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科学课程开发范式论 本书特色
本书从历史的角度系统检视了分科科学课程开发范式的特点、缺陷与弊端;从理论上厘清了综合科学课程的三种“统整属性”,并且系统探讨了综合科学课程开发的策略特点;对中国、美国、加拿大三个国家的综合科学课程开发的实践范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且探寻了我国新世纪综合科学课程开发范式进一步完善与发展的若干方略。
综合科学课程开发范式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科学教育研究领域系统探讨“综合科学课程开发范式”的著作。主要内容如下:**,从历史的角度系统检视了分科科学课程开发范式的特点、缺陷与弊端;第二,从理论上厘清了综合科学课程的三种“统整属性”,即“社会统整属性”、“知识统整属性”、“人格统整属性”,并且系统探讨了综合科学课程开发的策略特点;第三,对中国、美国、加拿大三个国家的综合科学课程开发的实践范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且探寻了我国新世纪综合科学课程开发范式进一步完善与发展的若干方略。
本书研究成果不仅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综合科学课程开发理论,为综合科学课程与教材的开发修订工作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为广大科学教师从事科学教学设计、选择科学教学策略提供了更为清晰、宽阔的视野。
本书既可作为科学教育研究工作者的专业文献,也可作为师范院校科学教育专业的教材,以及一线科学教师培训的课程资源。
综合科学课程开发范式论 目录
前言
绪论
**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构架
第三节 关键词的界定
**章 分科科学课程开发范式的历史检视
**节 分科科学课程开发范式的诞生
第二节 分科科学课程的“课程属性”及其缺陷
第三节 分科科学课程开发策略及其弊端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综合科学课程开发范式的基本特征
**节 综合课程开发的策略原理
第二节 综合课程的“统整属性”
第三节 综合科学课程的属性特质与策略特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际综合科学课程开发概览
**节 “公民科学素养”概念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第二节 国际综合科学课程开发范式的特点与趋势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美国综合科学课程开发范式研究
**节 美国新一轮基础教育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第二节 美国综合科学课程开发的理念
第三节 美国综合科学课程的目标定位策略
第四节 美国综合科学课程的内容选择策略
第五节 美国综合科学课程的统整方式
第六节 美国综合科学课程的实施策略
第七节 美国综合科学课程的评价策略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加拿大综合科学课程开发范式研究
**节 加拿大sts综合科学课程开发的背景
第二节 加拿大sts综合科学课程开发的理念与目标定位
第三节 加拿大sts综合科学课程的内容选择策略
第四节 加拿大sts综合科学课程的统整方式
第五节 加拿大sts综合科学课程的实施策略
第六节 加拿大sts综合科学课程的评价策略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科学课程开发的历史透视
**节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科学课程开发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我国科学课程开发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我国地区性综合科学课程开发范式研究
**节 上海市综合科学课程开发的背景与概况
第二节 上海市综合科学课程的开发理念
第三节 上海市综合科学课程的目标定位
第四节 上海市综合科学课程内容选择的特点
第五节 上海市综合科学课程的统整方式
第六节 上海市综合科学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策略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我国国家性综合科学课程开发范式研究
**节 我国新世纪综合科学课程开发的背景
第二节 我国新世纪综合科学课程开发的理念
第三节 我国新世纪综合科学课程目标定位与内容选择策略
第四节 我国新世纪综合科学课程的统整方式
第五节 我国新世纪综合科学课程的实施策略
第六节 我国新世纪综合科学课程的评价策略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中外综合科学课程开发范式的比较与启示
**节 我国新世纪综合科学课程开发范式的问题反思
第二节 中外综合科学课程科学素养架构比较与启示
第三节 中国和美国综合科学课程开发范式比较与启示
第四节 中国和加拿大综合科学课程开发范式比较与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综合科学课程开发范式论 节选
《综合科学课程开发范式论》是我国科学教育研究领域系统探讨“综合科学课程开发范式”的著作。主要内容如下:**,从历史的角度系统检视了分科科学课程开发范式的特点、缺陷与弊端;第二,从理论上厘清了综合科学课程的三种“统整属性”,即“社会统整属性”、“知识统整属性”、“人格统整属性”,并且系统探讨了综合科学课程开发的策略特点;第三,对中国、美国、加拿大三个国家的综合科学课程开发的实践范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且探寻了我国新世纪综合科学课程开发范式进一步完善与发展的若干方略。《综合科学课程开发范式论》研究成果不仅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综合科学课程开发理论,为综合科学课程与教材的开发修订工作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为广大科学教师从事科学教学设计、选择科学教学策略提供了更为清晰、宽阔的视野。《综合科学课程开发范式论》既可作为科学教育研究工作者的专业文献,也可作为师范院校科学教育专业的教材,以及一线科学教师培训的课程资源。
综合科学课程开发范式论 相关资料
第一,西方近代科学课程的教养性目标是分门别类和支离破碎的,而且“控制一征服一功利”价值主导下的教育性目标是异化的,根本无法实现对课程目标的整体架构。这种课程目标结构状况从整体上决定了近代科学课程内容组织的分门别类和支离破碎:学科之间的森严界限是必然存在的,而学科之间的统整却是不可能的。第二,西方近代科学课程知识属性要求依照近代科学逻辑组织科学课程内容,即按照近代科学还原主义方法论在各个科学领域所揭示的科学结构逻辑,把来自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内容组织成分门别类的学科呈现给学生,根本没有把这些反映统一世界不同侧面的科学知识作为统一整体加以把握和组织。因为近代科学具有这样的天然秉性:不同研究领域皆致力于寻找各自领域的秩序,而且相信在各自的领域中都存在着一种合理性,却毫不理会自然界的整体性、统一性对一种前后一贯的合理性的要求。在这种逻辑支配之下,科学课程组织的必然结果就是生产出大量门类林立、界限森严的分科主义科学课程,然而却割裂了科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阻碍了科学知识之间的统整。第三,西方近代科学课程在人格属性上极端地以分门别类、界限森严的科学逻辑替代学生认知与发展逻辑,在课程内容组织上根本没有考虑学生如何在自己的头脑中把门类众多的科学知识统整地组织起来并加以应用,结果无法使它们在学生人格经验系统中整合成为整体的、统一的人格构成,反而阻碍了学生人格经验的统整。因为多而杂、相互割裂的学科内容不可能在学生的人格经验中得到统整,结果反而导致了学生人格的分裂与损伤。这样,近代科学课程在课程内容组织上强调了彼此独立的多门科学的知识素养,却牺牲了人格的统一。这种学科主义的分割性、非统整性的课程组织方式阻碍了人格的和谐发展,最终违背了个性解放与自我实现的本来目的。
综合科学课程开发范式论 作者简介
周勇,男,1967年10月生。山东省单县人。1990年在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化学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97年、2003年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分别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教育学博士学位。主攻科学课程教学理论与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现任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课程教学论硕士点与教育硕士点负责人,兼任全国科学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科学教育学会大学委员会学术办公室主任。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浙江省社科联课题、浙江省教育厅课题、浙江省教师教育基地课题、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宁波市应用人才基地课题及其他课题。主编著作三部,参编著作六部,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二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