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0-06-08 00:00:00  

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内容简介

  《中央民族大学“211工商管理特色教材”: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宏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主要包括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历程以及宏观的人力资源战略;中篇为中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主要是介绍民族地区重点产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产业主要包括农业、资源行业和旅游业;下篇为微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指企业层面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主要从跨文化、沟通和人力资源规划三个方面分专题讨论民族地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并介绍了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方面的知识。

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目录

上篇 民族地区宏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章 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管理的历程
**节 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管理的曲折探索
一、1949-1955:民族政治人才重塑
二、1956-1965:民族人才培养趋向正规化
三、1966-1976:民族人才事业发展的低潮期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的民族人才发展
一、1977-1991:民族人才计划的恢复
二、1992-1998:民族人才计划的调整
三、1999年至今:民族人才培养大发展
第三节 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与启示
一、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
二、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发展的启示
第二章 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宏观战略
**节 民族区域发展与人力资源战略
一、民族地区区域发展与战略转变
二、民族地区人才指导思想的战略转变
三、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意义
第二节 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宏观战略分析框架
一、民族地区人力资源战略理念
二、民族地区人力资源战略定位
三、民族地区人力资源战略模式
四、民族地区人力资源战略计划
五、民族地区人力资源战略计策
第三节 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宏观战略的核心体系
一、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培育战略
二.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宏观管理战略
三、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第四节 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宏观战略的辅助体系
一、民族地区人力资源法制保障战略
二、民族地区人力资源服务战略
第三章 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宏观战略规划
**节 民族地区人力资源体系基本状况
一、民族地区人口资源基本状况
二、民族地区劳动力资源基本状况
三、民族地区人才基本状况
第二节 民族地区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特征
一、民族地区人力资源数量特征
二、民族地区人力资源质量特征
第三节 民族地区人力资源供需预测的宏观环境分析
一、政治因素(Political factors)的影响
二、经济因素(Economic factors)的影响
三、社会因素(Social factors)的影响
四、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 factors)的影响
第四节 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宏观供需与矛盾
一、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预测的方法
二、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宏观供需状况
三、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宏观供需矛盾
第五节 民族地区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整体部署
一、民族地区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特点与构成
二、夯实人才基础保障体系
三、改革人才激励体系
四、加强人才高地开发
五、创新人才管理机制体制
六、拓展跨区域人才合作

中篇 民族地区中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第四章 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产业基础
**节 民族地区产业现状与产业发展
一、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演变
二、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三、民族地区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和走向
……
下篇 民族地区微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节选

  (一)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方针的确定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它根据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明确提出按照中国国情建立统一的多民族人民共和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共同纲领》还全面阐明了我们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纲领性原则,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民族团结的行为。”“各少数民族均有发展其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人民政府应帮助各少数民族的人民大众发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建设事业。”  1950年5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举行政务会议,听取中央民委关于当前民族工作问题的报告,并批准了民族工作慎重缓进的方针。同年10月1日,周恩来在设宴欢迎参加国庆观礼的全国各民族代表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对各少数民族的内部改革,按照各民族大多数人民的觉悟和意愿,采取慎重稳进的方针。这是我们党**次公开表述共和国初创时期民族工作的指导方针。  (二)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民族问题十分严峻。**,主要的民族地区尚未完全解放,而在已经解放了的少数民族地区,仍然有部分反动残余势力。第二,新中国成立前业已存在的少数民族与汉族间的隔阂在新中国成立时仍然存在,少数民族不仅对新政权缺乏基本的信任,而且与汉族的关系也十分不协调。第三,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程度相对较低,存在着封建制度、奴隶制度甚至是原始社会等社会形态。第四,各民族的文化不同,宗教信仰、语言、风俗不同,并存在很大差异。面对这些困难,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慎重稳进”的民族工作方针,逐步推动民族地区的各项工作。  1.完成民族地区的彻底解放  1949年12月成都战役结束后,西南地区匪情严重。1950年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西南局召开会议,决定把剿匪作为全区工作的中心任务。  ……

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作者简介

  黄锐,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MBA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    刘李豫,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公务员管理。    高韫芳,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

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http://book.00-edu.com/tushu/3/2020-06-11/2456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