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第八版) 本书特色
◆ 这是一本广受读者青睐的人格心理学经典畅销教材。
◆ 它围绕精神分析流派、新精神分析流派、特质流派、生物学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这六大人格理论流派,进行了全面、系统、精辟的介绍与评价,并梳理了支持各流派观点的大量实证研究项目。
◆ 本书行文流畅、通俗易懂,穿插了众多著名理论家的生平故事与摘自新闻报道的有趣议题,强调运用人格理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更提供了13个经典的人格测验。
◆ 阅读本书,读者不但能掌握人格心理学的经典理论与前沿研究,更将深入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
人格心理学-(第八版) 内容简介
当当网*畅销的人格心理学全新改版升级啦!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陈会昌教授潜心翻译之作!
★ 看6大理论流派如何解读人类的人格!
★ 探26个研究主题如何科学剖析人格的众多侧面!
★ 测13个科学的人格测验,发现你未曾了解的自己!
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世界,从这本书开始!
jerry m. burger的《人格心理学》(第四版)自2000年由“万千心理”出版以来,备受广大读者的欢迎。为了紧跟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万千心理”又分别于2008年、2010年及时引进了本书的第六版和第七版。本次隆重推出本书的第八版,以慰读者渴求新知之心,以馈读者支持关爱之情。
人格心理学-(第八版) 目录
**章 什么是人格
一、人与环境
二、人格的定义
三、人格的六个流派
四、人格与文化
五、 人格研究:理论、应用、评价和研究
六、小结
第二章 人格研究方法
一、假设—检验方法
二、个案研究法
三、数据的统计分析
四、人格评价
五、小结
第三章 精神分析流派:弗洛伊德的理论、应用与评价
一、弗洛伊德发现了无意识
二、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三、应用:精神分析
四、评价:投射测验
五、弗洛伊德理论的优势和批评
六、小结
第四章 弗洛伊德流派:相关研究
一、梦的解析
二、防御机制
三、幽默
四、催眠
五、小结
第五章 精神分析流派:新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应用与评价
一、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与弱点
二、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三、卡尔·荣格
四、埃里克·埃里克森
五、卡伦·霍妮
六、应用:精神分析理论与宗教
七、评价:个人叙事
八、新弗洛伊德学说的优势与批评
九、小结
第六章 新弗洛伊德主义理论:相关研究
一、焦虑和应对策略
二、精神分析概念和攻击
三、依恋类型和成人的人际关系
四、小结
第七章 特质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
一、特质学说
二、著名的特质理论家
三、因素分析与对人格结构的探索
四、情境论与特质论之争
五、应用:工作岗位上的“大五”
六、评价:自陈式调查表
七、特质流派的优势与批评
八、小结
第八章 特质流派:相关研究
一、成就动机
二、a型性格、敌意和健康
三、社交焦虑
四、情绪
五、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
六、小结
第九章 生物学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
一、汉斯·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二、气质
三、进化人格心理学
四、应用:儿童气质与学校教育
五、评价:脑电活动和大脑不对称性
六、生物学流派的优势与批评
七、小结
第十章 生物学流派:相关研究
一、人格特质的遗传力
二、外向—内向性
三、进化人格理论与选择配偶
四、小结
第十一章 人本主义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二、人本主义流派的基本要素
三、卡尔·罗杰斯
四、亚伯拉罕·马斯洛
五、*佳体验的心理
六、应用: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和工作满意度
七、评价:q分类技术
八、人本主义理论的优势与批评
九、小结
第十二章 人本主义流派:相关研究
一、自我表露
二、孤独
三、自尊
四、独处
五、小结
第十三章 行为主义/社会学习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
一、行为主义
二、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
三、社会学习理论
四、社会认知理论
五、应用:行为矫正和自我效能感疗法
六、评价:行为观察法
七、 行为主义/社会学习流派的优势与批评
八、小结
第十四章 行为主义/社会学习流派:相关研究
一、性别角色行为的个体差异
二、攻击性的观察学习
三、习得性无助
四、控制点
五、小结
第十五章 认知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
一、个人建构论
二、认知人格变量
三、自我的认知表征
四、应用:认知行为心理治疗
五、评价:轮流呈现网格法
六、认知流派的优势与批评
七、小结
第十六章 认知流派:相关研究
一、认知与攻击
二、性别、记忆与自我解释
三、认知和抑郁
四、小结
附录 人格测验
术语表
主题索引
参考文献
人格心理学-(第八版) 相关资料
我向所有学习人格心理学的人推荐这本书。她文笔流畅,结构清晰,融研究与理论于一体,便于开展教学,在同类教材中堪称一流。
——王登峰(北京大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
人格心理学-(第八版)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伯格(Jerry M. Burger) 美国圣克拉拉大学心理学教授。他是《人格杂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和《人格和社会心理学公报》(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的编委,以及《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人格和个体差异版副编委。他至今仍在从事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本书正是他多年来教学经验的集中体现。
译者简介
陈会昌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现任国务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专家,东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