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与反贫困:来自中国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特色
本书结合中国实际,从历史视角分析了中国由储蓄动员型金融模式向市场配置型转变的过程,分析了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演进过程及农村金融发展的历程,考察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对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本书重点考察了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和扶贫的关系,研究表明中国的金融发展更有利于提高低收入阶层,减少收入分配不平等,贫困家庭的收入增长归因于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及其增长效应。本书还通过河北阜平县金融扶贫的实践,总结了阜平县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对于农村扶贫的重要作用及其经验借鉴,为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的金融扶贫提供有益样本。
金融发展与反贫困:来自中国的理论与实践 内容简介
NULL
金融发展与反贫困:来自中国的理论与实践 目录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1.2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3分析框架
1.4研究创新
第2章金融发展与反贫困:理论综述
2.1金融体系的功能
2.2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2.3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
2.4文献评述
第3章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中国的经验分析
3.1储蓄动员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3.2储蓄动员型金融的激励逻辑
3.3储蓄动员型金融模式的困境
3.4从储蓄动员型向市场配置转变
3.5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演进
3.6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
3.7本章小结
第4章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4.1引言
4.2基本模型
4.3竞争性市场均衡分析
4.4中国金融发展的经验研究
4.5本章小结
第5章金融发展的增长效应与*优金融规模
5.1前期研究综述
5.2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5.3金融发展与增长非线性关系的实证研究
5.4*优金融规模的决定因素
5.5本章小结
第6章金融发展与反贫困
6.1文献回顾
6.2模型设定、变量和估计方法
6.3实证研究及分析
6.4结论及政策启示
第7章中国的金融扶贫实践:以河北省阜平县为例
7.1阜平发展现状和难题
7.2“政府 金融机构 企业 农户”综合扶贫模式的介绍
7.3“政府 金融机构 企业 农户”的典型案例分析
7.4“政府 金融机构 企业 农户”综合扶贫模式的效果
7.5对阜平金融扶贫模式潜在问题的思考
第8章政策建议和展望
8.1公共政策选择——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
8.2综合性推进各项政策——加强政策的匹配度
8.3多种机制的有机结合——提高扶贫的可持续性
附:对阜平县委书记郝国赤的访谈
参考文献
后记
金融发展与反贫困:来自中国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简介
胡德宝 1981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兼职研究员。2007年8月至2008年7月公派到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访问研究1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金融风险管理等。近年来,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了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课题在内的*课题6项和多项横向委托课题。在《金融研究》、《中国软科学》、《国际金融研究》等权威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编著书籍5部。
苏基溶 1981年生,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经济学博士。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改革与开放、金融规划等。近年来,在《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等权威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