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学国学(历史卷) 内容简介
史学知识精华尽收眼底,历史长河画卷一览无余。《开心学国学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国学经典(历史卷)》包含了上古到明清的古代帝王、文臣武将、历史事件、古代官制、古代刑法、史学典籍等内容。从古至今的史学知识、名家名篇择要录入,可谓内容广博、诠释精炼、语言通俗、方便查阅,是广大史学爱好者的良师益友和案头**工具书,并具有极高的研究、收藏价值,值得终生典藏。
开心学国学(历史卷) 目录
**章 古代帝王
三皇五帝
神农氏
黄帝
禹
夏启
春秋五霸
秦始皇
汉高祖刘邦
汉武帝刘彻
光武帝刘秀
曹操
刘备
孙权
晋武帝司马炎
北魏孝文帝
隋文帝杨坚
唐太宗李世民
唐玄宗李隆基
武则天
宋太祖赵匡胤
宋仁宗
宋徽宗
成吉思汗
忽必烈
明太祖
努尔哈赤
皇太极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光绪帝
第二章 文臣武将
范蠡
管仲
吕不韦
蒙恬
范增
班超
张良
韩信
萧何
陈平
贾谊
董仲舒
诸葛亮
周瑜
谢安
房玄龄
耶律楚材
郭守敬
包拯
辛弃疾
王安石
宗泽
李纲
文天祥
寇准
司马光
岳飞
戚继光
郑成功
和砷
林则徐
曾国藩
左宗棠
李鸿章
庆亲王奕勖
僧格林沁
肃顺
奕新
张之洞
崇厚
邓世昌
丁汝昌
刘步蟾
翁同毹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第三章 历史事件
太康失国
商汤灭夏
盘庚迁殷
武王伐纣
周公东征
成康之洽
国人暴动
平王东迁
三家分晋
战国七雄
百家争鸣
胡服骑射
商鞅变法
长平之战
焚书坑儒
沙丘政变
巨鹿之战
约法三章
楚汉战争
无为而治
七国之乱
文景之治
张骞出使西域
王莽改制
昆阳之战
清议党锢
黄巾大起义
董卓之乱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司马氏代魏
八王之乱
永嘉南渡
王与马共天下
祖逖北伐
淝水之战
北魏孝文帝改革
玄武门之变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甘露之变
牛李党争
藩镇割据
朱温篡唐
陈桥兵变
杯酒释兵权
王安石变法
澶渊之盟
靖康之变
黄天荡战役
八字军
红巾军大起义
蓝玉案
胡惟庸案
文字狱
靖难之役
仁宣之治
土木之变
夺门之变
张居正改革
郑和下西洋
平定倭寇
明末三案
雅克萨之战
康乾盛世
十全老人
虎门销烟
辛酉政变
洋务运动
镇南关大捷
戊戌变法
第四章 古代官制
官
僚
吏
士
太师、太傅与太保
司马、司徒、司空
家臣
门客
相、丞相、宰相
太尉
御史大夫
十三曹
郎官郎吏
三公九卿
将军
尚书
博士
卖官制
侍中
秘书省
清官
尚书省
门下省
中书省
三省的相互关系
六部
刺史
酷吏与循吏
三辅
都护府
节度使
路、州、府
宰执
枢密院
计相
翰林学士
锦衣卫
八旗制度
三殿三阁大学士
军机处
南书房
理藩院
总理衙门
镇
行中书省
达鲁花赤
明代三司
总督和巡抚
道员
南、北洋大臣
明清胥吏
第五章 古代刑法
朝审
秋审
笞刑
杖刑
流刑
发配
徒刑
黥刺配
劓刑
拶指
炮烙
刖膑
宫刑
车裂
凌迟
大辟
弃市
第六章 史学典籍
史的分类
纪传体
编年体
国别体
纪事本末体
典志体
方志
二十四史
《史记》
《汉书》
《资治通鉴》
《国语》
《战国策》
第七章 文化交流
徐福渡海
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
昭君和亲
班超出使
文成公主入藏-
玄奘取经
鉴真东渡
《马可·波罗游记》
郑和下西洋
第八章 古代军事
涿鹿之战
牧野之战
长勺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黄天荡之战
柔石之战
白起
项羽
韩信
霍去病
李广
卫青
郭子仪
岳飞
戚继光
石达开
假道伐虢
远交近攻
围魏救赵
破釜沉舟
暗渡陈仓
背水一战
以逸待劳
反间计
知彼知己
兵不厌诈
殳
戈
朴刀
矛
枪
剑
戟
鞭
槊
锏
孢
斧
钺
云车
金瓜
逵弩
火铳
红衣大炮
八卦阵
五行阵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司马法》
《尉缭子》
《六韬》
《黄石公三略》
《李卫公问对》
《太白阴经》
《虎钤经》
《武经总要》
第九章 古代经济
义利论
富民论
节用论
耕战论
本末论
贵粟论
轻重论
耕者有其田
井田制
初税亩
屯田制
均输平准
均田制
租庸调
两税法
一条鞭法
摊丁入亩
市舶制
禁榷
漕运
《史记·货殖列传》
《史记·平准书》
《汉书·食货志》
《盐铁论》
《天下郡国利病书》
六必居
同仁堂
全聚德
荣宝斋
东来顺
五铢钱
交子
子母相权
虚实相权
票号
第十章 地理学
中国
华夏
九州
赤县神州
五岳
四大名镇
五湖四海
长安
武林
汴梁
金陵
灵渠
觳山
函谷关
京杭大运河
江左·江右
《山海经》
《禹贡》
《禹贡地域图》
《水经注》
《洛阳伽蓝记》
《徐霞客游记》
《读史方舆纪要》
《大清一统志》
《海国图志》
第十一章 避讳学
国讳
圣讳
家讳
避讳三法
不讳嫌名
二名不偏讳
君所无私讳
临文不讳
开心学国学(历史卷) 节选
《开心学国学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国学经典(历史卷)》: 三皇五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和“五帝”产生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关于“三皇”和“五帝”有多种说法,较通行的一种意见认为:“三皇”是指女娲、伏羲、神农。女娲和伏羲被说成是“蛇身人首”,结为夫妻,繁衍了后代。这是“龙的传人”的源头。伏羲、神农、黄帝、炎帝以及后来的尧、舜也被人们列为“五帝”之中。其实,他们都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传说中的英雄。黄帝和炎帝生活在距今大约五千多年前的黄河流域,是兄弟联盟,曾联合在涿鹿打败了南方的蚩尤部落,由于他们构成后来华夏族的主干成分,并对黄河流域的开发作出了贡献,所以他们被后人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神农氏传说远古时代发明农业和医药者。又名炎帝或烈山氏。远古人类以渔猎、采集为生,神农氏教民制耒耜等农器,从事农业生产,使人们能过上定居生活,被人们尊为“神农氏”。一说,他发明用烧山方式经营农作,进行刀耕火种,故又称“烈山氏”。因为他用火兴邦安民,所以又称“炎帝”。神农氏的传说,反映我国原始时代从采集、渔猎向原始农业演进的历史,相当于母系氏族社会时代。相传他还亲尝百草滋味,曾一日中毒70次,对草药性能十分熟悉,著《神农本草经》,为民疗疾,人们尊他为医药发明者。据传,他在位时期,还开市场、通财货。神农氏在统治了140年后死去。其后共传8代,子孙们共统治520年。 黄帝传说中的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生于轩辕之丘,称轩辕氏。曾统治有熊部落,又称有熊氏。一说姓公孙,少典之子。相传炎帝侵扰各部落,黄帝得到各部落首领的支持,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今河北涿鹿东南),大败炎帝。不久,九黎族首领蚩尤入侵中原,各部落深受其害,黄帝又联合诸部落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今河北涿鹿),杀蚩尤。被众首领推举为部落联盟领袖,称“黄帝”。传说黄帝命仓颉为史,创造文字;令风后据兵法,创战阵;让隶首制定度量衡标准;命伶伦定曲调,开始有五音;黄帝教民盖房屋、造舟车;帝后嫘祖养蚕织绩;黄帝还教民铸造货币与生活器用;他还与岐伯讨论《内经》,于是有了原始医术,人们可以尽天年而少疾病。现在行世的《素问》一书,相传就是黄帝跟岐伯、雷公等人讨论医学问题的著述,也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据传黄帝在位百年而卒。 禹传说中的古代部落联盟首领。又称大禹、夏禹、戎禹、伯禹。姒姓,名文命。父鲧(gun),于尧在位时,被推荐治水。九年治水无功,被杀。禹继其父治水,一改其父以堵为主的治水方法,取以疏导为主的方法治水。传说,他曾疏通九条大河的河道,疏理了济水和漯水,开凿了汝水和濮水,排泗水人淮,以导淮水人江。治水13年,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千古佳话。禹疏导洪水入江海,整理出九州之地以供农耕,后被推举为夏部落联盟首领。禹还平定三苗之乱,成为诸夏九州首领。此后他铸九鼎作为*高权力的象征。又铸刑鼎、制禹刑。由于伐三苗有功,人们又尊称他“戎禹”。禹曾建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告城),后又迁往阳翟(今河南禹州),两地均处中原核心位置。为了炫耀王权,禹沿颍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涂山(今安徽蚌埠西)大会夏、夷诸邦国部落首领,史称“涂山之会”。会上,防风氏首领因迟到当场被杀。禹借此震慑各邦国,建立自己的权威。禹死后,传位于子启。 夏启夏王朝**任王。禹之子。相传禹将王位禅让给伯益,但诸部落首领不服伯益,启遂继父位而有天下。一说,禹死后,伯益推让,不肯即王位;又一说,禹死,启即位。伯益与启争位,被启所杀。西方有扈氏起兵反对。启亲率大军讨伐,同有扈氏大战于甘(今河南洛阳西),有扈氏被剿灭。夏启登上了王位,正式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度,开始了我国古代历史上“家天下”的局面。启做了夏王后,在都城阳翟(今河南禹县)召集众多方国首领,举行盛大的钧台之享。 这是继“涂山大会”后的又一重大朝会。在这次朝会上,规定了邦国向夏王朝聘的礼仪制度。各诸侯必须听命于夏王。至此,夏王朝的统治确定。 ……
开心学国学(历史卷) 作者简介
张文,男,汉族,1968年12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副研究员,现任内蒙古农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学生工作部部长。参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中国农业出版社)。参编教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担任内蒙古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分会副秘书长,2009年11月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 乌力吉,男,蒙古族,1970年10月出生,硕士研究生,讲师,现任内蒙古农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学生工作部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防教育研究分会理事。作为副主编编写出版了《军事课简明教程》,主持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探索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参与自治区课题两项,学校课题三项,曾经获得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自治区自学考试先进个人、自治区优秀辅导员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