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悉昙学与汉字音学新论

  2020-05-14 00:00:00  

悉昙学与汉字音学新论 目录

异军苍头突起内容提要一、研究概述1.研究内容的范围及方法2.本论文的主要内容观点简介二、一些常用的基本名词辨释1.音、声、韵与韵书辨释1.1 关于“音”、“声类”等词的释义1.2 关于“声”的释义1.3 关于“韵”的释义1.4 关于“韵书”的释义2.关于音、声、韵“通例”的商榷3.音、声、韵的原始资料及基本含义的衍变3.1 《尚书》及先秦古字中的声、音等词的源流变化3.2 汉至南北朝时期均与韵的源流变化4.五声与四声等词考辨4.1 李登“五声命字”真相略探4.2 “四声”之论起源初探4.3 “五声”与“四声”之别5.音、声、韵在当今辞书的基本含义及本文用法简介6.结语”三、切、反及相关的切韵、反切等词考辨1.宋以来诸家解说之纷纭2.古籍中的“切”、“反”等词本义之正解补释2.1 《切字要法》的“切”字之法的来源及性质2.2 《颜氏家训》有关“切”与“反”之记述考辨2.3 后人对陆法言《切韵》之“切”与“韵”的误解2.4 “切韵”的“韵”字本义探讨2.5 《康熙字典》对“字母切韵”的源流记述2.6 《大藏字母切韵要法》等的“字母切韵”之学2.7 《钦定音韵阐微》对“切韵”之学的论述2.8 《钦定同文韵统》所述“反切字”与“翻切字”的源流2.9 日本古悉昙学有关“反”、“切”等词的记述考释2.10 赵宦光论“反切”与“翻窃”关系之原意3.造成误解的一些对象、年代及因果分析3.1 对《颜氏家训》的误解3.2 对陆法言《切韵》的误解3.3 对唐玄度《九经字样》的误解3.4 对宋代《广韵》影响的误解3.5 清代的误说源流综论4.“反切”一词出现的年代及其含义的探索4.1 “二徐”《说文》所用“反切”一词考辨4.2 丁度创用“翻切”一词4.3 “反切”首先偶见用于沈括4.4 郑樵仍不用“反切”一词4.5 南宋末至元初“反切”一词渐盛4.6 “反切”一词传人日本5.结语四、悉昙学人华前后华人字音知识的对比1.悉昙学人华以前华人字音知识长期滞后之因果1.1 汉语言文字结构功能的特性局限1.2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局限1.3 汉字自然存在形式的先天局限1.4 汉字文化圈单独扩展的局限2.悉昙学人华传播对华人字音知识的影响2.1 印度佛教人华对中国文化传统局限的突破2.2 佛教悉昙文字是当时唯一可资华人借鉴的外文2.3 汉字的切音等方法是受悉昙文字学影响的结果五、悉昙学人华与汉字字音分析的起源探秘1.佛教诸经论的悉昙字母之学人华传播史概述2.进行梵汉文字比较研究的理论基础的确立与发展2.1 般若经论对“四十二字”系统的国际性功能的传播2.2 涅盘经论对“五十字”系统及“十四音”的功能介绍3.汉字字音分析的滥觞一一潜藏于梵汉字对音的起源3.1 汉字字音分析的起源之迷失3.2 启发中国译经者的悉昙字拼音法3.3 用汉字对音来译写和研究悉昙文字的结果3.4 略论日本所传悉昙学资料的研究价值4.结语六、梵汉字音比较研究成果之一:切音法与字母1.被忽略的字音分析的基础方法一一“切音法”钩沉1.1 切音的工具方法随悉昙学人华传播的成果1.2 *流行而又隐蔽的分切字音的基本方法和范例1.3 切音法的研习成果与发展流传探索2.汉字的切字与字母同源出于悉昙字母拼音学之考证2.1 汉字的切字与字母同源而共流或异流之关系分析2.2 汉字的字母切韵之学的起始年代及来源的异说考辨七、梵汉字音比较研究成果之二:反音法1.“反音”的本义及其来源各说评议1.1 包含反切法的切韵之学源出于西域之说1.2 汉字的反切及字母等韵之学皆中国土产之说1.3 对前两说折中之第三说+1.4 对第三说略加修改发展之说1.5 结论2.悉昙学所传的梵汉对音的反音法及其模式2.1 现代学者对天城体梵文拼音模式的误解辨正2.2 悉昙字与汉字对音的反语模式探真3.梵汉对音字的反语模式对纯汉字的反语的影响3.1 悉昙家所作的梵汉对音的汉字反语的性质和作用3.2 唐以前悉昙字的对音反语繁多之因果分析4.悉昙家及儒家所失传的古来反音法探秘4.1 纽字本义及其在悉昙字音学及汉字字音分析中的应用4.2 四声字典纽声反、正纽、双声反、傍纽、双声字考辨4.3 汉字反语注音中的纽声反的原始遗迹实证4.4 原始的汉字反音多用纽声反的原因5.孙炎的反语注音法的来源及其历史意义5.1 汉字反语注音法的创用者及其年代的异说考辨5.2 悉昙学人华以前汉人不可能用反语注音的原因分析5.3 孙炎率先在儒经音注中引用反语注音的历史意义5.4 结论八、梵汉字音比较研究成果之三:调四声法1.汉语字调四声分析法产生和确立的因果过程1.1 对有关汉语字调四声问题研究的新看法概说1.2 对目前两大派学说的论衡2.沈约《四声谱》之秘传与存佚及其内容探秘2.1 沈约《四声谱》的秘传及存佚概况2.2 南北朝时人对《四声谱》及其“四声”说的误解述评2.3 清代以来对《四声谱》的误解剖析2.4 “四声”学说之首创者考辨2.5 沈约《四声谱》的内容之真相及其直接的目的作用3.《四声谱》的成果在字音分析中的应用与发展概论3.1 “四声”的应用与汉字注音方法效果的改进3.2 “四声”知识普及与《切韵》系韵书产生和发展的关系3.3 《四声谱》对汉字字音分析的发展之直系影响4.结语补论一:《(经典释文)成书年代新考》商榷补论二:《反切起源考》商榷附录一:参考文献目录附录二:参考文献影印件鸣谢跋补记

悉昙学与汉字音学新论 节选

《悉昙学与汉字音学新论》内容简介:本题目是既古老而又新颖,既很有意义而又十分复杂的课题。通过对有关研究史及原始资料作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本文得到了如下主要的新认识和结论:1.证明“切”、“反”本来是指两种相反的方法:“切”就是切开,“反”就是反合。“切音”和“切韵”本来都是指对音节进行分切,后引申为对音节的分析研究。而“反音”、“反语”则本指把两个字的音拼合成第三个字之音。2.证明沈括、郑樵等人所主张“切韵之学,本出于西域”之说,是有充分历史根据的公论。自明末以来纔形成的对之质疑、反对,与支持、肯定以及折衷的各派意见争论不决之局面,主因是由于论者缺乏对悉昙字音学的研究。进而修正了不少论著都以为梵文是音素字母文字之说,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误说。

悉昙学与汉字音学新论 作者简介

谭世宝,1950年生於香港。歷史學學士(中山大學,1982年)、歷史學博士(山東大學,1987年)、哲學博士(語言學專業,香港理王大學,2000年)。曾任澳門大學中文學院助理教授、碩士課程主任兼學術委員會主席以及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研究員。現任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兼任山東大學宗教、科學與社會問題研究所教授。己出版專著有《漢唐佛史探真》(中山大學出版社,1991年)、《澳門歷史文化探真》(中華書局,2004年)、《金石銘刻的澳門史——明清澳門廟宇碑刻鐘銘集錄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另在中國内地與港澳臺地区的學術刊物上發表歷史語言研究方面的論文一百餘篇(1979—2008)。

悉昙学与汉字音学新论

http://book.00-edu.com/tushu/sh1/202005/2261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