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 节选
nbsp; 书 序
“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丛书(高中版)”是为高中教师有
效实施新课程、创造优质高效课堂教学而编写的。本丛书集中提炼了高中新课
改实验区骨干教师实施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典型个案,并在课堂教学操作性层面
上对教师提出的教学疑难问题给予解读。本丛书可作为高中教师专业化培训
用书。
本丛书的*大特点是依据高中新课改有效教学的显著特征,有效解读教学
疑难问题,引导教师开展优质高效课堂教学。高中教学具有目标性、共通性、
信息性、经验性和竞争性五大基本特征,本丛书凸显了这些显著特征。
高中教学的目标性特征非常显著。高中教学*显著的特征是全面贯彻党的
新时期教育方针,为高等学校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生源,是使人口资源优势
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关键性教育环节之一。高中教学以高考考查标准作为教
学质量评估的核心标准,与职业技术教育有显著区别。
高中课堂的知识性教学具有贯通性特征。在知识、文化的理解能力教学
中,关键在于把握知识的综合性和贯通性。应该说,高中单元教学设计和单元
教学过程的优化是高中新课程教学的一大特点和基本要求。
高中教学具有强烈的信息性特征。高中教学的备课和教学设计,需要以科
学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新信息和社会关注热点、焦点等问题来更新和丰
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同时也要准确把握高考信息,使教学更加
突出重点、寻求有效训练学生的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学习效率。
高中教学需要有效教学的丰富经验,因而具有显著的经验性特征。中青年
教师在高中教学中必须善于积累和借鉴高中教学的优秀典型经验,必须积累教
学实践中的有效教学知识,必须善于协作和交流教学经验,以高度的教育责任
感和教学责任心有效运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素养和教学效益。
高中教学在某种意义上具有竞争性特征。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而言,对其教
学质量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本校范围内,而且有校际间、区域内和区域间的
横向比较。由于高考的存在,更凸显了竞争意识和竞争动力。竞争并非竞赛,
它的*大特点是人的满意不满意,是学生能否成材的优胜劣汰。讲得再通俗一
些,*终的质量是拿高考成绩说话,在高考成绩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客观标准
决定着高中教学的竞争性。
每一位高中教师都是依据高中教学的五大特征实施有效教学,也正因为有
这些特征,引发了高中教学的疑难问题需要从课堂教学操作性层面上给予解
读,而这种解读也体现了高中教学的这些特征。
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关键在于加强师德建设和提高教学素养。
能否实施有效教学、创造优质高效课堂,有效解决教学教育中的疑难问
题,看起来是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问题,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师的师德水平
和德育能力。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的责任心、
责任感,在于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师德感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道德水平与
德育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动力,是潜心钻研教学、静心解决教学疑难问
题、积累和丰富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关键。
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和效率的整体性提高,并非智力因素起
着决定作用,而是非智力因素起着决定作用,如学习的价值感、意志品质、理
想抱负、情感态度等。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德育为先,才能使学生与教师有效合
作,才能使学生进入*佳的学习状态,充实旺盛的学习动力,扩展学习需求,
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加强师德建设,强化德育功能,是解决有效教学疑难问题
的根本所在。
当然,在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的
同时,不能不强调提高教学素养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性。要解决高中新课程有效
教学疑难问题,必须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以素质教育的有效教学理念
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各种形式的有效教师培训,必须把提高教师教
学专业化水平的工作高度重视起来。特别是一些高中学校中青年教师的比例越
来越大,他们自然有其特有的优势,但毕竟教学经验不足,实践性的教学能力
和教学艺术水平还有待提高,能否有效提高这一群体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艺术水
平,直接决定着能否提高学校的整体性教学质量。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素养,解决教学疑难问题,要从有效教学课堂规范的基
本素养抓起,具体包括:使学生有效预习的教学素养,使学生进入和保持*佳
学习状态的导入教学素养,使学生茅塞顿开的精讲教学素养,使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典型例题讲解素养,使学生有效训练的解题辅导素养和精彩小
结能力,有效实现学习目标的归纳教学素养等。提高教师的有效教学素养和解
决教学疑难问题的能力,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必须使教学素养的提高和
师德建设聚焦于课堂这一主渠道,实施有效的教学管理。要防止进入教学管理
的种种误区,特别是烦琐复杂,使教师无所适从,导致课堂教学的形式主义花
架子的教学评价、竞赛、评比的种种误区。需要的是以教学规范和有效教学理
念简化课堂环节,突出有效教学环节,使学生在*佳学习状态下,能深入理解
学习内容,能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通过有效
课堂训练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在此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相互促
进,在有效解决教学疑难问题的同时,有效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从而达成有
效教学的目标,使教师的有效教学素养和解决教学疑难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整
体性提高。
综上所述,本丛书的显著特色是以解决新课程有效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为依
托,贯穿新课程有效教学理念,以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师德建设和教学素养提高
为目标,在教学艺术和教学研究的高度上提供了典型的教学个案和可借鉴的教
学经验;突出的特点是有极强的课堂有效教学的操作性。
坦率地讲,本丛书不可能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一切疑难问题,只是针对教
学素养和教育素质方面生成的疑难问题进行了操作性解读。在此,真诚感谢在
丛书编写和审校过程中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与悉心指导。
如何准确把握激励性评价的多元性原则?
疑难问题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关键,激励性评价是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方法之一。采用激励性评价,以鼓励为出发点,
挖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热
情。如果忽视激励性评价,往往使学生感到课堂沉闷、压
抑,感到数学学习枯燥无味,学生会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
趣。如何准确把握激励性评价多元性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是数学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i解决策略
一、激励性评价的内容要体现多元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激励性评价,应注意从单一的评
价改变为全方位的评价,既要有知识和技能的评价,也要包
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如在“统
计”部分的教学中,评价目标不仅是要使学生学会统计知
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应用数据的能力,学
会调查研究。使学生感受所分析问题对社会的价值,以及培
养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另外,还可对
学生课堂学习参与状态与习惯养成进行评价。如发言、合
作、质疑等表现。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发现
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每一位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兴趣
和信心。
二、激励性评价的主体应体现多元性
以往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教师,学生是被评价者,是评价
的客体。实施激励性多元评价,教师、学生本人、学生同伴
都可成为评价的主体。如在“程序框图”部分的教学中,同
一问题,有不同的算法,相应的程序框图也不一样,可让多位学生同时板演。
实施评价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讲解自评,同学问互评,找自己的不足和优
点,找两种画法的异同点,之后由其他同学对比评价,*后教师点评。改变原
有的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评价关系。这样,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其中,
彼此交流热烈,往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激励性评价的形式应体现多元性
(一)自我激励性评价
罗杰斯指出,只有一个人能评价目标实现的程度,这就是学生自己。教师
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更易接受,评价的效果会更好。例如,在
“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例题部分的教学中,受情境的影响,学生对于投
资方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自己的理解,相互之间展开激烈讨论,对每种
方案都有了较深的理解,但没有切人本题要害(本题的关键是“选择”,是优
中选优的问题)。这时,教师可耐心等待一段时间,之后提出疑问:“你选择
的标准是什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重新审视自己,进行自我评价。随之教师
提出“用什么知识、什么方法分析”进行激励,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
解决问题的理性思维能力。
(二)合作激励性评价
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合作与交流,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新要求。合作评价能
加强交流、促进沟通,获得双赢。还是以“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例题
部分的教学为例,学生对选择要求以及三种函数模型都很了解,问题的关键是
在分析思路和解决方法上。学生交流过后,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是以“模型”
为标准进行分析,还是以“选择要求”为标准进行分析。这时,教师可及时
进行激励性评价,不妨以“模型”为标准进行,让学生谈谈解题思路,然后
与“选择要求”的思路进行比较,教师与学生共同操作,让学生感受其烦琐
程度,明确前一种思路是走了弯路,悄无声息的评价将学生引入了第二种思
路。通过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很容易提出数形结合的研究方法。
四、激励性评价的时效应体现多元性
开展激励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下“及时
雨”,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去鼓励。
(一)导人新课时,进行激励性评价
教师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激励性评价,能够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
生的兴趣。如在“等比数列”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设置这样的情境:张三
向李四借一万元钱,李四答应了,但是他有一个条件:张三在一个月内**天
还一元,第二天还两元,第三天还四元,第四天还八元……以此类推。张三每
天所还钱数为多少元?你能列举一下吗?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一般都会争
着回答。紧接着教师进行问题评价,“这一列数有什么特点?与前面学习的等
差数列有什么不同?”这样,不仅引入课题,而且设置了悬念,同时为等差数
列与等比数列的类比教学作了铺垫。
(二)教学过渡时,进行激励性评价
在从一个教学环节过渡到另一个教学环节时,激励性评价能够起到承上启
下的作用。如在“指数函数”部分的教学中,在分析完定义后,对如何过渡
到分析其图像和性质,教师可通过问题激励来实现。可设置这样的问题“我
们研究函数时,都研究过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定义,表示方法,基本性
质”。教师评价“表示方法”实际上突出了函数的解析式和函数的图像,激励
学生思考“指数函数的图像是怎样的,它具备函数的基本性质吗?”“你能沿
着这样的思路来研究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使
学生注意力能牢牢集中到教学中来。
(三)教学小结时,进行激励性评价
一堂课的小结,是这节课的“眼睛”。小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知识与技能方面,如“本课学习了哪些新知识,如何应用?”(2)过程
与方法方面,如“本课如何解决问题?运用了什么思想和方法”。(3)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方面,如“本课你发挥得怎么样?掌握哪些知识,有什么感受?”
如在“组合”教学的小结中,教师可先放手由学生总结,之后再进行生生评
价、师生评价,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首先总结知识,其次提炼思想与方法,*
后找出联系,与排列有机结合起来。至此,“排列与组合”的应用价值充分体
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