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基于国际货币体系不对称性的视角 内容简介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作为现代汇率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伴随着实践而不断发展和丰富。但是,与研究一个经济体内部的宏观和微观经济学相比,目前汇率制度选择理论还比较稚嫩,不尽成熟。一是由于各国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兴起时间比较短,而涉及的问题又极为复杂,因而各种研究成果存在较大差异,难以形成一个主流理论也就在所难免。二是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研究主要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作为主体,其行为和目标选择自然不同于主要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企业和个人,除经济金融因素外,还包括政治、社会、安全甚至文化的因素。三是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研究包括国际间的经济乃至政治、法律协调,这不仅涉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还涉及国际和地区经济金融的组织协调。四是汇率制度选择理论还包括对国际货币体系的研究,这又涉及各个国家或地区主体间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分配,特别是拥有国际货币地位的国家和不拥有国际货币地位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之间的矛盾。同时,随着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经历了汇率制度的改革,有成功的改革经验,更有许多不成功甚至失败的教训,特别是在当今不对称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其货币作为“弱币”的发展中国家如何选择合适的汇率制度并成功推进这项改革,仍然是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从我国情况看,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并逐步升值,标志着人民币开始逐步踏上更加灵活汇率制度之路,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还有着相当漫长的道路。因此,从国际货币体系不对称的角度研究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问题,既从理论上另辟蹊径,以更加宏观的视野剖析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境,又贴近现实,对当前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基于国际货币体系不对称性的视角 目录
第1章 导言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1.3 主要创新之处
第2章 国际货币体系不对称性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2.1 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对称性
2.1.1 国际货币中的本位货币
2.1.2 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矛盾
2.1.3 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弱币”
2.2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
2.2.1 金本位制
2.2.2 布雷顿森林体系
2.2.3 浮动汇率体系
2.3 浮动汇率体系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2.3.1 全球化下的货币竞争
2.3.2 外部经济的冲击
2.3.3 内外部均衡的矛盾
2.3.4 国际经济政策的不协调
2.3.5 其他外部压力
第3章 货币不对称条件下汇率制度选择分析
3.1 汇率制度分类与发展趋势
3.1.1 汇率制度的各种分类及简要分析
3.1.2 汇率制度的发展趋势
3.2 对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评述
3.2.1 固定与浮动汇率制度之争
3.2.2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发展
3.3 发展中国家选择相对稳定汇率制度的理论探讨
3.3.1 不对称货币替代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
3.3.2 货币错配对金融体系的冲击
3.3.3 发展中国家化解货币错配风险的能力较弱
3.3.4 选择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管理货币错配
3.3.5 外汇储备是维持相对稳定汇率制度的重要保证
3.4 关于汇率制度与经济稳定增长的实证分析——针对新兴市场国家的计量分析
3.4.1 相关文献综述
3.4.2 计量分析模型
3.4.3 数据说明
3.4.4 结果与结论
第4章 发展中国家转向相对稳定汇率制度策略研究
4.1 发展中国家转向相对稳定汇率制度的动因
4.1.1 货币危机与经济政策时间不一致性
4.1.2 相对稳定汇率制度是可维持的汇率稳定制度
4.2 向相对稳定汇率制度转换的策略
4.2.1 转换的基本条件
4.2.2 转换的策略
4.3 汇率制度转换的案例分析
4.3.1 泰国固定汇率体制的崩溃
4.3.2 智利汇率制度的顺利转换
第5章 中国汇率制度历史变迁和启示
5.1 近代中国汇率史回顾
5.1.1 银本位下的浮动汇率制(1935年以前)
5.1.2 法币汇兑本位制度(1935~1948年)
5.2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沿革(1948年至今)
5.2.1 高度集中管理的固定汇率制度(1953~1978年)
5.2.2 经济转型时期的外汇管理体制(1979~1993年)
5.2.3 1994年以来的外汇管理体制
5.2.4 中国现行的外汇管理框架
5.3 中国汇率制度变迁的几点启示
第6章 人民币汇率改革目标和策略
6.1 人民币汇率改革目标研究
6.1.1 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
第7章 加强人民币和国际合作与协调
附录:20世纪90年代后金融危机的发生情况
主要参考文献
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基于国际货币体系不对称性的视角 节选
第1章 导言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中国经济、金融和贸易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和作用日益扩大。与此同时,随着美国“双赤字”扩大,美元不断贬值,全球流动性大量过剩,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货币都面临着升值压力,人民币更是首当其冲。为了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迈出重大步伐,中国政府宣布将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而标志着人民币开始踏上更加灵活汇率制度之路。两年多来,人民币汇率有升有降,弹性不断增强,对美元的升值已累计超过10%。但是,人民币升值压力并没有完全消失,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任务仍然没有完成。可以预料的是,随着经济、金融和贸易的快速发展,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后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将是我国长期面临的重大课题。对于今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改革时机和路径,国内外理论和实际部门都存在各不相同甚至相反的观点和看法。在目标选择上,蒙代尔、麦金农等认为人民币汇率应保持稳定,继续实行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而伯格斯坦、戈登斯坦等认为人民币应至少一次性升值25%以上,并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在改革方式上,有人认为应当小步慢走,逐步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也有人认为应加大调整步伐和升值幅度,尽快实行浮动汇率制度。面对现实的迫切需要和理论上的巨大分歧,研究如何从国际货币体系的宏观角度,借鉴和吸取国外汇率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情况成功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不仅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历史地看,各国汇率制度选择与国际货币体系变化密切相关,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在金本位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各国必须按照统一的“游戏”规则,实行固定汇率制度。金本位结束后的一个时期,由于统一规则破坏,各国则自行选择汇率制度,并引发了汇率竞相贬值的争斗;20世纪70年代,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体系寿终正寝;国际货币体系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