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建筑企业科技创新核心指标统计基础与评价研究

  2020-06-08 00:00:00  

建筑企业科技创新核心指标统计基础与评价研究 本书特色

张赤东、徐永昌、马驰编*的《建筑企业科技创新核心指标统计基础与评价研究》旨在使建筑企业创新活动和科技活动主要指标统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使企业各个部门都按同一口径、同一标准去理解和填报调查指标和数据,提高科技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提升统计工作为决策和管理服务的质量。由于建筑业产品的特殊性,国内外对建筑企业科技创新及其核心指标的统计均未有公认的方式方法。

建筑企业科技创新核心指标统计基础与评价研究 内容简介

  《建筑企业科技创新核心指标统计基础与评价研究》所研究的(课题)内容旨在使建筑企业创新活动和科技活动主要指标统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使企业各个部门都按同一口径、同一标准去理解和填报调查指标和数据,提高科技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提升统计工作为决策和管理服务的质量。由于建筑业产品的特殊性,国内外对建筑企业科技创新及其核心指标的统计均未有公认的方式方法。本研究成果将填补国内建筑业科技创新统计研究与应用空白,将为全国建筑业科技活动统计提供可行适用的方式和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若推广此研究成果,能够为国家政策或标准规范的制定提供依据,社会效益将是巨大的。  《建筑企业科技创新核心指标统计基础与评价研究》是国内外关于建筑企业技术创新与科技指标统计研究的一个大胆探索性研究成果,既适合于大学、科研院所等研究学者学习研究使用,也适合于建筑行业科技管理部门、建筑企业科技管理与统计部门以及相关行业协会、学会,乃至于国家建筑行业统计标准研究与制订部门工作与政策研究人员参考。

建筑企业科技创新核心指标统计基础与评价研究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建筑业:一个被科技统计冷落的行业  1.2  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1.3  访谈、调查研究与统计分析方法  1.4  主要结论、发现与讨论  1.5  工作建议  1.6  展望第2章  建筑企业科技创新统计理论与基础  2.1  科技统计的基本概念  2.2  科技活动的界定和分类  2.3  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概念和分类  2.4  建筑企业的行业定位第3章  基于科技项目的统计研究  3.1  研究的目标  3.2  现行的科技项目统计内容和指标  3.3  研发项目的判别  3.4  科技项目统计台账方法简介  3.5  当前科技项目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3.6  科技项目统计工作对策建议第4章  科技(r&d)人员统计研究  4.1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4.2  定义和范围  4.3  指标分类  4.4  统计调查计算方法  4.5  统计的需求和应用  4.6  统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7  科技人员统计的对策建议第5章  科技(r&d)经费统计研究  5.1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5.2  科技经费的界定  5.3  科技经费的分类  5.4  科技经费的核算方法  5.5  企业r&d费用的财务处理与归集  5.6  科技项目财务辅助账方法简介  5.7  科技经费统计的应用需求  5.8  统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9  科技经费统计的对策建议第6章  建筑企业技术创新及新产品界定  6.1  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意义  6.2  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  6.3  建筑企业新产品的界定  6.4  建筑企业新产品统计的挑战  6.5  建筑企业技术创新与新产品的几点说明第7章  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思路与方法  7.1  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理论与经验  7.2  建筑企业评价指标  7.3  建筑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  7.4  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的难点  7.5  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评价思路  7.6  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的方法设计第8章  主要指标解释  8.1  科技(r&d)活动指标解释  8.2  科技(r&d)人员指标解释  8.3  科技(r&d)经费指标解释  8.4  科技项目与机构指标解释  8.5  科技(r&d)产出指标解释附录  附录1  国内相关政策中的科技指标及分析  附录2  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  附录3  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摘编)  附录4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2006)  附录5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  附录6  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  附录7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附录8  不同部门关于科技经费、研发经费解释之对比  附录9  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填报举例参考文献主要参考政策文件

建筑企业科技创新核心指标统计基础与评价研究 节选

  《建筑企业科技创新核心指标统计基础与评价研究》:  (2)依据活动的直接目的和具体应用进行判断  R&D的统计范围不仅包括本身具有创造性和新颖性的活动,还包括大量为R&D服务的辅助性的活动。这些活动与R&D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就是R&D的组成部分并在同一项目经费中开支。  根据活动的直接目的和具体应用进行判断的方法,一项内容相同的活动,可以做出截然相反的结果。即一个具体项目为某一个目的而进行可能是R&D活动,而为另一个目的就不能算作是R&D活动。相关例子如下:  ①在机械行业,R&D活动往往与设计和制图工作密切相关。该行业的中小企业(SMEs)-般没有专门的R&D部门,因此R&D问题大多是在“设计和制图”名下处理的。如果计算、设计、制图、制定操作规程是为了建立中试工厂和建造原型,就应把它们归入R&D。如果开展这些活动是为了准备、执行与维持生产标准(如夹具、机床工具)或为了促进产品销售(如报价、广告传单、备件目录),则它们应排除在R&D之外。  ②对脑失调病患者的定期脑电照检查,是标准检查,不具有新颖性,不是R&D活动,应属于一般性医疗保健服务。但是,在研制新药过程中,为确定和分析该新药效果及可能的副作用而进行的脑电照检查,虽然其技术性质与上述标准检查相同,也应该作为R&D活动。  (3)对同一机构内的科技活动,依据经验法则进行判断  区分R&D活动与其他科技活动之所以困难,是由于多种活动往往是在同一机构里进行的。在调查实践中,可采用经验法则来判断和帮助确定活动中的R&D比例。例如:  ①一些机构,或机构和企业的一些单位,主要活动是从事R&D,也会有从属的非R&D活动(如科技信息、测试、质量控制、分析等)。如果从属性活动主要是为了R&D的需要而进行的,那么它就属于R&D活动;如果该活动主要是用来满足R&D以外的需求,它就不属于R&D活动。  ②一些机构主要从事与R&D相关的科学活动,也经常进行一些与这类科学活动相关的研究。测度R&D时,这样的研究活动应分离出来并计入R&D。  以下是应用这些经验法则的例子:  ①主要面向实验室研究工作者的科技信息服务活动或研究型实验室的资料室工作应属于R&D。对公司所有员工开放的公司文献中心的活动不属于R&D,即使它与公司研究单位处在同一建筑内。同样,大学的中心图书馆的活动应该排除在R&D之外。这些法则只适用于有必要将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的R&D活动从其全部活动中分离出来的情况。若使用更详细的会计方法,就有可能把未纳入R&D活动的部分费用计入R&D运行费。  ②通用数据的收集对社会科学研究尤为重要,因为没有这些数据,就无法从事研究工作。然而,除非其收集目的主要是为了研究,否则就不应该归为研究活动。另一方面,规模较大的统计机构会进行一些R&D活动(例如,与全新的或重大改进的调查和统计系统开发相关的概念和方法上的工作、抽样方法工作、小范围统计估算)。只要可能,这类活动应包括在R&D活动内。  ……

建筑企业科技创新核心指标统计基础与评价研究 作者简介

  张赤东,男,哈尔滨人,1979年生,获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和管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入职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工作至今,2010年被评为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理论与方法、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理论与方法,国家创新系统和科技创新政策。至2013年,主持项目(如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主持其他研究项目10余项,参与研究项目近20项,参与省部级研究项目超过30项,其中关于创新型企业评价的研究成果得到科技部领导肯定,应用在国家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中,评价出三批356家创新型企业和五批近1000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关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组织机制、运作模式与评价的研究成果得到科技部领导认可,被应用在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工作中,至今遴选培育出近150个联盟。自2004年以来,在科研管理、中国软科学、科学学研究、中国科技论坛、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统计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40余篇,出版专著《自主创新与研发资源配置——以中国工业企业为例》、《全球化浪潮中的合作创新组织》、《产学研合作创新组织模式比较研究——基于中国和奥地利的典型案例分析》等,参加《中国科技发展报告》、《中国创新体系发展报告》和《中国创新型企业发展报告》等重要著作的编著撰写工作。

建筑企业科技创新核心指标统计基础与评价研究

http://book.00-edu.com/tushu/3/2020-06-11/2456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