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教材教辅 > 正文 返回 打印

复活-国民阅读经典-全译本

  2020-10-03 00:00:00  

复活-国民阅读经典-全译本 本书特色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的晚年作品,也是代表作之一。《国民阅读经典:复活(全译本)》主要表达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做人良心的问题。当一个人放纵了自己,就有可能堕落;而当人承认了错误,就有可能“复活”。因此托尔斯泰主张以“道德的自我完成”来改变社会的不平等。

复活-国民阅读经典-全译本 内容简介

《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后期的一部代表著作。它对俄国社会的揭露和批判达到了少见激烈的程度,并以主要的篇幅揭露法庭、监狱和政府机关的黑暗以及官吏的昏庸残暴和法律的反动。
《复活》取材于一个真实事件:贵族青年涅赫柳多夫引诱姑妈家的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以致被赶出家门。在窘迫的生活压力之下,玛丝洛娃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而作为陪审员身份出庭的涅赫柳多夫,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玛丝洛娃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罪过。上诉失败后,涅赫柳多夫陪她流放西伯利亚。玛丝洛娃为此十分感动并重新爱上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玛丝洛娃*终没有与他结婚,而是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复活-国民阅读经典-全译本 目录

译者序
**部
第二部
第三部

复活-国民阅读经典-全译本 节选

  《国民阅读经典:复活(全译本)》:  虽然几十万人聚居在一块不算大的地方,费尽心力将他们所居住的那个地方糟蹋得不像样子:把石块埋进土里,什么也不让生长,尽管长出的青草被清除得一干二净,空气中还残存着煤炭和石油的气味,烟雾腾腾;尽管滥伐草木,驱散鸟兽,但是在这样的城市里,春天终究也还是春天。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青草肆意生长,不光是在林荫道上,还有那些石板缝里,它们都铆足了劲往外钻,映入眼帘的都是一片翠绿。桦树、白杨和稠李也都吐出了嫩绿芬芳的新叶,菩提树上冒出了一个个的幼芽。寒鸦、麻雀和鸽子一如往年春天那样在欢快地筑着巢,就连苍蝇也沐浴着暖暖的阳光,在房间里嘤嘤嗡嗡地骚动着。无论是花草、鸟儿、昆虫,还是那些快乐的孩子,全都欢欢喜喜。而成年人却一直都在自欺欺人、折腾自己和相互折腾。人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并不是这个春光明媚的早晨;也不是上帝为了赐福于所有的生灵而创造的人间美景,这种倾向于和平、协调、友爱的美景。相反的,人们认为真正神圣而且极为重要的,却是他们自己创造的统治人的各种手段。  正因如此,省立监狱办公室的官吏一致认为神圣而重要的,不是那些飞禽走兽,也不是所有人都在感受着春天的那份暖意,而是昨天收到的那编了号码、盖了宫印、标明案由的公函:那上边指明在今天——四月二十八日上午九点前,把三个关在监狱里已经受过一次审讯的罪犯,两女一男,送去法庭受审。在这两名女犯中的一个还是重刑犯,需要单独押解送审。  由于接到这张传票的时候是四月二十八日上午八点,看守长极不情愿地走进女监那条又暗又脏的过道。紧跟在他身后的是个女人:面容疲惫,长着一头鬈曲的白色头发,身上穿着监狱里统一的制服,袖口上镶金绦的女褂,腰里扎着一条镶着蓝边的腰带。这个是监狱里的一名女看守。  “您这是要带玛丝洛娃吗?”她一面问看守长,一面和正在值班的看守一起朝过道上的一间牢房门口走去。  值班看守哐当一声开了铁锁,打开牢房门,马上就有一股比过道里的空气更加恶臭的味道从里面散发出来。他大声喊道: “玛丝洛娃,过堂去!”他说完又把牢门给带上,等着。  监狱的院子里,空气要清新多了,那是从田野上吹过来的。可是过道里的空气却充满着伤寒病菌,散发出粪便、焦油以及腐烂物的恶臭气味,不管是谁一走进来都会立马觉得胸闷气短,想要窒息。女看守虽然早就已经习惯了这样混沌的空气,可是从院子里刚走进去的瞬间,也不免有这样的感觉。她一进走廊里,就觉得全身无力、头晕目眩。  牢房里传来一阵慌乱的响声:几个女人的讲话声与几双赤脚在地上走动的声音。  “你快一点儿,玛丝洛娃,磨蹭什么呢?”看守长冲着牢门大声喝道。  过了一两分钟,一个身穿白衣白裙、外面套着灰色囚服、个子不高、胸部丰满的年轻女囚大步走了出来,灵敏地转过身子,站在了看守长的身边。这女子脚上穿着一双麻布长袜,套着一双囚犯们穿的棉鞋,头上包着一块白色的头巾,显然有意地让几缕乌黑卷曲的秀发从白头巾里滑出来。正如其他长期坐牢的人一样,这女子整个脸上也带着那种病态的苍白,自得就像地窖里马铃薯的新芽;她那双不大却很宽的手和从囚衣宽大的领口露出来的丰满的脖子也是如此苍白。她那双眼睛,特别是在那苍白暗淡的脸色的衬托下,看起来却分外的乌黑发亮,虽然眼皮稍稍有些浮肿,却十分灵活有神,令人惊异。其中一只眼睛还稍微带点儿斜睨的神色。她高耸着丰满的胸脯,笔直地站在那儿。她来到走廊上,微微抬起头来,停下脚步,直直地朝看守长的眼睛看了看,表现出一副任人宰割的样子。看守长正要动手去关牢门,这时竟有一位没戴头巾的白发老太婆从牢门里探出了她那张惨白、冷漠、满是皱纹的老脸。老太婆刚对玛丝洛娃说了几句话,看守长就用牢门把老太婆的头抵回去,白头发就消失了。牢房里传来了女人们的哄笑声;玛丝洛娃也笑了笑,转过脸对着牢门上方那扇装着铁栅栏的小窗子。老太婆从里面凑近窗洞,哑着嗓子说: “*要紧的是能说的说,不能说的别说,说过的别改口,就行了。” “只要有一个结果就好,反正也不会有比现在更糟的情形啦。”玛丝洛娃摇摇头说。  “那是,结果肯定只能有一个,不可能有第二个。”看守长带着长官惯有的神气说道,很显然自认为自己说得很幽默,“跟我走!” 老太婆的眼睛从窗洞里消失了。玛丝洛娃走到过道的中央,紧紧跟在看守长身后。他们顺着一道石砌的楼梯下了楼,路过比女监的气味更难闻、更嘈杂的男监,这儿每扇门上的小窗口都有眼睛盯着他们。然后他们进到了办公室,那儿早就有两个持枪的押解兵在等着了。坐在桌边的文书官把一份烟味很浓的公文交给了其中的一名押解兵,并用手指了指女犯说: “她归你管了。” 那个押解兵本是来自下诺夫哥罗德的一个农民,红脸颊,还有很多麻子。他把公文掖进他那军大衣外翻的袖子里,瞟着女犯,笑嘻嘻地对他的同伴——一个颧骨很高的楚瓦什人(D挤了挤眼睛,这两个士兵就带着女犯下了台阶,一直朝监狱的大门走去。  大门上的一扇便门打开了,两个士兵带着被押解的女犯跨过便门,走进了小院子,接着走出院墙,来到石头铺砌的大街上。  车夫、店伙计、厨娘、工人和官吏纷纷停下来,好奇地看着女犯。有些人摇摇头,心想:“看吧,这就是干坏事的下场,还是像我们这样做人好。”孩子们战战兢兢地看着这女强盗,不过可以让人放心的是有士兵押着她,再也没法为非作歹了。一个乡下来的汉子卖完了木炭后,在茶馆里喝饱了茶,来到她身边,在胸前画了个十字,给了她一个戈比。女犯一下子羞得满脸通红,低下头,嘴里说了两句什么。  女犯觉察到人们的一道道目光全都朝她射来,但她并没转过头,只是不动声色地瞟着那些看她的人。  许多人对她这样的关注,让她觉得高兴。这带着春天气息的空气,比起监狱里的要清新太多了,这自然也让她十分高兴。可是由于她很久没有在石子路上走路了,而且又穿着那双笨重的囚犯棉鞋,让她的脚觉得十分疼痛。于是她看看自己的脚,尽可能走得轻巧一些。他们经过一家面粉铺时,看见门口有几只鸽子在来回踱步,大摇大摆的,好像没人敢欺负它们一样。  女犯的脚却差点儿踩到一只瓦蓝色的鸽子,那只鸽子扇动翅膀呼啦啦地擦着女犯耳边飞过,给她带来一阵清凉的风。女犯微微地笑了笑,接着想起了自己眼下的处境,沉重地长叹了一口气。  ……

复活-国民阅读经典-全译本 作者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小说家、评论家、剧作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非暴力的基督教无政府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托尔斯泰出身于名门贵族,享受着优越的家庭条件。他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由姑妈抚养长大。
托尔斯泰自幼就开始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但是他并不喜欢上流社会的生活,他将全部精力与情感寄托于文学创作。他的作品多描写俄国革命时期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流”的作品。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一个地主的早晨》等。
郑君,女,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现专职从事翻译工作,出版译作《爱玛》等。

复活-国民阅读经典-全译本

http://book.00-edu.com/tushu/jcjf/2020-10-06/2849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