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人文 内容简介
本教材编入内容主要以本国经典作品为主,尤其重视体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文学遗产,涉及历史、哲学、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优秀文本,同时也选取部分外国文学、文化的名家名作,以及反映广西地方题材作品和优秀的广西本土作家作品。意在通过阅读和精讲这些文本,使学生在古今中外文学精品的感染下,得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人文素质,养成学生健康心理素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和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以实现大学语文精神育人的课程目标。
每篇选文之后还安排有“编者导引”、“感悟思索”和“阅读链接”三大内容,以引导读者多角度地解读文本,进而更深刻地思考有关问题,从而拓展读者阅读、思维空间。在教材后面还附录选编一些语文知识和文学文化的专题内容,供学生自主学习,除了对语文教材人文性特点的强调,还兼顾了语文教材的工具性,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与写作能力。
全书12个单元,共选编了60篇作品,每个单元安排5篇,选文涉及内容既广泛又紧扣主题,充分凸显大学语文教材的人文性、审美性、工具性特点。
大学人文 目录
**单元 走进大学
何谓“大学”
大学一解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礼记·大学(节选)
养志
第二单元 聆听名师
老清华教授面面观
季老往事
我与弘一法师
布衣学者张中行(节选)
一个文艺复兴式的人物
第三单元 放飞青春
20后寄语90后: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大学时代
在学校的生活
大学人文 节选
《大学人文》内容简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许多普通本科院校根据地方经济建设需要而增设社会紧缺的热门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一方面十分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却忽略了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大学人文教育的缺失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高等教育要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但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教育”,否则我们的大学就只能像一个作坊或工厂,只培养“工具性”人才。
大学人文 相关资料
大学,当然不独是大教室大图书馆大操场大食堂大实验室,它的应有之义,一是要有“大”校长,起码是个教育家,不单单是大会计师和大乞丐,他须有大气。二要有大师,不独是各抓着各领域的“大师”。竺校长说得好:“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假使大学里有许多教授,以研究学问为毕生事业,以作育后进为无上职责,自然会养成良好的学风,不断地培育出来博学敦行的学者。”他是深谙吾国传统道德和彼岸民主自由思想的精魂的,且身体力行,于是一校乃有向心力和凝聚力。苏步青说:“凡竺校长要我干的事,我都干。”为什么?谭其骧说:“我相信,浙大若能像竺老当校长时那样继续办下去,我是不会离开浙大的。”为什么?回首今天周遭,上海王晓明愤愤:“知识界中竟有这么多卑琐、狭隘、怯懦和无耻!”充斥着这么些人,又如何转移风气、培塑新人呢?很多人说:社会如此,学校自非世外桃源。然而他们忘了“出淤泥而不染”的道理。竺校长在抗战西迁途中,目睹时艰,有一番对学生的讲话,今天听来仍觉亲切:“乱世道德堕落,历史上均是,但大学犹如海上灯塔,吾人不能于此时降低道德之标准。切记:异日逢有作弊机会是否能涅而不缁、磨而不磷,此乃现代教育试金石也。”那么,今天大学教育能算得上是成功的吗?不止一次为了“教授”们的行藏脸红、嗟叹,没有操守的人却大讲着“人文精神”,令人想起鲁迅沉痛而又耐人寻味的话:“中国其实并没有俄国之所谓知识阶级。”不要说执著坚忍的俄国了,庶几连“过去的教授”都可望而不可及时,那实在是一种大悲悯。今天的“教授”,已非个体的沉沦,而是群体的堕落,湖南曾国藩“风俗厚薄实视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矣”还有震顽立廉的力量吗?大学之三,是“大学生”。校长、教授,其“大”当视其培育之大学生能称“大”否。“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者”,是宵小。工匠专能,罕能称大。竺校长标高清响:“尤在乎养成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会、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这个“领导人才”其实绝非心存魏阙的痴想和野心,实在就是说“国家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钱来培植大学生”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鄙校有个好传统,每届新生人校,大门前必悬一醒目语,即竺校长当年向新生所发问:“诸位为什么来本校”,“诸位出校后将何所为”,意味深长。在他看来,以中国之贫弱,大学生之可怜人数,当仁不让须为“社会上各业之领袖”,然而“既要成为领导人才,社会栋梁,那么只是掌握一些专门知识、专门技能是不够的,应该知识广博,拥有科学头脑,做到明辨是非、静观得失、缜密思考,而不至于盲从”。今天很难有更多的大学生这样要求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