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百年大学讲演录

  2020-05-14 00:00:00  

百年大学讲演录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了从1990到2000年左右一些著名学者在中国大学中的讲演,包括严复的《西学门径功用》、梁启超的《儒家思想》、蔡元培的《大战与哲学》、罗素的《社会结构学》、鲁迅的《娜拉走后怎样》等。这些讲演的内容涉及历史、哲学、文学等。此外,鉴于罗素和度为在20世纪20年代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非常大,本书也选编了了他们在中国的演讲。编者的意图在于为读者提供一幅百年来人类理性与智慧的缩写画卷,让我们这一代的读者对百年来的文化思想脉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百年大学讲演录 目录

西学门径功用/严复
儒家思想/梁启超
教育哲学/杜威
大战与哲学/蔡元培
社会结构学/罗素
娜拉走后怎样/鲁迅
“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李大钊
文学的严肃性/朱自清
五四运动之背景/胡适
希特勒与魏忠贤/林语堂
哥伦比亚答词/冯友兰
在西南联大国文学会讲/沈从文
中国哲学的传统/牟宗三
中国近代个人观的改变/余英时
知识分子、通识教育与人类前途/李亦园
大学之源头、理念与性格/金耀基
大学理想之实践/李家同
找回中国人失落的“家”/王邦雄
在迷宫中仰望星斗/龙应台

百年大学讲演录 节选

西学门径功用——在北京通艺学堂的演讲词
严复
严复(1854_1921),初名体乾、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又易名复,字几道,晚号瘠壄老人,别号尊疑,又署天演哲学家。福建福州人。特赐文科进士出身,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l866年以**名考入马尾船政学堂,五年后以*佳成绩毕业上军舰实习。1877年作为首批海军留学生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除学习海军专业外,还精心研读西方哲学、社会政治学著作,并到法庭考察审判过程,作中西异同比较。学成归国后任福建船政学堂教习,翌年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会办、总办。
甲午战败后严复感于时事弥艰,开始致力译著,并在天津《直报》上连续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政论,斥责历代帝王是“大盗窃国者”,力主变法图强,以西方科学取代八股文章。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帮助张元济在北京创办通艺学堂,次年又与王修植、夏曾佑等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和《国闻汇编》。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九月,又撰《上光绪皇帝万言书》,极力倡导维新变法;同年,他翻译的**部西方资产阶级学术名著《天演论》正式出版。至1909年,先后又译出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约翰·穆勒的《群己权界论》、《穆勒名学》、甄克斯的《社会通诠》、孟德斯鸠的《法意》和耶方斯的《名学浅说》等西方名著,迭一百六十多万字。严复是近代中国系统翻译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人,通过翻译《天演论》,将科学进化论带到中国,并使之超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范畴而具有了世界观的意义。又通过翻译《穆勒名学》和《名学浅说》,将逻辑归纳法和演绎法介绍到中国,其中对培根的经验归纳法尤为重视,并猛烈抨击陆、王学派主观唯心主义的“心成之说”。严复也是将中国哲学建立在近代科学基础之上、使中国近代哲学真正摆脱古代“经学”形式的划时代人物。他的著述有《严几道文集》、《瘠壄堂诗集》及《严译名著丛刊》等。
昔英人赫胥黎著书名《化中人位论》,大意谓:人与猕猴为同类,而人所以能为人者,在能言语。盖能言而后能积智,能积智者,前代阅历,传之后来,继长增高,风气日上,故由初民而野蛮,由野蛮而开化也。此即教学二事之起点。当未有文字时,只用口传。故中文旧训以十口相传为“古”,而各国*古之书,多系韵语,以其易于传记也。孔子言:“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有文无文,亦谓其成章可传诵否耳。究之语言文字之事,皆根心而生。扬雄言:“言,心声也;书,心画也。”*为谛当。英儒培根亦云:“世间无物为大,人为大;人中无物为大,心为大。”故人生之事,以炼心积智为**要义。炼心精、积智多者为学者,否则常民与野蛮而已。顾知炼心矣,心有二用:一属于情,一属于理。情,如诗词之类,*显者中国之《离骚》。理,几载道谈理之文皆是。然而理,又分两门:有记事者,有析理者。而究之记事之文,亦用此以为求理之资,所谓由博反约、博文约礼皆此意也。
大抵学以穷理,常分三际。一日考订,聚列同类事物而各着其实。二曰贯通,类异观同,道通为一。考订或谓之观察,或谓之演验,二者皆考订之事而异名者。盖即物穷理,有非人力所能变换者,如日星之行,风俗代变之类;有可以人力驾驭移易者,如炉火树畜之类是也。考订既详,乃会通之以求其所以然之理,于是大法公例生焉。此大《易》所谓圣人有以见天下之会通以行其典礼,此之典礼,即西人之大法公例也。中西古学,其中穷理之家,其事或善或否,大致仅此两层。故所得之大法公例,往往多误,于是近世格致家乃救之以第三层,谓之试验。试验愈周,理意靠实矣,此其大要也。
吾人为学穷理,志求登峰造极,**要知读无字之书。培根言:“凡其事其物为两间之所有者,其理即为学者之所宜穷。所以无大小,无贵贱,无秽净,知穷其理,皆资妙道。”此佛所谓墙壁瓦砾,皆说无上乘法也。赫胥黎言:“能观物观心者,读大地原本书;徒向书册记载中求者,为读第二手书矣。”读第二手书者,不
独因人作计,终当后人;且人心见解不同,常常有误,而我信之,从而误矣,此格物家所*忌者。而政治道德家,因不自用心而为古人所蒙,经颠倒拂乱而后悟者,不知几几。诸公若问中西二学之不同,即此而是。又若问西人后出新理,何以如此之多,亦即此而是也。而于格物穷理之用,宜一涂术不过二端:一日内导;一日外导。此二者不是学人所独用,乃人人自有生之初所同用者,用之,而后智识日辟者也。内导者,合异事而观其同,而得其公例。粗而言之,今有一小儿,不知火之烫人也,今日见烛,手触之而烂;明日又见炉,足践之而又烂;至于第三次,无论何地,见此炎炎而光、烘烘而热者,即知其能伤人而不敢触。且苟欲伤人,且举以触之。此用内导之*浅者,其所得公例,便是火能烫人一语。其所以举火伤物者,即是外导术。盖外导术,于意中皆有一例。次一案,二一断,火能烫人是例,吾所持者是火是案,故必烫人是断。合例、案、断三者,于名学中成一联珠,及以伤人而人果伤,则试验印证之事矣。故日印证愈多,理愈坚确也。名学析之至细如此,然人日用之而不知。须知格致所用之术,质而言之,不过如此。特其事尤精,因有推究精微之用,如化学、力学,如天、地、人、动、植诸学多内导。至于名、数诸学,则多外导。学至外导,则可据已然已知以推未然未知者,此民智*深时也。
诸公在此考求学问,须知学问之事,其用皆二:一、专门之用;二、公家之用。何谓专门之用?如算学则以核数,三角则以测量,化学则以制造,电学则以为电工,植物学则以栽种之类,此其用已大矣。然而虽大而未大也,公家之用*大。公家之用者,举以炼心制事是也。故为学之道,**步则须为玄学。玄者悬也,谓其不落遥际,理该众事者也。玄学一名、二数,自九章至微积,方维皆丽焉。人不事玄学,则无由审必然之理,而拟于无所可拟。然其事过于洁净精微,故专事此学,则心德偏而智不完,于是,则继之以玄着学,有所附矣,而不囿于方隅。玄着学,一力,力即气也。水、火、音、光、电磁诸学,皆力之变也。二质,质学即化学也。力质学明,然后知因果之相待。无无因之果,无无果之因,一也;因同则果同,果巨则因巨,二也。而一切谬悠如风水、星命、无祥之说,举不足以惑之矣。然玄着学明因果矣,而多近果近因,如汽动则机行,气轻则风至是也,而无悠久繁变之事,而心德之能,犹未备也,故必受之以着学。着学者用前数者之公理大例而用之,以考专门之物者也。如天学,如地学,如人学,如动植之学。非天学无以真知宇之大,非地学无以真知宙之长。二学者精,其人心犹病卑狭鄙陋者,盖亦罕矣!至于人学,其蕃变犹明,而于人事至近。夫如是,其于学庶几备矣。然而尚未尽也。必事生理之学,其统名日拜欧劳介,而分之则体用学、官骸学是也。又心事心理之学,生、心二理明,而后终之以群学。群学之目,如政治,如刑名,如理财,如史学,皆治事者所当有事者也。凡此云云,皆炼心之事。至如农学、兵学、御舟、机器、医药、矿务,则专门之至溢者,随有遭遇而为之可耳。夫唯人心*贵,故有志之士,所以治之者不可不详。而人道始于一身,次于一家,终于一国。故*要莫急于奉生,教育子孙次之。而人生有群,又必知所以保国善群之事。学而至此,殆庶几矣。诸君子力富而志卓,有心力者任自为之,仆略识涂径,聊为老马之导,非日能之也。
儒家思想
粱启超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述》),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戊戌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而且也是一位著名学者。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早年曾积极参加文学改良活动,主张文学要反映时代精神。1901—1902年,又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梁启超一生热衷于政治,但始终没有找到正确的政治道路。他一生又热衷于文化学术,在文化学术上的业绩,远远超过政治上的成就。特别是欧游归来之后,主要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写下了《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文化史》等重要著作和大量文章,其中不少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1920年后,先后在清华学校、南开大学等校执教,并到各地讲学。担任过京师图书馆馆长、北京图书馆馆长、司法储才馆馆长等职,为培养人才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一定贡献。l929年1月19日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终年57岁。
梁启超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一千余万字。由于梁启超在各个领域内的成就,被后人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巨人”。
  其一
儒家言道言政,皆植本于“仁”。不先将仁字意义说明,则儒家思想未由理解也。仁者何?以*粗浅之今语释之,则同情心而已。“樊迟问仁,子日:爱人。”(《论语》)谓对于人类有同情心也。然人曷为而有同情心耶?同情心曷为独厚于人类耶?孔子日:仁者人也。(《中庸》)
此言“仁”之概念与“人”之概念相函。再以今语释之,则仁者人格之表征也。故欲知“仁”之为何,当先知“人”之为何,“人”何以名,吾侪因知有我故比知有人,我圆颅而方趾,横目而睿心,因此凡见有颅趾目心同于我者,知其与我同类。凡属此一类者,锡予以一“大共名”谓之“人”。人也者,通彼我而始得名者也。彼我通,斯为仁,故“仁”之字从二从人。郑玄日:“仁,相人偶也。”(《礼记》注)非人与人相偶,则“人”之概念不能成立。换言之,若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则所谓“人格”者决无从看出。人格者,以二人以上相互间之“同类意识”而始表现者也。既尔,则亦必二人以上交相依赖,然后人格始能完成。
智的方面所表现者为同类意识。情的方面所表现者为同情心。荀子所谓“有知之属莫不知爱其类也”。爱类观念,以消极的形式发动者则谓之恕,以积极的形式发动者则谓之仁。子贡问一言可以终身行,孔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于文,如心为恕,推己度人之谓也。惟有同类意识故可以相推度,吾所不欲者以施诸犬马,或适为彼所大欲焉,未可知也。我既为人彼亦为人,我感受此而觉苦痛,则知彼感受焉而苦痛必同于我,如吾心以度彼,而“勿施”焉。即同情心之消极的发动也,故孟子日: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消极的恕,近仁而已。积极的仁,则更有进。孔子日: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
譬者比也。以有我比知有彼,以我所欲比知彼所欲,是谓“能近取譬”。近取譬即“如心”之恕也。然恕与仁复异名者,恕主于推其所不欲,仁主于推其所欲。我现在所欲立之地位,必与我之同类相倚而并立,我将来所欲到达之地位,必与我之同类骈进而共达。何也?人类生活方式皆以联带关系(即“相人偶”)行之,非人人共立此地位,则我决无从独立;非人人共达此地位,则我决无从独达。立人达人者,非立达别人之谓,乃立达人类之谓。彼我合组成人类,故立达彼即立达人类,立达人类即立达我也。用“近譬”的方法体验此理,彻底明了,是谓“仁之方”。手足麻痹,称为“不仁”,为其同在一体之中而彼我痛痒不相省也。二人以上相偶,始能形成人格之统一体,同在此统一体之中而彼我痛痒不相省,斯谓之不仁。反是斯谓仁。是故仁不仁之概念可得而言也。日不仁者,同类意识麻木而已矣;仁者,同类意识觉醒而已矣。
儒家曷为对于仁之一字如此其重视耶?儒家一切学问,专以“研究人之所以为人者”为其范围,故孟子日: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荀子日:道,仁之隆也。……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荀子》)
吾侪若离却人之立脚点以高谈宇宙原理物质公例,则何所不可?顾儒家所确信者,以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故“天之道”“地之道”等等悉以置诸第二位,而惟以“人之所以道”为**位。质言之,则儒家舍人生哲学外无学问,舍人格主义外无人生哲学也。
吾为政治思想史,曷为先缕缕数千言论人生哲学耶?则以政治为人生之一部门,而儒家政论之全部,皆以其人生哲学为出发点,不明乎彼,则此不得而索解也。今当入本题矣。孔子下“政”学之定义,与其所下仁字定义同一形式,日:政者正也。
然则如何始谓之正,且何由以得其正耶?彼有“平天下絮矩之道”在。所谓: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絮矩之道。(《大学》)
儒家政治对象在“天下”。然其于天下不言治而言平,又日:“天下国家可均。”平也,均也,皆正之结果也。何以正之?道在絮矩。矩者以我为标准,絮者以我量彼。荀子日:圣人者,以己度者也,故以人度人,以情度情,以类度类。(《荀子》)
故絮矩者,即所谓“能近取譬”也,即所谓同类意识之表现也。吾侪读此章,有当注意者两点:
**,所谓絮矩者,纯以平等对待的关系而始成立,故政治决无片面的权利义务。
第二,所谓絮矩者,须人人共絮此矩,各絮此矩,故政治乃天下人之政治,非一人之政治。
  ……

百年大学讲演录

http://book.00-edu.com/tushu/sh1/202005/2262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