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疑问范畴比较研究 本书特色
《汉语方言疑问范畴比较研究》:三大要素,缺一不可,既是本课题的亮点,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汉语方言;疑问范畴;比较研究。
汉语方言疑问范畴比较研究 内容简介
21世纪的汉语语法研究将出现三个热点,或者说已经开始形成了三个新的增长点,那就是语义语法研究、方言语法研究以及历史语法研究。这三者分别从内部变换研究角度、共时横向延伸、历时纵向发展进行独立的或交叉的研究,从而构成一个立体的互补的汉语语法研究网络。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主要内容包括汉语方言疑问范畴研究、汉语方言特色疑问句研究、汉语方言疑问范畴比较研究。
汉语方言疑问范畴比较研究 目录
总厚
前言
导论 汉语方言语法及其疑问范畴研究
上编 汉语方言疑问范畴研究
**章 北方方言(北京话)疑问范畴研究
第二章 吴方言(上海话)疑问范畴研究
第三章 湘方言(新化话)疑问范畴研究
第四章 赣方言(宜丰话)疑问范畴研究
第五章 客家方言(石城话)疑问范畴研究
第六章 闽方言(福州话)疑问范畴研究
第七章 粤方言(广州话)疑问范畴研究
中编 汉语方言特色疑问句研究
第八章 “是不是vp”问句的肯定性倾向及其类型学意义
第九章 近百年来北京话正反问动态研究
第十章 陕北方言的正反是非问句
第十一章 上海方言“阿v”及其相关疑问句式比较研究
第十二章 上海方言话题疑问句与命题疑问句比较
第十三章 湘语新化话的测度问探析
第十四章 广州话的是非问句研究
第十五章 粤语阳江话是非问句末的“麽”、“呢”连用
下编 汉语方言疑问范畴比较研究
第十六章 是非问句的比较与思考
第十七章 汉语方言正反问的类型学比较
第十八章 汉语方言选择问比较研究
第十九章 汉语方言特指问比较研究
第二十章 汉语方言附加问比较研究
第二十一章 由“是”构成的三种附加问比较研究
第二十二章 汉语方言反诘问比较研究
第二十三章 汉语方言回声问比较研究
第二十四章 上海方言疑问句近百年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
第二十五章 汉语方言疑问句横向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汉语方言疑问范畴比较研究 节选
《汉语方言疑问范畴比较研究》分为上中下三编,主要内容包括汉语方言疑问范畴研究、汉语方言特色疑问句研究、汉语方言疑问范畴比较研究。21世纪的汉语语法研究将出现三个热点,或者说已经开始形成了三个新的增长点,那就是语义语法研究、方言语法研究以及历史语法研究。这三者分别从内部变换研究角度、共时横向延伸、历时纵向发展进行独立的或交叉的研究,从而构成一个立体的互补的汉语语法研究网络。
汉语方言疑问范畴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
邵敬敏,男,1944年12月生于浙江宁波,暨南大学特聘一级教授,博导,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总召集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汉语学习》等七家杂志编委、华中师范大学等九家大学兼职教授。曾任香港城市大学等校访问教授、香港商务印书馆编审。出版著作(含主编)40余种,发表语言学论文300余篇,主攻现代汉语语法,包括语法学史和语言学评论等。
周娟,女,1971年12月生,湖南新化人。暨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博士。主攻现代汉语语法学,在《语言教学与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独自完成暨南大学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并参与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2项。
彭小川,女,1949年12月出生于广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应用语言学系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语法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主持、参与各级科研项目10项,在《中国语文》等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粤语论稿》等论著(含合著)9部。
邵宜,男,1963年3月生于江西,祖籍山西,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博导,中文系副系主任。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香港中文大学普通话教育研究及发展中心客座教授、香港普通话研习社专业顾问,主攻汉语方言研究、社会语言学。在《方言》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三十篇,合著专著五部。
甘于恩,男,1959年出生,福州人,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博导,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主任.主攻汉语方言学、词汇学、地理语言学。在《中国语文》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著作有《七彩方言——方言与文化趣谈》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广东粤方言地图集”等。
曾毅平,男,生于江西石城,博士,现任暨南大学教授、博导,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中南修辞学会副会长。主攻修辞学、语体学、方言学。发表论文60多篇,专著有《修辞与社会语用论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