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管理实用手册(中国式管理经典) 本书特色
《中国式管理使用手册(珍藏版)》:中国人的工作原则,不外乎“流汗不流血”、“做事不坐牢”、“卖力不卖命”以及“争气不争功”。中国人的本质在“坚持原则”,一切本着“原则”而行,不可离“经”。中国人的沟通相当特别,绝对不是“我有话要说”或者“有话直说”就可以奏效的。
中国式管理实用手册(中国式管理经典) 目录
序前言中国人的管理行为特性**章 基本的理念导言/3和谐绝非讨好/5看开而非看破/10圆通绝非圆滑/16尊重而不盲从/21第二章 工作的原则导言/29流汗不流血/31做事不坐牢/36卖力不卖命/42争气不争功/48第三章 沟通的现象导言/57先说往往先死/59不说也是会死/64*好说到不死/69行动胜过语言/74第四章 沟通的真谛导言/83三大特色/85上下界限/91要用看的/96不说好话/102第五章 人我的分寸导言/111弄清楚对方是谁/113小心才不会上当/119凡事求自己合理/124当心“程咬金”系统/130第六章 两可的拿捏导言/139错的骂,对的也要骂/141听的骂,不听的也骂/146不让不好,让也不好/152自己应该合理坚持/157第七章 是非的判断导言/165是非很难分辨/166怎么说都有理/172让制度背黑锅/177圆满中分是非/183第八章 凌乱的秩序导言/191乱中才能看出理来/193凌乱正是情的交流/198不明言启发有心人/203部属应该适时请示/208第九章 会商的技巧导言/217会而不议/219议而不决/224决而不行/230由情入理/235第十章 合理的兼顾导言/243好不好都犯忌/245听不听都可以/251找不找都不行/256罚不罚都有理/261结语中国人的包装哲学/267
中国式管理实用手册(中国式管理经典) 节选
《中国式管理使用手册(珍藏版)》尝试以中国人的行为,用个案分析的方法,以期从中国人的行为来看我们自己的管理。我们不采取完整的个案,以免涉入太深,引发很多后遗症。我们采取片段的事实来加以分析和说明,应该比较贴切。由于范围不够广泛,内容不够深入,仅能勉强分成基本的理念、工作的原则、沟通的现象、沟通的真谛、人我的分寸、两可的拿捏、是非的判断、凌乱的秩序、会商的技巧以及合理的兼顾等10个项目,分别予以探讨。
中国式管理实用手册(中国式管理经典) 相关资料
插图:凡是希望借着推、拖、拉来解决问题,同时减少阻力的,称为“圆通”。那些存心不良,只想用推、拖、拉来推卸责任或者拖延时间,根本不想解决问题的,即为“圆滑”。两者的结果也不一样:推、拖、拉的结果是把问题解决掉,或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称为“圆通”;推、拖、拉的结果是并没有解决问题,简直于事无补,当然是“圆滑”。现代人由于对推、拖、拉具有成见,认为凡事推、拖、拉,都是不好的,以致不够圆通,增加许多阻力,也增加很多后遗症。譬如介绍朋友的时候,经常听见当老师的人,直接介绍“这是我的学生”。而被介绍的人似乎并不认定介绍人是老师,反而淡淡地指称“我们现在合作一些事情”。请问是不是十分尴尬?不能够保证别人真愿意认自己为老师,怎么能够直截了当地如此介绍呢?当老师的人,如果介绍“这是我的朋友”,对方紧接着说“王教授是我的老师”,是不是就能避开尴尬的场面?具有“要人家认自己为老师,不要自己认为是人家的老师”的意识,不就圆通多了?老板发现部属有错,当着他的主管责骂他,就寓有“主管没有管好”的意思,主管当然没有面子。如果老板有耐心,只是摆出不好看的脸色,离开现场让主管教训他的部属,会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这样的老板,显然比较圆通。有人会说:“那可不一定!”如果老板摆出难看的脸色,主管却毫不在意,也不去纠正部属,岂非没有效果?这就证明了一种现象——中国人总认为自己圆通,却老是认定别人圆滑。自己朝三暮四,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便是“圆通”。如果别人变来变去,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则是“圆滑”。
中国式管理实用手册(中国式管理经典) 作者简介
曾仕强,教授,中国式管理之父,当今中国极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与培训大师。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行政管理硕士。研究中国管理哲学三十年,首倡中国式管理,名动政商学界,享誉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