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2020-06-05 00:00:0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内容简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本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意义、内涵、特征、首要任务、动力机制、发展战略、主要模式以及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等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并设计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发展目标,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目录

**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概论
 **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
  一、我国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能性
  二、我国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性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的力量之基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党的宗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概念的演进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涵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
  四、五个方面的目标要求在社会主义新收精建设中具有动态均衡性和阶段性
 第四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和特征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征
第二章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节 现代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一、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特征比较
  二、现代农业的理念和定义
 第二节 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一、现代农业是整个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现代农业是构建新农村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三、现代农业是扩大内需的市场基础
  四、现代农业是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产业基础
  五、现代农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
 第三节 走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建设道路
  一、建设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
  二、建设保障农民增加收入的优质高效农业
  三、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农业
  四、建设国际化的外向型农业
  五、建设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
  六、建设环境优美的生态农业
  七、建设现代化的都市农业
 第四节 以农户为基础,构建完善的现代农业体系
  一、以农户为基本主体,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二、以农户为基本成员,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优化现代农业组织体系
  三、以农户为投资重点,构建现代农业投融资体系
  四、以农户为服务对象,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五、以农户为服务中心,建立现代农业风险防范体系
  六、以农户为主要目标,构建现代农民培训体系
 第五节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一、多渠道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二、加强农业高新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三、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推广,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
  五、加快高新技术研究,实现农业科技跨越式发展
 第六节 依靠机制创新保障现代农业发展
  一、涟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
  二、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三、建立和完善集成放大的项目管理机制
  四、创新和完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
  五、建立各级联动的工作机制
  六、建立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现代农业建设的互动机制
第三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机制
 **节 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府支持机制
  一、政府支持机制的内涵
  二、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府支持机制的重要意义
  三、政府支持机制的现状与问题
  四、完善政府支持机制的主要内容
  五、完善政府支持机制的具体措施
 第二节 完善以农民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机制
  一、完善以农民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机制的重要意义
  二、完善以农民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机制的主要内容
  三、完善以农民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机制的具体措施
 第三节 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民利益增进机制
  一、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利益增进机制的重要意义
  二、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利益增进机制的主要内容
  三、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利益增进机制的具体措施
第四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
 **节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理论范畴
  一、农村公共产品
  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第二节 本世纪初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求矛盾
  一、我国农村义务教育
  二、我国农村卫生医疗服务
 第三节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矛盾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供给责任的定位不合理
  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存在结构缺陷
  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手段不配套、供给方式单一
 第四节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建设的国际经验
  一、国外基础教育的行政管理、办学模式与经费负担
  二、美国解决农村卫生医疗问题的做法
 第五节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建设的战略对策
  一、调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责任
  二、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结构
  三、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
第五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节 东部地区发展战略
  一、发展环境与基础条件分析
  二、发展目标与建设重点
  三、发展模式和途径
 第二节 中部地区发展战略
  一、发展环境与基础条件分析
  二、发展目标与建设重点
  三、发展模式和途径
 第三节 西部地区发展战略
  一、发展环境与基础条件分析
  二、发展目标与建设重点
  三、姨展模式和途径
第六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模式及案例分析
 **节 政府主导型
  一、案例概述(重庆市)
  二、启示
 第二节 城市带动型
  一、案例概述(双流县)
  二、启示
 第三节 村企互动型
  一、案例概述(湖坊村)
  二、启示
 第四节 支部带动型
  一、案例概述(华西村)
  二、启示
 第五节 能人引领型
  一、案例概述(三元朱村)
  二、启示
 第六节 科技园区带动型
  一、案例概述(许昌市)
  二、启示
 第七节 主导产业带动型
  一、案例概述(潍坊市)
  二、启示
 第八节 高效农业引领型
  一、案例概述(德庆县)
  二、启示
附录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参考方案)
附录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设计(参考方案)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简介

蒋和平,男,1956年生,湖南永州人。现任中国农科院农经所区域经济与现代农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特聘专家。主要从事区域发展与现代农业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理论与机制的研究。近年来出版的著作主要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论》等5部,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200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被评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5年被人事部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http://book.00-edu.com/tushu/3/2020-06-09/2452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