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产业组织理论(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020-06-10 00:00:00  

产业组织理论(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书特色

《产业组织理论》是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产业组织理论(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目录

**章 导论**节 产业组织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节 产业组织学的形成第三节 产业组织学的发展第二章 企业理论**节 企业的性质和目标第二节 企业的边界和产业组织的各种形式第三章 市场结构及其计量**节 市场结构的含义和基本类型第二节 合作寡头市场:卡特尔第三节 非合作寡头市场第四节 市场结构的计量第四章 市场结构的主要决定因素**节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第二节 产品差别化第三节 进入和退出壁垒第五章 现代企业的定价行为**节 企业的经验定价行为第二节 企业的价格协调行为第三节 价格领导制第六章 价格歧视**节 价格歧视存在的动机与条件第二节 价格歧视的类型第三节 搭配销售与价格歧视第七章 策略性行为**节 策略性行为的定义第二节 非合作策略性行为第三节 合作策略性行为第八章 广告、产品定位与服务**节 信息的有限性与广告第二节 产品定位第三节 服务第九章 研究与开发**节 研究与开发和技术进步第二节 研究与开发的动机和诱导机制第三节 专利制度和研究与开发第四节 研究与开发和市场结构的关系第十章 企业并购、纵向约束与多样化经营**节 企业并购的动机与类型第二节 纵向并购和纵向约束第三节 混合兼并与多样化经营第十一章 市场绩效**节 市场绩效的概念和内涵第二节 市场绩效的计量第三节 市场绩效的进一步考察第四节 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第十二章 产业组织的国际化发展**节 出口、直接投资与国际竞争第二节 跨国并购第三节 国际战略联盟第十三章 产业组织政策**节 竞争政策第二节 促进规模经济形成的政策第十四章 管制理论与管制政策**节 管制理论及其发展第二节 管制政策及其变化第三节 社会性管制及其发展第十五章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产业组织及政策的变化**节 我国产业组织与政策的历史与现状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产业组织及政策的影响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产业组织政策的选择参考文献后记

产业组织理论(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节选

产业组织理论以产业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同一行业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的资源配置结构及其关联性,是50年代后期崛起的新兴的经济学分支学科。《产业组织理论》主要介绍了产业组织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阐述了产业组织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描绘了产业组织的国际化发展,以及产业组织政策体系。*后,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及我国产业组织的变化,并对我国目前的产业组织政策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六个部分:**部分包括**、第二章,是全书的绪论。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第四章,主要讨论市场结构问题。第三部分包括第五至第十章,主要阐述企业的各种市场行为。第四部分包括第十一章,主要考察市场绩效,包括市场绩效的主要内涵、市场绩效的计量方法,以及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关系等。第五部分包括第十二章,主要考察产业组织的国际化发展,产业组织由国内企业出口向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跨国创建演变,再由跨国创建向跨国并购和国际战略联盟发展的主要原因,重点考察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组织的新形式跨国并购和国际战略联盟产生的动机、主要含义和类型、成功经验及发展趋势。第六部分包括第十三至第十五章,主要阐述了产业组织政策。与国内外同类教材相比较,《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特色:**,研究内容丰富,分析视角新颖。第二,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理论的政策含义。第三,具有独特的结构体系。《产业组织理论》可供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产业组织理论教学和相关研究的教师和研究人员使用,也可供政府宏观经济决策者、企业管理人员和其他社会读者参考。《产业组织理论》若有不足和错误之处,请读者不吝赐教。

产业组织理论(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相关资料

插图:随后几年,他们又开始探索成本部分可加性的条件以及范围经济的来源。纽约大学的鲍莫尔和贝雷(Bailey)以及贝尔实验室的潘泽和威利格在同一天独立地提出了可承受力或可维持力(Sustainability)的概念,即对于一个垄断者可承受的一组价格,这组价格对垄断者是有利可图的,但对任何潜在的进入者都不存在能够弥补进入成本、产生经济利润的产出一价格向量。接着,他们又继续探索产生可承受价格的条件,他们发现存在导致一个垄断者采纳莱姆西(Ramsey)次优价格的环境,这些价格可以阻止竞争企业的进入。在对部分可加性和可承受力理论进行一段时间的研究之后,他们就开始探索关于产业结构的新理论——可竞争市场理论。1978年威利格最早提出了后来称之为“可竞争性”市场的一种理想化的经济市场。一个完全可竞争的市场被定义为这样一个市场:在市场上,进入和退出都是容易的和无成本的,这个市场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以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为特征的,但没有进入壁垒。假定潜在的进入者面临与已有企业同样的生产技术和市场需求。不存在对市场进入和退出的法律限制,也不存在进入者需要承担而已有企业不需承担的特殊成本。如果一个企业预期削减价格并以较低的价格服务于整个市场需求可以获得正的利润,它就会进入市场。而当原有企业将价格调整到进入者的价格水平以下时,新的进入者能毫无困难地从市场上退出而没有任何投资损失。它与纯粹竞争市场的区别是,纯粹竞争模型假定市场上存在很多企业,每一个企业都认为它的生产决策对市场价格没有影响;而在可竞争市场上,无论原有企业还是潜在进入者都认识到它们对价格的影响,并且意识到它们不能以既定价格销售超过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可竞争市场并不需要假定很多企业,实际上,可竞争市场可能只包含一个单一的垄断企业,或者由双寡头或寡头垄断企业所构成。他们还发现,传统的完全竞争市场的结论也适用于可竞争性市场,即所有企业都必须选择使它们的边际成本相等的产出水平,而且它们的边际成本必须等于产品的市场价格,因此,当规模收益不变的时候,利润一定为零。2.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理论观点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成果集中在1982年出版的鲍莫尔、潘泽和威利格合写的《可竞争市场和产业结构理论》一书中,其主要的理论观点是:只要存在其他企业进人的威胁,市场上仅有少数企业甚至只有一家垄断企业的行业也可能是具有竞争性的,因为进入的威胁能够迫使价格下降并确保效率。可竞争市场是这样一种市场:进入是绝对自由的,退出是绝对无成本的。这里的进入自由是在施蒂格勒的定义上使用的,不是指进入没有成本或容易,而是指就生产技术和可觉察的产品质量而言,进入者与原有企业相比没有任何不利,而且潜在的进人者发现按照原有企业进人前的价格评价进入的利润是适当的。简言之,不存在对进入者的成本歧视是可竞争性的一个必要条件。绝对的退出自由是保证进入自由的一种方式。退出自由是指任何企业都可没有任何障碍地离开,在退出过程中能够补偿进入过程中所付出的全部成本,即零沉没成本。

产业组织理论(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作者简介

杜朝晖,女,山东临沂人。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对产业组织理论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主要学术著作有《现代产业组织学:理论与政策》、《政府应该干什么》、《现代金融制度通论》等,先后发表《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竞争理论的比较》、《经济全球化与各国竞争政策的协调》、《知识产业组织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等学术论文20多篇。

产业组织理论(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http://book.00-edu.com/tushu/3/2020-06-12/2483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