概念
  二、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分标准
  三、常见的心理异常或障碍
  四、心理保健
 研究阅读: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霍尔姆斯和瑞赫1967
参考文献

社会心理学 节选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
  **节 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与原则
一、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
“心理现象因社会实践和技术手段的存在而发生社会化。人的心理活动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一种社会特征,它不仅仅是人际间家庭关系的反映,而且还是广泛的社会历史实践的一般反映。”“人们的心理现象都是社会意识的某一瞬间,有一种社会的、意识性的特征”。“社会历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乃是人类活动在改造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同时,也改造了人类自身”(Ratner,1991)。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是一般方法论原则在具体学科领域中的体现。
  (一)心理学方法论原则
心理学方法论原则(principle of psychological methodology)采用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把社会群体表现出来的情感、情绪、意向、态度看作为群体中各个个体的心理状态。因此研究者要把注意力放在个体的心理状态上,要根据个体的心理状态来判断群体的心理状态,并且根据个体的心理特征和性质来确定群体的特点和性质。可以认为,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处于直接相互影响着的小群体内部活动范围时人们的关系。
总之,心理学方法论原则把研究个人和群体相互关系的社会心理方面看成是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研究任务。另外,在研究个体水平的社会心理现象如动机、认知、态度等问题时,心理学方法论原则是十分必要的。
  (二)社会学方法论原则
社会学方法论原则(principle of sociological metllodology)把社会结构作为根本的着眼点,而把社会心理现象看作为超个体的构成体,这些社会心理现象不能归结为各个个体的心理状态。当然,如果在使用社会学方法时,不把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辩证地统一起来,那么判断社会群体心理,特别是判断大群体(如阶级的、国家的、民族的)心理时,就无法深刻地解释和提示出构成群体心理现象的机制。乌列多夫认为,社会学方法论原则是重要的。使用这种方法论原则,首先应该研究社会的阶级、阶层的心理素质,一定历史时期的民族心理素质、社会情感和情绪在各种社会共同体心理中对社会环境的反映,以及各种社会变动(革命、战争、危机等)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心理成分,并且要研究这些成分的机制。
  ……

社会心理学

http://book.00-edu.com/tushu/sh1/202005/2262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