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背影/朱自清 本书特色
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配套提升阅读丛书,是专为中学生拓展课外阅读、提升阅读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而策划的,采用全威版本、名家译本,编校严谨、校勘精良,保证可读性。并邀请一线名校特级、高级语文教师编写团队为每本书编写导读并为重点内容做解析,价值导向强,实用性强。
本套丛书意在让青少年读者形成良好的阅读思维,激发其博涉群书的欲望。
(2019部编)背影/朱自清 内容简介
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配套提升阅读丛书,是专为中学生拓展课外阅读、提升阅读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而策划的,采用非常不错版本、名家译本,编校严谨、校勘精良,保证可读性。并邀请一线名校特级、不错语文教师编写团队为每本书编写导读并为重点内容做解析,价值导向强,实用性强。《背影》这本书是朱自清的散文、诗歌精选集,收录朱自清颇具代表性的散文杰作《背影》《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以及难得一见的诗歌名篇《毁灭》《不足之感》等,让你一次收藏一个完整的朱自清。
(2019部编)背影/朱自清 目录
背影
·抒情篇·
导读·001
背影·002
阿河·005
荷塘月色·014
一封信·017
儿女·021
匆匆·028
女人·030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036
我所见的叶圣陶·040
春晖的一月·044
白马湖·049
看花·052
给亡妇·057
春·062
冬天·064
择偶记·066
白采·069
歌声·072
航船中的文明·074
执政府大屠杀记·077
北平沦陷那一天·085
回来杂记·088
买书·093
三家书店
·游记篇·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098
温州的踪迹·107
潭柘寺 戒坛寺·114
南京·118
说扬州·123
外东消夏录·127
威尼斯·133
佛罗伦司·138
罗马·143
滂卑故城·151
瑞士·155
荷兰·161
柏林·167
德瑞司登·174
莱茵河·178
巴黎·181
三家书店·201
文人宅·209
博物院·215
公园·222
乞丐·229
房东太太·233
你我
·议论篇·
你我·240
说梦·255
憎·258
论气节·262
论诚意·267
论雅俗共赏·271
论无话可说·278
论别人·281
论自己·285
论做作·289
论青年·293
论吃饭·297
论东西·302
论书生的酸气·305
论老实话·314
正义·319
沉默·323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327
独自
·诗歌篇·
毁灭·354
我的南方·365
赠友·366
北河沿的路灯·369
不足之感·370
灯光·372
独自·373
光明·374
爱国诗·375
挽一多先生·376
黑暗·377
睡吧,小小的人·379
仅存的·381
(2019部编)背影/朱自清 节选
导读
1.一次轻松的聊天
选择读这本书,你就选择了随着朱自清的文字走进他的生活。这就好像一次轻松的聊天,听朱自清给你讲他的父亲、他的妻子、他的孩子们,他会带你去白马湖、威尼斯、荷兰,他还会跟你分享他的喜悦、他的忧伤、他的困惑。童年的他、少年的他、中年的他,从文字中向你走来。他的经历或许会引起你的共鸣,或许会引起你的思考,或许会让你惆怅,或许会让你莞尔一笑,或许会在你心中埋下一粒小小的种子……
2.《背影》
这本书并不是朱自清于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的翻版,而是朱自清的散文和诗歌作品的精选集,二者只是同名而已。在这里,你可以读到朱自清*有代表性的散文名篇《背影》《荷塘月色》《匆匆》《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也可以读到他的诗歌名篇《毁灭》《不足之感》等,更可以读到一个感情真挚的朱自清!
“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讲真话,写真情,绘实景,是他散文艺术的*高成就。朱自清的诗作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依然在思想和艺术上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纯正朴实的新鲜风格。
3.朱自清是一个怎样的人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生于江苏东海,1948年8月12日,因患严重的胃病不幸于北平逝世,享年50岁。天妒英才!
他原名叫朱自华,号秋实,后来改名自清,字佩弦。自清这个名字出自《楚辞·卜居》的“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这是屈原被流放时请太卜为自己占卜时说的话,意思是“应该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呢”。朱自清选“自清”作为自己的名字,应该是为了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失志向、不同流合污、保持清白。他的字“佩弦”出自《韩非子·观行》中“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大意是“董安于性情缓慢,特佩弦以自戒”。弄清楚他的名和字的出处,对我们理解他的作品是大有好处的。
1916年,18岁的朱自清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的预科班,用今天的话讲,他就是一个学霸。你如果以为他是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在北大读书期间,他参加了五四运动,为传播新思想积极地组织平民教育讲演团。三年后,他用诗歌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1919年2月出版了他的处女作诗集《睡吧,小小的人》。作为新文学运动初期的诗人之一,他以清新明快的诗作,在诗坛上展现了自己的特色。随后,他参加了新文学运动,发起了现代文学史上的**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创立了**本新诗月刊——《诗》。
1925年,朱自清到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开始从事文学研究,创作方面转为以散文为主,先后出版了散文集《踪迹》《背影》《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自清随清华大学南下,1938年3月到达昆明,担任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合并的西南联合大学的国文系教授,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他以认真严谨的态度从事教学和文学研究工作,与叶圣陶合著了《国文教学》等书。
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中,他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了字,并嘱咐家人不领取美国的配售面粉,坚守了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气节和情操。在黑暗现实和爱国民主运动的洪流中,他逐渐成长为一名革命民主主义战士。
其实,了解一位作家*好的方法就是去阅读他的作品,特别是散文作品。你会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认识到一个真实的朱自清。
4.名家眼中的朱自清
现代作家、革命烈士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字之美,要算他了。”
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在《朱佩弦先生》中说:“论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全写口语,朱先生该是首先提到的。”他在《朱自清新选集序》中说:“每回重读佩弦兄的散文,我就回想起倾听他的闲谈的乐趣,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不故作高深而情趣盎然。我常常想,他这样的经验,他这样的想头,不是我也有过的吗?在我只不过一闪而逝,他却紧紧抓住了。他还能表达得恰如其分,或淡或浓,味道极正而且醇厚。”
著名古文字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朱德熙在《漫谈朱自清的散文》中指出:“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决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
中国散文学会会长林非在《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中评价说:“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毛泽东对朱自清宁肯挨饿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抉择,给予了称赞,赞扬朱自清“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5.朱自清作品的创作背景
1919年到1924年是朱自清诗歌创作的高峰期。
当时,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1918年11月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会议,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当时的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 的定律。1919年5月4日,在北京发生了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体,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不同阶层的人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从5月4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
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由美国倡议的华盛顿会议召开。1922年2月4日,中国和日本在华盛顿签订了《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条约规定,日本将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中国将该地全部开为商埠;原驻青岛、沿胶济铁路及其支线的日军应立即撤退;青岛海关归还中国;胶济铁路及其支线归还中国等。
在此期间,朱自清经历了五四运动前期的痛苦迷惘,五四运动中期的热血沸腾,五四运动落潮时期的徘徊悲哀,诗歌成了他表达情感的*佳选择。1923年朱自清发表了近300行的抒情长诗《毁灭》,表明对生活的严肃思考和“一步步踏在土泥上,打上深深的脚印”这种进取不懈的人生态度。
从1925年开始,朱自清在创作方面转为以散文为主。
这一时期,朱自清的散文着力于揭示社会的黑暗、军阀的暴行和帝国主义的罪恶,对被压迫者、被损害者充满了热爱和同情,表现出他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爱国主义的热情、人道主义的精神和正直诚实的性格。朱自清写得更多,也*为人们称道的则是写景抒情的篇什。这一类散文在艺术上呈现出多样而又统一的风格。记述秦淮河风光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抒写静夜独自漫步池边的《荷塘月色》,是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绝佳名篇。这些满贮着诗意的散文,于新异独得的观察和委婉有致的描写之中,寄寓着大革命失败后他在黑暗现实面前怅然若失的寂寥和郁闷。《背影》则以朴实无华的文字、真挚强烈的感情,描写了家庭遭到变故,父亲到车站送别远行的儿子这一极富情味的动人场景,“做到了文质并茂,全凭真感受真性情取胜”(叶圣陶《朱自清新选集序》)。朱自清以其散文娴熟高超的技巧和缜密细致的风格,显示了新文学的艺术生命力,被公认为新文学运动中成绩卓著的优秀散文作家。
1931年到1932年,朱自清留学英国,进修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后又漫游欧洲五国。随后,他用印象的笔法写了两部游记。
(2019部编)背影/朱自清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中国散文家、诗人、古典文学研究家。原名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后又从事散文写作。1931年至1932年曾留学英国。先后执教于江苏、浙江的几所著名中学,任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等校教授,并致力于学术研究。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学生运动。1948年6月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字,不久因贫病在北平逝世。早期诗作表现对黑暗现实的忧愤和对光明、对美的憧憬;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著有诗集《雪朝》(与人合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