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与现代中国学术 |
|
2020-05-14 00:00:00 |
|
中山大学与现代中国学术 本书特色
本书为庆祝中山大学成立90周年而编纂,不以常见的年谱、通史、名人掌故、散文随笔等形式呈现,而是另辟蹊径,以教育史与学术史为视角,广泛钩稽史料,收集深度研究中山大学校史、学科建设、学人成就的文献,共80多篇论文,以纯学术方式阐释中山大学优秀的学术传统,彰显中山大学与现代中国社会和学术文化变迁的深刻关系,通过研究中山大学的建立与发展,考察中国现代大学教育及相关的政治、学术、文化的历史演变。
中山大学与现代中国学术 目录
**辑 校史研究 黄义祥孙中山与中山大学 周兴棵邹鲁与中大 杨鑫洁戴季陶与中山大学 朱家骅国立中山大学筹备之经过和将来之希望 戴季陶中大的改进 邹鲁办理国立中山大学(上、下) 曹天忠中山大学民族中心制教育与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教育 李兴韵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转型:国立广东(中山)大学的建立与变制 哈姆著李承三译国立中山大学川边调查团民国十九年至二十年旅行纪略 温梁华中山大学迁滇办学考 杨应康中山大学在潋江 黄义祥中山大学在坪石 梅海活跃的中山大学战地服务团 桑兵1948年中山大学易长与国民党的派系之争 黄悦许崇清教育哲学理念的形成、发展及其在中山大学的实践 鲁阳柯麟对中山大学医科发展的贡献 高冠天岭南大学接回国人自办之经过 余齐昭李坚钟荣光与岭南大学 张晓唯陈序经*后二十年的浮沉 第二辑 学科研究 吴康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扩充计划书 佚名本校文史科概况 刘小云现代中国学术的转承与分合:中山大学人文学科的设置及取向(1926—1949) 陈以爱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的建立和学术旨趣 刘小云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与现代学术转型 曹天忠杨思机国立中山大学“现代史学派”与中国现代史学研究的“社会科学化” 王传民国时期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述评——以中山大学文科研究所为中心 夏书章中山大学法政学科百年回顾 周兴棵胡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开拓者——国立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1927—1949)探析 周大鸣吴宁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与中国人类学的发展 梅方权史禄国与中山大学人类学 施爱东中山大学民俗出版与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建立 娄贵品“西南研究”与中国边疆学构筑——以《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边疆学系组织计划纲要》为中心的考察 殷开购书与整理:中山大学图书馆的初期发展与问题 程焕文中山大学图书馆馆藏碑帖的整理与保护 黄增章民国时期中山大学文科刊物述要 王传岭南大学西南社会经济研究所与中国西南研究 周旖岭南大学图书馆“中国问题研究”西文出版物专藏研究 张云国立中山大学天文台成立始末记 苗文绥国立中山大学理学院现况 萧冠英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筹设之经过及对于高等工业教育之管见 司徒尚纪许桂灵中山大学地理学的学术创新、学术风格和社会贡献 李青果中山大学地理学者的丹霞地貌研究 陈小卡朱明范等国外医学教育思想与中山大学医学教育模式的变迁 林枫林李约瑟与中山大学的农史研究 第三辑 学人研究 李瑛邹鲁的服务乡村办学理念及其实践 张荣芳傅斯年在中山大学 周文玖傅斯年、朱希祖、朱谦之的交往与学术 张荣芳顾颉刚先生与中山大学 王兴瑞朱希祖先生与国立中山大学 赵立彬陈序经的文化学理论与全盘西化论 李伟江鲁迅与中山大学 吴承学彭玉平论詹安泰在中国文学学术史上的贡献和地位 黄天骥董上德董每戡先生与他的“剧史”研究 康保成王季思先生的为人与为学 曾宪通容庚与中国青铜器学 陈炜湛谭步云商承祚先生与甲骨学、简帛学 黄任潮冼玉清教授传略 吴宏聪王力先生与中山大学 李青果梁宗岱和他的象征诗学 蔡鸿生仰望陈寅恪 姜伯勤岑仲勉先生学述 刘志伟陈春声梁方仲先生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周文玖朱谦之的史学理论及其史学史研究——以在中山大学的 教研活动为中心 曾宪礼刘节先生的治学成就和学术境界 李锦全吴熙钊杨荣国同志的治史方法及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成就 程美宝罗香林早年人种学与民族学的理念与实践 蔡家麒滇川民族学调查**人——记杨成志先生滇川调查之行 庄益群梁钊韬与人类学 陈其人王亚南在中山大学及其百科全书 吴大任姜立夫先生和中国现代数学 溢美张云与现代天文学 w.j.haas著许兆然译陈焕镛和阿诺德树木园 何贻赞邓植仪教授教育与学术思想研究 赵艳萍倪根金丁颖教授在稻作(种)起源问题上的探索及贡献 麦淑萍生物环保**人蒲蛰龙 熊敏董郡等鼻咽癌研究的开拓者梁伯强教授 孟悛非许达生等谢志光教授传略 卢春宁我国现代眼科学奠基人之一陈耀真教授 李友松许龙善等陈心陶教授对并殖吸虫的研究 熊敏宗永生著名病理学家秦光煜教授 姚愈忠詹澄扬生理学家林树模教授 沈皆平钟世藩教授传略 余斌杰马越内科学家周寿恺教授 后记
|
|
http://book.00-edu.com/tushu/sh1/202005/22426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