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基于过程观的视角 本书特色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基于过程观的视角》:浙江大学管理论丛。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基于过程观的视角 内容简介
代际传承是家族企业在持续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本书基于“过程观”的视角,对国内外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并围绕“传什么”、“传给谁”和“如何传”三方面的基本议题,通过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和调查研究,着重给予解答。其中,针对**大议题,本书重点从企业“知识观”角度对家族企业的传承要素做尝试性的探讨;针对第二大议题,本书主要考察企业家的家庭结构对家族企业传承方式的影响;针对第_二大议题,本书分别从家族企业传承过程的计划性和企业家子女的接班意愿两方面做深入的分析。此外,本书还在对第二个核心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家庭关系对内部传承效果的影响机制。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大专院校或科研单位中从事家族企业管理研究的学者和研究生的参考文献,还可以作为从事家族企业咨询和培训服务的顾问人员的工具书。身处家族企业运营实践的管理人员和创业家族成员也可以从书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基于过程观的视角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的现实背景
1.2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面临的问题
1.3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的关键概念
1.4 本书的研究构思和章节安排
第2章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已知与未知
2.1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的缘起
2.2 “事件观”主导的早期探索及其局限性
2.3 “过程观”引领下对代际传承的阶段化描述
2.4 代际传承结果的评价:从单维走向双维
2.5 代际传承关键成功因素的多层面识别
2.6 国内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新进展
2.7 对本领域研究现状与不足的简要归纳
第3章 企业家默会知识转移:“传什么”的新思路
3.1 本章关键问题界说
3.2 默会知识的内涵及转移研究回顾
3.3 研究方法、样本及资料来源
3.4 企业家默会知识所需传承要素识别
3.5 企业家默会知识代际转移模式归纳
3.6 本章研究发现及讨论
附录1 关于家族企业代际传承要素的访谈提纲
附录2 关于家族企业代际传承要素的调查问卷
第4章 家庭结构的影响:传“内”还是传“外”
4.1 本章关键问题界说
4.2 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4.3 研究对象与数据处理方法
4.4 家庭结构与传承方式的关系实证分析
4.5 本章研究发现及讨论
第5章 传承计划:成功传承的重要基石
5.1 本章关键问题界说
5.2 传承计划构成要素理论归纳
5.3 传承计划实施现状调查分析
5.4 传承计划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5.5 本章研究发现及讨论
附录 关于家族企业传承计划的调查问卷
第6章 企业家子女接班意愿:内部成功传承的根本前提
6.1 本章关键问题界说
6.2 影响企业家子女接班意愿的因素回顾
6.3 研究对象与数据处理方法选择
6.4 企业家子女接班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6.5 本章研究发现及讨论
附录 关于企业家子女接班意愿的调查问卷
第7章 内部传承效果:家庭关系的影响机制
7.1 本章关键问题界说
7.2 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7.3 实证模型与数据处理方法
7.4 家庭关系对传承效果作用机制的实证分析
7.5 本章研究发现及讨论
附录家庭关系与家族企业代际传承调查问卷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发现及讨论
8.2 本研究的学术与实践价值
8.3 对未来研究趋势的看法
主要参考文献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基于过程观的视角 节选
代际传承是家族企业在持续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基于过程观的视角》基于“过程观”的视角,对国内外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并围绕“传什么”、“传给谁”和“如何传”三方面的基本议题,通过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和调查研究,着重给予解答。其中,针对**大议题,《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基于过程观的视角》重点从企业“知识观”角度对家族企业的传承要素做尝试性的探讨;针对第二大议题,《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基于过程观的视角》主要考察企业家的家庭结构对家族企业传承方式的影响;针对第_二大议题,《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基于过程观的视角》分别从家族企业传承过程的计划性和企业家子女的接班意愿两方面做深入的分析。此外,《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基于过程观的视角》还在对第二个核心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家庭关系对内部传承效果的影响机制。《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基于过程观的视角》不仅可以作为大专院校或科研单位中从事家族企业管理研究的学者和研究生的参考文献,还可以作为从事家族企业咨询和培训服务的顾问人员的工具书。身处家族企业运营实践的管理人员和创业家族成员也可以从书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基于过程观的视角 相关资料
插图:长期以来,在构成经济分析主体的各式人物中,企业家是最受关注,同时也是最难以捉摸的个体。自从法国古典经济学家康替龙(cantilon,1755)将“企业家”这一术语引入经济学理论当中,并赋予其“投机商”的角色以来,关于该术语的形形色色的界定就不曾间断过。其中,法国经济学家萨伊(Baumol,1977)是最早对企业家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他强调了企业家作为第四种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并认为企业家是其他生产要素的组织者,是生产和分销活动的“协调指挥者”。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Marshall)则赋予了企业家“所有者”、“协调指挥者”、“中间人”和“风险承担者”等多重角色。随着企业这一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的“黑箱”逐步被现代企业理论所打开,企业家在企业存在和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更加凸现。他们也先后被赋予了“决策者”(Knight,1921;casson,1982)、“机会主义者”(coase,1937 Williamson,1975)、“创新者”(Schumpetel,1934)和“套利者”(Kirzner,1973)等更多不同的角色。虽然许多学者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对企业家进行了界定,但至今仍没有一种定义得到大家的共识。就像张完定和李恒(1998)所说的那样,对企业家下定义以区别企业家与非企业家,即使不是不可能,也是很困难的。通览不同学者对企业家的定义就会发现,大家都认为企业家必须具备经营性人力资本且在经营企业,但主要的分歧则在于,企业家是否应当承担风险以及是否需要拥有企业所有权。比如,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Schumpeter,1934)把创新话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称为企业家,并认为企业家是企业的经营者,不需要拥有资本,不行使企业所有者职能,也不承担风险。而卡森(Casson)、马歇尔(Marshall)、张春霖(1997)和张维迎(1999)等学者则认为企业家必须拥有资产所有权,并且马歇尔和张维迎还进一步强调了风险承担对企业家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