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编导基础教程 本书特色
《电视编导基础教程》是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电视编导基础教程 目录
总序 雏凤凌空十载奋飞前言**章 基本素养**节 概述第二节 观察与感受第三节 素材的收集第四节 采访的要素第五节 情商的开发第六节 策划些什么第七节 如何构思第八节 审美移情第九节 善于表达思考题第二章 栏目编导**节 概述第二节 广告的策划与制作第三节 晚会台本的撰写第四节 MTV的制作第五节 解说词写作第六节 电视新闻片的特点与写作第七节 电视纪录片的特点与写作第八节 电视专题片的特点与写作第九节 人物专访片的特点与构思思考题第三章 剧作构成**节 概述第二节 认识时代对于创作的重要性第三节 时代的“同时性”与“历时性”第四节 题材应适合影视创作第五节 如何选择题材第六节 主题是剧作的灵魂第七节 人物该如何刻画塑造第八节 语言的作用与魅力第九节 困难在于如何结构第十节 结构的基本类型思考题第四章 情节铺排**节 概述第二节 事件是剧作的引爆点第三节 冲突是生活的本质第四节 冲突的基本特点与样式第五节 构成悬念的要素第六节 悬念的“抑制”与“拖延”第七节 高潮的震撼力第八节 结局回答什么第九节 风格即人思考题第五章 影视元素**节 概述第二节 要用画面讲故事第三节 叙事与画面的关系第四节 音响的组成第五节 视听结合的三种形态第六节 蒙太奇带来的革命第七节 叙事性与表现性蒙太奇第八节 时空的几种表现手法第九节 细节的作用与运用思考题第六章 结构严谨**节 概述第二节 场景的几种类型第三节 段落要有中心思想第四节 情节点的推动力作用第五节 动机来源于欲望第六节 铺垫的两种模式第七节 发现的几种类型第八节 发现带来的突转思考题后记
电视编导基础教程 节选
《电视编导基础教程》内容简介:香港回归祖国,促使香港、内地文化艺术界的交流合作异常频繁活跃。适逢新旧世纪交接良时,香港亚洲电视台与曾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扮演刘备的表演艺术家孙彦军集思创建一所新型的演艺学院。拟建成的学院将是一所围绕电视生产开设各相关艺术与技术专业的综合职业高校,突出产、学、研结合的特色;并以成品教学的理念使教学与生产紧密相衔、高度结合;师资配置上则采取聘邀有丰富创作与艺术生产经验的专家艺术家和专业艺术教育家结合的方式,突出双师型特点。曾在中戏、上戏、北电、北广、军艺、吉艺等校工作过的资深教育家和来自北影、长影、珠影、峨影、中央与地方电视台、青艺、实验、上海、哈尔滨、广州等话剧院、团的艺术家们纷纷加盟办学。
电视编导基础教程 相关资料
像纪录片《胡永乐和他的秧歌队》记录了一个村庄的秧歌队从组织排练到参加比赛获奖的过程,这个过程围绕着队长胡永乐的上上下下的活动来拍摄,记录得十分真实和自然可信。这部片的题材,同样是没有办法预先写好稿子进行拍摄的,同样要预先确立一个意念,那就是表现革命老人胡永乐,为发展农村的传统文化活动而作出不懈的努力。在这个比较清晰的思想指导下,跟随着老人的四出活动,拍摄下他的上下左右活动的踪迹,再加上对他本人进行适度采访,便比较全面、立体地在片子中树立起一个性格豁达开朗的农民形象。两部片子相比较,《胡永乐和他的秧歌队》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比《下山》中的牧民形象的刻画还要鲜明,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在片子中,胡永乐面对着众多的矛盾,有村民的、有上级干部的、有亲戚朋友的,他都要去活动、去动员、去说服,加上他本人能说会讲,对观众袒露心声,所以形象较为外露,容易给观众留下印象。其实《下山》对人物的描写也是很成功的,一对对牧民夫妇都给观众留下了印象。片中成功地抓到了卖马、送马驹、最后一顿团聚的饭等许多精彩的生活细节来描写人物,只不过牧民形象本身不善言词,而且他们面临的矛盾多数是心理矛盾,在画面中比较难以表达,才没有胡永乐那么鲜明突出。像《德拉姆》、《下山》、《胡永乐和他的秧歌队》这种先拍摄后撰写文本的创作方法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应该采取预先有策划、预先采访对象、预先撰写好文本,也即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再投入拍摄为好,这样做成功的把握性会更大些。这次的作业要求你们拍摄一个简短的纪录片,先撰写好文本再拍,还是先拍摄后撰写文本,由你们自己选择。
电视编导基础教程 作者简介
邢益勋,国家一级编剧,享有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原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编剧、院长。著有《邢益勋剧作集》,其代表作《权与法》荣获建国30周年全国文艺汇演剧本一等奖。同时也拍摄与发表电视剧、报告文学、人物特写、随笔游记、各种文章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