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明日教育文库:1949-1957:共和国教坛风云

  2020-05-14 00:00:00  

明日教育文库:1949-1957:共和国教坛风云 本书特色

教育在探索中走向明日,可寄望的明日又正赖于与之相称的,另一种风致的教育。既然明日教育可勘称之为生命化的教育,这教育的新机的赢得便段有缘于此的一代人以全副生命相许。

明日教育文库:1949-1957:共和国教坛风云 内容简介

教育的话题沉重而充满希望,我们从这里祈想明日。
在诸多累于外鹜的措辞黯然失色后,教育再度返回到人生的亲切处寻找它的元始命意。比起政治、经济等有恃于某种力量感的领域来,教育有其超功利的一度。这一度使教育有可能独立于世俗的“力”或“利”以留住那份审度与成全人生的从容,并由此确定自己无可替代亦未可推诿的职志。教育当然不会对来自政治、经济的多方祈使置之不理,但重心自在的教育永远不可萎缩其批判而超越的性状。它以自己的理念相应于政治、经济的理念,却并不要充任当下政治、经济的仆役。它的职志的多维度只是因着人生价值的多维度,它的当有内涵*终取决于人生的当有内涵。如果说,政治依其本分在于为社会厘定一种合理的秩序以实现人生所期许的“公正”价值,经济依其本分在于为族类提供更佳的生存境遇以成就人生所趣求的“富强”价值,伦理依其本分在于“和谐”价值,艺术依其宗趣在于借重美形式创造另一种世界以陶育人生所向往的“美”的价值,道依其主旨在于反省中的人自律地提升心灵境界以涵养人生不可稍缺的精神内向度上的“善”价值,那末,教育的职分便在于诱导人的价值自觉,把握好多维度的价值间的张力以陶冶人的生命。
本书首先对1949年至1957年间共和国的教育发展情况作了全面梳理,总结了其中的成就和缺憾,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其次,对这期间教育界知识分子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的现实遭遇作了回顾,铺叙其进程,提炼其教训。本书尤其重视历史经验对现实的观照,可谓言切旨远。

明日教育文库:1949-1957:共和国教坛风云 目录

北京篇 1945-1957:教育工作的成就与教训
 **章 小引
 第二章 转型期的几件大事
 第三章 两个显著的成就
 第四章 缺失与遗憾
 第五章 思考与探索
风云篇:1949-1957:教育界知识分子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遭遇的回顾与思考
 **章 小引
 第二章 学人初尝苦涩果——教师的思想改造运动
 第三章 更难消几番风雨——多次政治运动的轮番冲击
 第四章 寒气渐消春意来——让教育界知识分子振奋的几项重大决策
 第五章 匆匆春又归去——从整风到反右运动
 第六章 历史的启示

明日教育文库:1949-1957:共和国教坛风云 节选

教育的话题沉重而充满希望,我们从这里祈想明日。
在诸多累于外鹜的措辞黯然失色后,教育再度返回到人生的亲切处寻找它的元始命意。比起政治、经济等有恃于某种力量感的领域来,教育有其超功利的一度。这一度使教育有可能独立于世俗的“力”或“利”以留住那份审度与成全人生的从容,并由此确定自己无可替代亦未可推诿的职志。教育当然不会对来自政治、经济的多方祈使置之不理,但重心自在的教育永远不可萎缩其批判而超越的性状。它以自己的理念相应于政治、经济的理念,却并不要充任当下政治、经济的仆役。它的职志的多维度只是因着人生价值的多维度,它的当有内涵*终取决于人生的当有内涵。如果说,政治依其本分在于为社会厘定一种合理的秩序以实现人生所期许的“公正”价值,经济依其本分在于为族类提供更佳的生存境遇以成就人生所趣求的“富强”价值,伦理依其本分在于“和谐”价值,艺术依其宗趣在于借重美形式创造另一种世界以陶育人生所向往的“美”的价值,道依其主旨在于反省中的人自律地提升心灵境界以涵养人生不可稍缺的精神内向度上的“善”价值,那末,教育的职分便在于诱导人的价值自觉,把握好多维度的价值间的张力以陶冶人的生命。
本书首先对1949年至1957年间共和国的教育发展情况作了全面梳理,总结了其中的成就和缺憾,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其次,对这期间教育界知识分子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的现实遭遇作了回顾,铺叙其进程,提炼其教训。本书尤其重视历史经验对现实的观照,可谓言切旨远。

明日教育文库:1949-1957:共和国教坛风云 相关资料

书摘
第 二 章学人初尝苦涩果 --教师的思想改造运动
为人民政权的诞生欢欣鼓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约有93万人,加上职员,共150万人左右。他们都亲身经受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对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腐败尤其深恶痛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给他们带来了振兴祖国的希望。《共同纲领》提出的建国目标和方针、政策,深得他们的拥护。教育界知识分子同全国人民一起,为新中国的诞生欢欣鼓舞,也为身逢盛世,有机会为祖国发展教育事业、贡献聪明才智兴奋不已。
建国初始,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正确地把工作重心由革命战争转移到建设新国家的轨道上来,在恢复生产,增加物资供应,制止恶性通货膨胀,解决失业问题,改善人民生活以及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等等方面都做出了人民满意的成绩。党政干部清正廉洁、艰苦朴素,解放军官兵纪律严明、爱民亲民也深得人心。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更令饱经民族忧患的知识分子扬眉吐气,无比自豪。就生活而言,那时教职员的待遇,虽远不如抗日战争之前,却也温饱无虞,完全告别了国民党统治后期物价飞涨、朝不保夕的穷困处境。
新生的人民政权,欣欣向荣的祖国建设,也让海外学人对新中国无限向往。一批批旅居海外的专家、学者和留学生,积极响应祖国的召唤,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生活待遇,冲破重重阻挠,毅然回到祖国大陆,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仅1950年10月从美国同船归来的留学生就有86人。到1953年,海外归来的学人已达2 000多,包括李四光、华罗庚、彭桓武、钱三强、赵忠尧、郭永怀、黄昆、傅鹰、谈家桢、吴阶平、邓稼先、唐敖庆、郑集、程民德、方宗熙、虞福春、曹宗巽、史绍熙、唐有祺、王祖荫、南国农、谢义炳、滕大春、童诗白等著名知识分子。①他们回国后多数都先到高等学校工作,一部分后来又调入中国科学院、国防科研部门和工农业战线,为新中国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和工农业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思想改造提上日程的历史背景
抗日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就曾作出《关于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由于历来把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当作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因此对他们实行争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人才奇缺,吸收了大量知识分子参加工作。为了帮助知识分子了解新中国政权的性质,以及党和政府的方

明日教育文库:1949-1957:共和国教坛风云

http://book.00-edu.com/tushu/sh1/202005/2261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