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资者异质信念的证券市场盈余公告效应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从投资者异质信念的视角,研讨证券市场盈余公告效应这一市场“异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及其影响。对盈余公告效应的产生和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剖析了在信息不对称的交易环境中,投资者的异质信念引发的投资决策行为在盈余公告效应产生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对一些学者在相关模拟实验中所得结论的分析,运用理论推演和实证分析,采用沪深两市a股市场的交易数据,进一步验证了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会计盈余信息所具有的丰富信息含量,描述和刻面了盈余惯性造成的价格漂移、股价的走势及变动特征,并阐释了其影响因素。通过对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异质信念成囚、交易行为特征的分析与解读,深入探讨了盈余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证券市场盈余公告效应中市场量价反应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归纳,为更加深入研讨这一市场异象在中国证券市场特有制度背景下的具体表现形态和表现方式,提供了理论佐证。
基于投资者异质信念的证券市场盈余公告效应研究 内容简介
《基于投资者异质信念的证券市场盈余公告效应研究》从投资者异质信念的视角,研讨证券市场盈余公告效应这一市场“异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及其影响。对盈余公告效应的产生和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剖析了在信息不对称的交易环境中,投资者的异质信念引发的投资决策行为在盈余公告效应产生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对一些学者在相关模拟实验中所得结论的分析,运用理论推演和实证分析,采用沪深两市A股市场的交易数据,进一步验证了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会计盈余信息所具有的丰富信息含量,描述和刻面了盈余惯性造成的价格漂移、股价的走势及变动特征,并阐释了其影响因素。通过对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异质信念成囚、交易行为特征的分析与解读,深入探讨了盈余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证券市场盈余公告效应中市场量价反应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归纳,为更加深入研讨这一市场异象在中国证券市场特有制度背景下的具体表现形态和表现方式,提供了理论佐证。
基于投资者异质信念的证券市场盈余公告效应研究 目录
第1章 导 论
1.1问题的提出
1.2盈余公告效应的发现与相关研究
1.3传统金融理论在分析和解释上的不足
1.4行为金融理论在分析和解释上的深化
1.5本书的研究框架
第2章 异质信念视角下盈余公告效应的产生机理
2.1盈余公告信息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2.2投资者的异质信念与盈余公告效应
2.3异质信念投资者盈余公告效应中的交易心理
2.4异质信念投资者盈余公告效应中的交易行为
2.5本章小结
第3章异质信念视角下盈余公告效应的作用机理
3.1盈余信息披露对市场的作用及影响
3.2盈余信息披露后的市场量价反应
3.3盈余公告效应中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分析
3.4盈余公告效应中投资者的资产定价
3.5本章小结
第4章 盈余公告效应及其市场反应特征研究
4.1投资者的反应特征分析与理论推演
4.2研究设计
4.3实证结果及分析
4.4本章小结
第5章 投资者异质信念对盈余公告效应的影响研究
5.1理论推演
5.2研究设计
5.3实证结果分析
5.4本章小结
第6章 异质信念投资者对盈余漂移的驱动作用研究
6.1 信息占有与投资者异质信念下的交易行为
6.2基于投资者结构分析的研究假设
6.3样本选取和描述性统计
6.4研究结果及分析
6.5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异质信念的证券投资策略及相机治理
7.1 盈余公告效应中基于异质信念的投资策略
7.2建立完善的宏观政策调控机制和监管机制
7.3建立投资者理性投资行为的引导机制
7.4建立高信度和效度的信息披露机制
7.5本章小结
附录a换手率对pead影响的回归
附录b特质波动率对pead影响的回归
参考文献
基于投资者异质信念的证券市场盈余公告效应研究 节选
《基于投资者异质信念的证券市场盈余公告效应研究》: 自Ball和Brown发现了盈余公告效应后的近30年中,国外有关的研究都得出了相似的证据,证明了盈余公告效应存在的长期性和稳健性,此后研究的重点则主要转向了对盈余公告效应产生原因的分析上。 2.国内有关盈余公告效应的研究 中国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有着一些不同于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的自身特点。早些年,国内一些学者结合中国内地股市的具体情况,对盈余公告效应及其市场表现特征做了一些尝试性的研究。 吴世农和黄志功在国内*早采用Ball和Brown的研究方法,首次考察了上市公司盈利信息报告对股票价格的影响。1997年,他们选取在沪市上市的30家公司,在1996年4月公布的年度报告中,将每股收益低于0.1元的15家企业定义为亏损组,将每股收益高于0.1元的15家企业作为盈利组,运用事件研究方法考察信息披露前后20天的累计超常收益率。结果发现,在信息披露前就已经存在累计超常收益,但亏损组为正,盈利组为负。信息披露后,累计超常收益有明显的修正,盈利组的累计超常收益率转为正值,而亏损组转为负值。 1998年,赵宇龙对沪市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进行了考察。他采用随机游走模型计量非预期盈余,用市场模型计量超常收益,事件窗口定义为信息公布的前后8周,针对沪市123家样本公司1994—1996年3个会计年度公布的年度报告,分析了股票价格行为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1994、1995两个会计年度,非预期盈余与股票超常收益率之间并没有统计相关性。但到了1996年,非预期会计盈余的符号与股票非正常报酬率的符号之间存在统计意义的显著相关,即在1996年,中国证券市场开始从“脱离业绩炒个股”的状态向注重公司经营业绩的投资理念转变。因此,分年度的检验表明“证券市场对会计信息的反应越来越敏感”。另外,他还认为中国内地证券市场对于预期的好消息存在过度反应而对预期的坏消息存在反应不足的现象,从而说明了中国证券市场并未达到半强式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