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强-红日(22.00) 本书特色
一腔众志成城、共克时邓的决战情怀;一幅波澜壮阔、瑰丽绵长的历史画卷;一首气壮山河、舍生忘死的生命赞歌教育部推荐书目,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
记住昨天的战斗生活,对于我,是永远的;只要还在活着的时候,都是必要的。因为它已经给了我,今后还将给我以前进的力量。
——吴强
吴强-红日(22.00) 内容简介
孟良崮战役胜利结束的第二天上午(一九四七年五月十七日),在我们住村口头,我看到从山上抬来的张灵甫的尸体,躺在一块门板上。当时,我有这样的想法:从去年秋末冬初,张灵甫的七十四师进攻涟水城,我军在经过苦战以后,撤出了阵地,北上山东,经过二月莱芜大捷,到七十四师的被消灭和张灵甫死于孟良崮,正好是一个情节和人物都很贯串的故事。后来,我有过把这个故事编织起来写成文章的想头。差不多日里、夜里、风里、雨里,都要行军打仗,就是战后休整,也很少空闲。实际上,我们的工作,不打仗的时候,常常比打仗的时候还要忙,哪里还有工夫和心情写什么文章。大概是两个月以后,在夜渡朐河的时候,连写好的几十页笔记和收集来的一点资料,如几张七十四师的《士兵报》也丢掉了。
吴强-红日(22.00) 目录
序言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后记
吴强-红日(22.00) 节选
《红日》讲述了:这是描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歼灭国民党部队整编七十四师的故事。故事以军长沈振新、政委丁元善所率领的一支部队为主线,环绕着山东战场上著名的莱芜、孟良崮两大战役,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吴强-红日(22.00) 相关资料
灰暗的云块,缓缓地从南向北移行,阳光暗淡,天气阴冷,给人们一种荒凉寥落的感觉。
涟水城外,淤河两岸酱黄色的田野,寂寞地躺着。
开始枯黄的树林里,鸟雀惊惶地噪叫着,惊惶地飞来飞去。这里特有的楝雀,大群大群地从这个村庄,这个树林,忽然飞到那个村庄,那个树林里去,接着,又从那个村庄,那个树林,飞到远远的村庄、树林里去。
淤河堤岸的大道上,平日过往不断的行人、旅客,商贩的车辆、骡马也绝迹了。南城门外,那棵出生了二百四十年的高大的巨伞般的老白果树,孤独地站在淤河边上,在寒风里摇曳着枯枝残叶,发着唏嘘的叹息声。
这是深秋初冬的时节。高梁、玉米、黄豆已经收割完了,枯黑的山芋藤子,拖延在田里,像是一条条长辫子。农场上大大小小的一堆堆高粱秆、豆秸,寂寞地蹲伏在那里。听不到鸡啼,看不到牛群,赶牛打场或者进行冬耕的农民们悠扬响亮的咧咧声,也好几天听不到了。
战争降临到这个和平生活的地方。
在一周以前攻到涟水城下被杀退的蒋介石匪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开始了第二次猖狂进攻。
这第二次进攻,十分猛烈,敌人施展了他们的全力。十架、二十架、以至三十架一批一批的飞机,从黎明到黄昏,不停地在涟水城和它的四周的上空盘旋、轰鸣。炸弹成串地朝田野里、房屋集中的所在和树林里投掷,一个烟柱接着一个烟柱,从地面上腾起,卷挟着泥土,扬到半空。大炮的轰击,比飞机的轰炸还要猛烈。有时候,炮弹像雷暴雨般地倾泻下来。房屋、树木、花草,大地上的一切,都在发着颤抖。
苏国英团八连四班班长杨军和他的一个班的战士们,守备在战壕的掩蔽部里,已经两天半了,一个手榴弹还没有打过,步枪子弹每人补足了八十发,除去昨天上午,飞机飞得实在太低,翅膀几乎擦上了白杨树梢,战士张华峰觉得它过于张牙舞爪,欺人太甚,对着飞机翅膀上青天白日的徽记打了一枪而外,大家都还一发未动。
这打的什么仗?我还是头一回!斜躺在掩蔽部里的战士秦守本,气闷地说。
这是炮战,最新式的!坐在他身边的张华峰说。
炮战?我们的炮呢?秦守本拍拍手里的步枪,问道。
是好汉,到面前来干!蹲在老远放空炮,算得什么?机枪射手金立忠气愤地自言自语着。
不要急!他们总是要来的!班长杨军正在擦着刺刀,对金立忠说。
秦守本眨眨红红的眼睛,向班长望望,嗟叹了一声。
杨军觉得秦守本的情绪不好,把他手里的刺刀,在掩蔽部的土墙上刺了一下,说道:
我们的刺刀、子弹,不会没事干的!有
吴强-红日(22.00) 作者简介
吴强(1910—1990),江苏涟水人。1933年参加左翼作家聪明,1938年参加新四军,曾任新四军政治部宣传部文艺干事,抗敌 剧社秘书,军政治部文艺科科长,华中第二分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华中军区、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兵团政治部宣教部部长。1949年后曾任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上海文艺工作者委员会秘书长,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1933年开始发表作作品。着有长篇小说《红日》《堡垒》(上部),散文集《咆哮的烟苇港》,中篇小说集《养马的人》,小说散文集《心潮集》,报告文 学《淮海前线纪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