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原理-(第三版) 本书特色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第二版基础上修订的第三版教材。全书共分13章,主要内容包括:总论、会计要素与会计恒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的原理及其应用、成本计算、账户分类、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核算形式、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等。 本书适用于普通高等院校、成人高校、民办高校及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类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
会计原理-(第三版) 节选
版前霉
本书此次修订,是在2007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及38个具体会计准则全部制定完毕
并开始施行的背景下进行的。
《(会计原理)》是一本会计入门教材。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努力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
创新能力入手,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材编写新理念。
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力求符合教育部提出的“注重基础、突出适用、
增加弹性、精选内容”的要求,注重会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在教材体系上,传承会计教材建设的历史,突出适用性,精选必要的、实用的理
论作为过渡,从必需、够用的角度出发,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以削枝强干。
(3)在教材内容编排上,遵循由浅入深的编写思路,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接受能
力;同时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纳入其中,以充分体现高职高专“双证就业”的
办学要求。
本书由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陈兴滨教授主编,对全书文稿进行修改总纂,
并执笔编写**至七章;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王国生副教授编写第八至十章;北京
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会计系主任刘杰教授编写第十一至十三章。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疏漏与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7年12月
第六章成本计算
O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并掌握成本计算的内容和程序,掌握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方法、
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方法以及产品销售成本的结转,理解三个阶段成本计算的相互关系。
**节成本计算的内容和程序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发生各种耗费,这些耗费在会计上被称为费用。企业将生产
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归集到一定的对象上去,即为各对象的成本。
成本计算就是将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按照一定的对象和标准进行归集
和分配,以计算出各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可以依次划分为供应过程、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三个阶段。为了
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企业在各个阶段都会发生各种费用,因此,会计应分别计算各个阶
段的有关成本。在供应过程,应进行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在生产过程,应进行产品生产
成本的计算;在销售过程,应进行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
由于生产阶段生产耗费的多样性和生产过程的复杂性,使生产成本的计算相比其他两
个阶段要复杂得多。因此,典型的成本计算是指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又由于材料采购成
本*终要转化为产品生产成本,而产品销售成本又是在产品生产成本的基础上进行计算的,
因而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可以看作是生产成本计算的准备,而销售成本的计算又是生产成
本计算的必要补充。
通过成本计算,可以确定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便于收入与费用相配比,正确计算企
业损益。成本计算作为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产品成本的确定,为登记账簿和编
制会计报表等其他会计核算方法提供成本数据。成本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通过成本计
算,可以为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预测等工作提供成本资料,使企业能够努力挖掘潜
力,节约费用开支,强化成本管理。另外,成本计算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制定产品价格的基
础数据。
成本计算工作有一定的内容和基本的程序。现以工业企业为例说明成本计算的内容和
程序。
一、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所谓成本计算对象,就是指为计算成本而确定的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的范围,即费用的
负担者。进行成本计算首先要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这样才能按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费
用,*终计算出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成本计算对象之所以成为费用的负担者,是因为它是各项耗费的受益者。例如,工业
企业在供应过程中,应当以采购的各种材料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和分配为采购材料
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并计算出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在生产过程中,应当以生产的各种产
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和分配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并计算出各种产品的
生产成本;在销售过程中,应当以销售的各种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计算已售产品的
销售成本。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