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上海市井闲话

  2020-05-14 00:00:00  

上海市井闲话 本书特色

《上海市井闲话》:侬好、阿拉、伊拉、乓乓响、老娘舅……侬阿(也)是上海人!《上海市井闲话》分别从上海人市井称谓、上海市井闲话、上海市井经济生活用语、上海市井中的婚恋用语等多个类别收录了大量上海市井闲话。作者以闲话家常的方式引出相关市井闲话,行文流畅,娓娓道来,可谓在闲谈中将闲话一网打尽。侬(也)也是上海人!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方言中的流行语则更加突出的反映了该地域的市井文化,上海流行语是上海市井的一面镜子。百余年来,上海逐渐成了一个文化兼容的大都市。“上海人”是由上海本地人与常住上海的外省籍人,甚至外国人交融在一起构成的。上海文化,也正是多元文化的结果,因此,上海话具备了兼收并蓄的特点,在保有原语言特点的基础上又始终与其他方言处于一种互动状态。

上海市井闲话 目录

高级灰与白骨精——话说上海人一 高级灰与基本款二 百页包与打桩模子三 上海男人四 上海女人五 新新人类六 浆糊师与吃剩族七 本草纲目与B拆开八 排骨美女与卡门九 撬客与臭盘十 溜子与煤饼十一 玻璃瓶与野糊蛋相关链接淘浆糊与劈硬柴——流行语与社会风情一 上品与开大兴二 胸闷与装胡样三 回头率与拗造型四 葱油面孔与爱神五 拇指运动六 淘浆糊与劈硬柴七 开大道八 戳壁脚与大路九 通路子十 轧勿熟十一 掼烂山芋十二 吃盒头饭十三 武功废脱十四 划玻璃相关链接洋葱头与背猪猡——流行语与经济生活一 三光模子二 斩冲头三 三六九捞现钞四 吊秤五 保大洋六 一张分相关链接秦始皇与第四者——流行语与婚恋性情一 谈敲定二 荤婚与素婚三 花插插相关链接特困生与高四班——流行语与校园情态一 特困生与麻辣教师二 充电相关链接内在美与小扁担——流行语与事物指称相关链接开司米与谁怕谁——沪语化的外来词语相关链接附录 关于上海话语音词汇索引

上海市井闲话 节选

《上海市井闲话》共约十万字,分别从上海人市井称谓、上海市井闲话、上海市井经济生活用语、上海市井中的婚恋用语等多个类别收录了大量上海市井闲话。并通过这些“闲话”展现并透视了流行闲话与上海市井风情、与市井经济生活、与市井中的婚恋情态等之间的关系和市井上海人深层次的生存状态。作者为沪语专家阮恒辉、吴继平,既有长久的上海市井生活经验,又积累有丰富的沪语研究理论,可以看出是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创作了该书稿。全文所收流行闲话极具代表性,凸显了上海市井语言诙谐、自嘲的风格。对各词的溯源和阐释既实事求是、紧扣要点,又颇具深度,体现了作者个人严肃、正统的价值取向。全文非以呆板的流行时间为序,而是在以上大类之下,以闲话家常的方式引出相关市井闲话,行文流畅,娓娓道来,使各相关闲话之间的转换衔接非常自然,在闲谈中将闲话一网打尽。以市井闲话阐释文化,这样的切入点和行文方式本身就颇有市井特色,选取得当的市井闲话对于市井文化的阐释可谓“画龙点睛”。

上海市井闲话 相关资料

高级灰与白骨精——话说上海人“老山东,一早就去买小菜啊?”“噢,是老宁波!侬搭小广东一道去早锻炼啊?”在上海的一些老里弄,人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称呼:在“老”、“小”之后加上“宁北”(上海人一般称宁波人为“宁北人”)、“广东”、“江北”、“绍兴”、“山东”等籍贯名称。上海话里的这种称呼反映着上海市民籍贯成分的构成状况。一百多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许多外地人来到上海谋生,使上海逐渐变成了一个“五方杂处”的大都市。市区里外省籍的居民队伍日益壮大,而祖居沪上的上海“本地人”却反而主要集中居住在市郊了。称上海是近代中国的一个移民城市一点也不为过。据1930年的统计资料记载,当时仅江苏籍的居民就占上海市区人口总数的39.5 5%,而祖居上海的“本地人”却只占市区总人数的25.7 8%(《上海市统计》,上海市地方协会编,1930年)。移居上海的外省籍人中,江苏籍最多,其次分别来自浙江、广东、山东和安徽等。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几年里,上海的外省籍居民数量急剧增长。以上海的杨浦区为例,外省籍居民已占到了全区总人数的92%左右,而“正宗”的上海本地人却只约占8%(《上海市统计总报告》,上海市政府统计处编,1948年)。这使“上海人”成了一个比较“杂”的概念。谁是上海人?祖居上海的“本地人”自然是上海人,但大写的“上海人”实际上恰恰主要是由祖居不在上海,甚至不在上海出生,然而却长期工作、居住、生活在上海的外来居民组成的。相对而言他们都是不同年代的“新上海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上海人口数量逐年扩大,一批一批“新上海人”不断充实“上海人”的队伍,在他们融入上海社会生活的同时,也使上海社会文化多元性与兼容性的特征,即“海派”特色更加明显。“五方杂处”使上海人之间既有互补,也有碰撞;既有互相帮助,也有互相挤轧。在上海这个发展十分迅速的大舞台上,人们以自身的特征与技巧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演绎着一幕幕喜怒哀乐的人生大戏。“五方杂处”也影响了上海话的变化。从语音上看,上海话产生了籍贯性群体差异。过去,在杨浦、普陀、闸北等苏北人比较多的区里,常常可以听到一种苏北腔的上海话;在虹口区四川路一带,居住的广东人较多,由此又无形之中流行着一种广东腔的上海话。这种带“腔”的上海话也汇聚到上海话的流变中,只是它们在与“本地”上海话的混合发展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直至今日,一些中老年的苏北人、广东人、山东人依然说

上海市井闲话 作者简介

阮恒辉,上海大学语言学教授,1940年生,196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多年来从事汉语及方言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81年至1982年在日本大阪讲学,后在日本东方书店出版《上海话会话》《上海语基本单语3000》等。回国后出版《上海话流行语辞典》《广告语言运用》《自学上海话》等.曾发表《苏北腔上海话的语音特征》《中山方音的南荫地区差异》《扬州腔上海话的语音特征》《上海宝山音系》《扬州腔上海话全浊声母的形成过程》《日语和上海话汉字读音的共时与历时比较》《语素组合教学与汉字解析》《上海方言与上海民间歌曲》等论文。
吴继平,1983年毕业于上海大学,曾从事历史研究与社会调查工作,对上海话流行语进行了一定时间的深入调研。

上海市井闲话

http://book.00-edu.com/tushu/sh1/202005/2261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