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国劳动力市场雇用歧视研究

  2020-05-14 00:00:00  

中国劳动力市场雇用歧视研究 目录

前言
**章 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文献综述
**节 劳动力市场雇用歧视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国外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国内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研究综述
第二章 雇用与中国劳动力市场运行现状
**节 劳动力市场基本模型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
第三节 中国劳动力市场运行的特征
第三章 雇用歧视在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实证分析
**节 对调查样本情况的介绍
第二节 雇用歧视行为程度测量
第三节 雇用歧视行为测量模型
第四章 雇用歧视在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理论分析
**节 雇用歧视产生的成因分析
第二节 雇用歧视行为对当前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政府行为与雇用歧视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探讨
**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对策探讨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中国劳动力市场雇用歧视研究 节选

br />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成,劳动力市场也
由发育期向成熟期逐渐迈进。在中国劳动力币场的成长过程中,
雇用歧视行为也以它特有的面貌出现在尚不完善的劳动力市场,
这就给本来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才能解决的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
有机结合的历史性难题,同时还承受着巨大供给压力的劳动力市
场增添了更加复杂和模糊的成分,让致力于研究当今中国劳动力
市场运行规律的理论工作者,更感道路探索的艰难与曲折。
    从西方早期的经济理论研究中不难发现,劳动力市场上的雇
用歧视行为并不是现在才有,更不是只出现在我们的国家,而是和
资本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出现的问题。我们毕竟是社
会主义国家,劳动力市场的歧视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还是制度性特
征,能不能通过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的制度创新解决这个问
题,是一个历史性的挑战,也是理论和实践的难题。迎接这一挑
战,回答这一难题,首先要承认并勇敢直面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现
实,弄清今天的中国劳动力市场雇用歧视行为究竟有多严重,都有
哪些表现种类,歧视行为的产生到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对劳动
力市场的正常运行究竟会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对诸如此类的问
题,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为解决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提供
前提性学术成果,是学术前沿和改革实践所期盼的。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著作,就是赵耀博士近三年来潜心研
究这一问题的成果。在当前研究劳动力市场的热潮中,其研究视
角的独特性、研究方法的新颖性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紧密性,是
 不言而喻的,因此我愿意把它推荐给大家。
    这本著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通过设计专门的调查
问卷,对存在于劳动力市场的歧视行为进行了现象的考察和数据
的搜集。**手资料的掌握,为系统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从全国范围内搜集数据的量还很有限,但是,在不具备资金和
人力支持的条件F,能够做到这些,十分难得;二是采用多种统计
分析方法,对当今劳动力市场歧视行为展开了数量分析,其分析手
段与得出的结论是一次尝试性的创新,具有宝贵的学术价值;三是
全方位多视角地对歧视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理论上的剖析。劳
动力市场歧视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仅仅从经济学角度展开对歧
视行为的分析是远远不够的。围绕着雇用歧视这一行为,作者运
用行为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和法学等相关理论,展开了多视角
的分析。试图结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全方位地系统探究,这一有
意义的尝试也许尚不成熟,但勇气可嘉。
    我一直认为,所谓歧视,其本质就是双重标准。而双重标准的
不公平,既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更不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面
对残酷的现实,必须从实证和规范两个角度展开深入研究。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雇用歧视行为的研究,是一个崭
新的课题,需要更多的学者关注和加入,以便进一步拓宽研究范
围,加大研究力度,为*终建设一个没有歧视、十分和谐的社会贡
献我们的力量和智慧。
    是为序。
    文魁

2007年9月9日

  从1979年开始,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进人了形成和逐渐发育的
成长时期,在分别经历了以体制外“放开”为主要特征的**阶
段,以体制内工资改革为主要特征的第二阶段,以及以体制内的部
分人员开始向体制外流动为主要特征的第三阶段之后,目前已经
处于全面建设和不断完善的第四阶段①。在这个阶段,反映在劳
动力市场上*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市场上普遍存在着歧视现
象。在中国就业压力依然巨大的今天,市场上的歧视现象备受社
会各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对此应加大探究的力度,以期
在理论上为建立健全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扫清障碍。
    当我们把目光锁定在雇用歧视行为上时会惊讶地发现,雇用
歧视并不是一个刚刚出现的新事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一
个古老的问题,几乎是伴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出现而同时出现的。
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市场上典型的、对黑人的雇用歧视行为,就是*
明显的事例,它是当时整个社会存在种族歧视大背景下的具体体
现。但是在理论界,作为长期存在的雇用歧视行为,从来没有被当
成关注的重点,甚至传统经济学还否认歧视的存在。直至贝克尔
模型的问世,新古典经济理论才开始把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歧视
问题纳入其研究的视野。经济学领域中的歧视问题研究之所以起
步较晚,一是在歧视行为日益普遍的时候,西方政府及时运用干预
 手段降低了它的发生率和伤害市场运行的程度,陆续出台的保证
市场公平与公正性的相关法律对歧视行为的发生确实起到了一定
的遏制作用,所以,在市场经济运行较早的国度里,歧视问题,特别
是雇用歧视行为从来就不是经济运行中孕育出的焦点问题,甚至
在有些经济学家看来,发生在劳动力市场交易之前的行为必然会
受到一些非竞争因素的影响,所以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学问
题,或者顶多称得上是经济学中边缘化的问题,因而不屑于倾力研
究;二是歧视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平添了几许人们对它展开系统研
究的难度。不可否认,长期以来,确有一些经济学家对歧视问题着
迷,但是证明歧视的过程又常常令研究者望而却步。因为,歧视行
为背后的原因已经远远超越了经济学的范围,这需要研究者具备
跨学科的知识全方位加以研究。
    因此,存在于市场上的雇用歧视行为究竟有哪些表现种类?
不同种类的雇用歧视行为普遍性和严重性究竟如何?特别是怎样
加以量化说明?等等。类似于这些的非常现实的问题,希翼着人
们能够从经济学理论上提供充分的解释。
    面对我国正在成长的劳动力市场,理论界的声音异常一致,那
就是市场上的雇用歧视行为已然十分严重,它的存在和影响已经
对劳动力市场的正常运行产生了负面效应,从理论上对其展开系
统深入的研究已经变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那么,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到底存在不存在雇用歧视行为?什
么是雇用歧视行为?如何寻找对这一概念的精确表述?雇用歧视
的程度如何?西方各种歧视理论和模型是否能够在中国的劳动力
市场上得到令人信服的验证?能不能够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发现
特有的雇用歧视种类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做出合理的解释?雇用歧
视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出清能力?如果雇主着意考虑
歧视某类群体,那么劳动力市场是否是非效率的,或者在给定的条
件下效率有所损失?劳动力市场的非效率或低效率对社会福利会
 有怎样的影响?显然,对诸如此类问题展开系统研究,对丰富和拓
展歧视经济学理论是十分有意义的。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每年看着自己的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寻
找工作时遭遇着不平等的对待,特别是女生或因身材并不高大者、
或因容貌平平在职场上挣扎的情境,心中时常萦绕着无法排解的
酸楚和悲凉。试想,当一个人的禀赋权利*终无法让他获得交换
权利时,那么,贫穷就离他不远了;当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者始终
无法或者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收回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时,那么,
贫穷就离他不远了。因为不公平导致的贫穷,如同被社会所抛弃,
因而更多的感受是人格和心理遭受的摧残和打击,那是一种怎样
的痛!所以,帮助那些弱势群体在劳动力供给量持续增加的压力
下,获得平等的雇用机会,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至少在理
论上可以澄清雇用行为上的一些错误认识,为求职者指明一条理
性和有效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期使劳动力供给者获得合理竞争
的权利和机会。
    作为一名讲授人力资源管理学课程的教师,有许多的机会与
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经理人交往,从与他们频繁的接触中,亲身感
受到了人力资源(HR)经理人的工作雄心和信心·,在分享他们因
工作取得成绩而拥有的快乐的同时,也真切地看到了他们在工作
中时常流露出来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那些秉持公正与公平法则面
对求职者的雇用行为令人欣慰,而在雇用时对弱势群体锁紧大门
的做法让人无奈,但也并不是叫人完全不能理解,确有理性经济人
的浓厚色彩。*重要的是,他们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技能
所表现出来的越来越多的渴望和迫切,使我相信,当代的人力资源
经理人也希望用先进的理论作为管理活动的指导,用更加科学的
管理行为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这正是笔者有信心探究
雇用歧视行为的重要原因。笔者始终乐观地坚信,现代人力资源
管理实践在正确的理论引导下,将有助于减少和清除歧视行为。
     众所周知,效率和公平是市场经济的灵魂,而雇用机会的不平
等,会造成公平的缺失;同样,雇用机会的不平等,也会导致效率的
缺失。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为全体人民所有的公有
制是国家经济的主体,让广大的劳动者充分享有劳动权,不仅是国
家宪法赋予人民的根本权利,也是全体人民当家做主的基本体现。
面对劳动力供给量长期大于需求量的严峻局面,鼓励有劳动能力
的劳动者为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为国家财富的积累和繁荣,
以及为个人的生存和成长进行工作和从事社会劳动,是一个政府
必须为之奋斗的目标。为此,中国政府有义务、有责任在劳动力市
场上为提供平等的雇用机会创造环境和条件,使市场能够*大限
度地发挥其配置人力资源的公平性和效率性。因此,雇用歧视行
为研究的成果,将有利于政府致力于消除贫困和建立和谐的社会,
进而对制定出可操作性的政策具有极其现实的指导意义。
    本书由五个部分组成:**部分回顾与介绍国内外劳动力市
场歧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并在梳理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第二部分探讨了雇用与我国劳动力市场运行之间的关系,从分析
传统体制下的劳动力配置方式人手,总结出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
运行中明显存在的几大特征,从而为下一步提出理论假设、搜集和
分析相关雇用歧视行为的数据奠定基础;第三部分在对调查数据
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验证理论假设,证明当今我国劳动力市场
是否存在歧视性雇用行为、其严重程度、雇用歧视种类、雇主的影
响因素、歧视行为要素影响程度等诸类问题的具体事实;第四部分
系统剖析雇用歧视行为在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原因,以及寻找
和推断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的原因;第五部分总结本书的研究结
论,思考减少劳动力市场雇用歧视行为的对策和途径。同时,展望
该领域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研究结论及对策探讨
**节研究结论
  一、传统体制下劳动力配置方式及中国劳动力
市场运行特征
    研究表明,传统体制下劳动力配置方式的特征表现为,城乡之
间的劳动力配置呈分割状态;地区之间劳动力的流动受到了极大
的限制;城市范围内的就业存在高度稳定性;企业中只存在单一的
用工形式;企业的工资制度呈高度刚性以及社会劳动力由国家统
一调配和调剂。而中国当前的劳动力市场运行,呈现出三个典型
的特征,即承受着巨大的供给压力;呈现了更加自主的需求行为;
体现出愈加成熟的政府干预。
  二、雇用歧视在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实证分析结论
  (一)雇用歧视行为在劳动力市场存在性的结论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同时存在着对女性
的雇用歧视、对年龄的雇用歧视、对户口的雇用歧视、对容貌的雇
用歧视、对身材的雇用歧视和对校牌的雇用歧视。
    歧视种类按严重程度排序依次是:容貌歧视,严重程度为
  94.90%;身材歧视,严重程度为77.40%;年龄歧视,严重程度为
59.23%;户口歧视,严重程度为51.37%;女性歧视,严重程度为
42.50%;校牌歧视,严重程度为36.28%。倘若根据均值法分析,
得出的结论是:对容貌歧视的行为已经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
而对校牌歧视的行为并“不太严重”,其他类型的雇用歧视处于
“严重”和“不太严重”之间。尚未发现哪种歧视行为已经达到“非
常严重”或仅仅达到“很不严重”的程度。
    研究还发现,“对女性未来发展的适应性、对工作内容和岗位
改动的应变性表示担忧”、“女性先天能力低于男性”、“女性有生
育及大多要照顾家庭的原因,将影响工作和加大成本”和“雇用女
性纯粹是心情不悦”与是否雇用女性的雇用行为存在线性关系,
其关系依次减弱;雇主是否愿意雇用年轻型求职者是和“年轻意
味着少生病、节约医药费,以及学习新事物较快、好塑造”和“年轻
使心情感到愉快”存在着相关关系的,前者比后者的相关性更强
一些;“为了节省打长途电话等费用开支”和“不喜欢外地人”两个
因素和是否愿意雇用外地户口者存在高度相关性;雇主“是否愿
意选择容貌丑陋的求职者”与“会让心里不舒服”存在显著的相关
性;雇主“是否愿意选择身材矮小的求职者”与“会让心里感到不
舒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感觉非名牌大学培养的学生受到的教
育和学习能力不如名牌大学毕业的毕业生”和“名牌大学毕业的
学生一定也是名牌”两个因素都与雇主是否雇用非名牌大学毕业
生存在高度相关性。
    (二)雇用歧视行为在劳动力市场存在程度的结论
    用5点量表法中的高低两档数据作对比分析,歧视种类按严
重程度排序,得出的结论是:一是容貌歧视,严重程度为94.90%,
即在100个雇主中有94.90个“不会”或“不太会”选择容貌丑陋
的求职者;二是身材歧视,严重程度为77.40%,即在100个雇主
中有77.40个“不会”或“不太会”选择身材矮小的求职者;三是年
 龄歧视,严重程度为59.23%,即在100个雇主中有59.23个“不
会”或“不太会”选择年龄偏大的求职者;四是户口歧视,严重程度
为51.37%,即在100个雇主中有51.37个“不会”或“不太会”选
择有外地户口的求职者;五是女性歧视,严重程度为42.50%,即在
100个雇主中有42.50个“不会”或“不太会”选择女性求职者;六
是校牌歧视,严重程度为36.28%,即在100个雇主中有36.28个
“不会”或“不太会”选择非名牌学校毕业的求职者。对均值与不
选择歧视值的数据对比分析,歧视种类按严重程度排序,得出的结
论则是:容貌歧视的值差为3.0l;身材歧视的值差为2.38;年龄歧
视的值差为2.09;户口歧视的值差为2.06;女性歧视的值差为
1.88;校牌歧视的值差为1.79。统计分析表明,容貌歧视行为已
经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校牌歧视行为并“不太严重”,其他处
于“严重”和“不太严重”之间。尚未发现哪种歧视行为已经达到
“非常严重”或仅仅处于“很不严重”的程度。
    (三)雇用歧视行为影响因素分析结论
    1.二元回归模型的分析结论
    (1)性别歧视与雇主相关因素。模型显示,雇主在劳动力市
场上所表现出的对女性的不同程度的歧视,主要还是受到其他因
素的影响,与雇主自身的因素,诸如学历的高低、职级的高低、在哪
个行业工作以及单位的类型没有太大的关系。
    但是,模型参数也显示,雇主的性别在选择女性求职者方面是
存在差异的,具体表现为男性雇主的歧视倾向行为低于女性雇主。
说明女性雇主的歧视倾向行为高于男性雇主。
    (2)年龄歧视与雇主相关因素。模型的无效性解释为我们得
出的结论是,雇主的职级和所在的行业,在对选择生理年轻型求职
者这个问题上,与是否存在明显的歧视性行为没有显著的特征,二
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的紧密。



中国劳动力市场雇用歧视研究

http://book.00-edu.com/tushu/sh1/202005/2261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