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国经济改革30年(资源环境卷1978-2008)

  2020-06-05 00:00:00  

中国经济改革30年(资源环境卷1978-2008)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回顾中国环境与资源领域30年改革的历程,从背景、过程、阶段、成就等角度透视环境与资源管理体制、政策法规、产业发展、理论研究、国际合作五大领域的改革实践和重大事件,客观描述解决环境与资源问题的思路与措施的演进过程,对环境与资源领域未来五年的研究动态和演化趋势进行展望。本书力图理清认识环境与资源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的脉络,给出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思考路线图,提供阅读环境与资源权威研究文献指南。
  本书适合于关心中国环境与资源改革的人士阅读,尤其适合于高等院校经济管理、公共管理以及环境管理专业师生,环境与资源问题研究者,各级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以及环境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者阅读。

中国经济改革30年(资源环境卷1978-2008) 目录

总论篇
 1 中国资源环境领域改革30年回顾
  1.1 中国资源环境改革的背景
1.2 中国资源体制改革的回顾
1.3 中国环境体制改革的回顾
2 中国资源环境30年理论研究进展
2.1 中国资源环境研究的历史考察
2.2 中国资源环境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2.3 中国资源环境理论研究的简要评价
资源篇
3 中国资源问题的基本判断
3.1 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态势
3.2 中国自然资源供需面临的挑战
3.3 中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4 中国资源问题研究文献述评
4.1 自然资源的价值核算
4.2 自然资源产权制度
4.3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
4.4 自然资源的安全问题
4.5 自然资源的管理体制
5 中国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历程及其绩效
5.1 中国资源战略模式的转变历程及其绩效
5.2 中国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历程、特点及绩效
5.3 中国自然资源管理改革历程及绩效的评价
6 中国资源管理政策与法规建设
6.1 改革开放前中国资源政策法规历史回顾
6.2 改革开放后中国资源政策法规建设的历程
6.3 中国资源政策法规30年改革的评价
6.4 改革开放以来资源管理和政策理论争鸣
7 中国资源产业的发展与转型
7.1 中国资源产业的作用分析
7.2 中国资源产业的发展绩效
7.3 中国资源产业转型方式及绩效
8 中国自然资源合作的国际化
8.1 自然资源国际合作的必然性
8.2 自然资源国际合作的历程
8.3 自然资源国际合作的评价
环境篇
9 中国环境问题的基本判断
9.1 中国环境的基本态势
9.2 中国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9.3 中国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就与不足
10 中国环境问题研究文献述评
10.1 中国环境问题研究概述
10.2 中国环境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和观点
10.3 中国环境问题研究的简要评价
11 中国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历程及其绩效
11.1 中国环境战略的演进历程
11.2 中国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历程
11.3 中国环境战略和环境管理体制绩效的评价
 12 中国环境政策与法规建设
12.1 改革开放前中国环境政策法规建设历史回顾
12.2 改革开放后环境政策法规建设历程及绩效
12.3 中国环境政策法规建设30年评价
12.4 改革开放以来环境政策法规建设理论争鸣
13 中国环境产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绩效
13.1 中国环境产业的作用分析
13.2 中国环境产业的发展阶段及发展模式
13.3 中国环境产业发展模式的绩效及评价
14 中国参与的国际环境合作
14.1 中国参与国际环境合作的进程及方式
14.2 中国参与国际环境合作的绩效及其评价
展望篇
15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循环经济发展的展望
15.1 人类的资源观发生深刻变化
15.2 中国循环经济得到迅猛发展
15.3 现有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15.4 可再生资源不断开发
15.5 国际资源市场得到充分利用
16 资源环境管理体制与政策法规调整展望
16.1 资源环境管理体制的调整
16.2 资源环境管理政策法规的展望
16.3 资源环境管理运行机制的发展
17 生态产业带来的深刻变化
17.1 生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17.2 三次产业界限更加模糊
17.3 农村人与城市人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
17.4 生态资源的产权变得更加复杂
17.5 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17.6 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明显变化
18 资源环境研究的展望
18.1 资源研究的展望
18.2 环境研究的展望
附录1 中国资源领域30年改革重大事件
附录2 中国环境领域30年改革重大事件
后记

中国经济改革30年(资源环境卷1978-2008) 节选

环境政策与法规建设
    受联合国**次人类环境会议影响,我国政府开始重视
环境保护,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试行草案)》。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试行)》,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法治阶段,也标
志着我国的环境法体系开始建立。到1993年,我国的环境与
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已形成一定规模,初步建立污染防治法政
策法律体系,建立和完善一些管理制度。可持续发展战略已
被确认为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并努力通过完善和
调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体现和实施这一战略。
12.1  改革开放前中国环境政策法规建设历史回顾
12.1.1  1973年以前
    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现象不太严重。但随着工业的
发展,废气、废液以及废渣的排放,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扩大,然而当时并没有
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认识西方发达工业国家环境污染带来的严重后果,
并受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次人类环境会议影响,我国政府才重
视环境保护,开始逐步开展环境保护法制建设。
    在这一阶段,中国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基本上属于对单项污染因素的,
控制,注重劳动环境污染防治,注重卫生防护。如1956年卫生部、农业部、全
国供销合作社联合发出的《关于严防农药中毒的联合通知》,1957年的《关
于注意处理工矿企业排出有毒废水、废气问题的通知》《爆炸物品管理规
则》,1959年的《关于加强农药安全管理规定(草案)》《生活饮用水卫生规
程》,1960年卫生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的《放射性工作卫生防护暂
行规定》《放射性同位素工作的卫生防护细则》,1961年的《化学危险物品储
存管理暂行办法》,1964年制定的《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
1964年的《有机磷剧毒农药安全使用规程》,1965年的《食品卫生管理试行
条例》。这一时期立法的形式主要是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12.1.2 1973—1979年
    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历史上**次关于环境问
题的全球性国际会议——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
环境宣言》,宣言指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
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
责任”。
    在该会议的影响下,1973年国务院召开了**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会后,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文件
中规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
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工作方针,并就全面规划、工业的合理布
局、改善老城市的环境、综合利用、土壤和植物的保护、水系和海域的管理、
植树造林、环境监测、环境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环境保护投资和设备等10
个方面的问题,作了较全面的规定。1973年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筹备小组组
织有关部门共同编制了《放射防护规定》;1974年颁布的《环境保护规划要
点和主要措施》把食品污染问题作了专门规定;1974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防治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这是我国**个防治沿海海域污
染的法规。这一时期,我国还制定颁布了一批新的环境标准,使国家的环境
管理有了定量指标。这些标准主要有《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生活饮用
水卫生标准》《食品卫生标准》等。
12.2  改革开放后环境政策法规建设历程及绩效
12.2.1  1979—1993年的环境政策法规建设
    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标志着中国的环
境保护工作进入了法治阶段,也标志着我国的环境法体系开始建立。该法
总结了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经验,参考了外国环境法中行之有效的管理制
度,对环境保护的对象、任务、方针、政策,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保护
自然环境、防治污染及其他公害的基本要求和措施,环境管理的机构和职
责、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奖励和惩罚等作了全面的原则规定。该法还把环
境影响评价、污染者的责任、征收排污费、对基本建设项目实行“三同时”等,
作为强制性的法律制度确定下来。
    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严重比例失调,1981年国务院颁发了
《关于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这是一个环境保护
的综合性政策。这个决定的主要内容有:防止新污染源的发展;解决突出的
环境问题;重点解决位于生活居住区、水源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的工厂企业
的严重污染问题;制止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特别是水上资源和森林资源的破
坏;重点搞好北京、杭州、苏州、桂林的环境保护;加强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计
划指导;加强环境监测、科研和人才培养;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等①。
    1984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指出:保护和改
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自然环境破坏,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中的一项基本国策。
    1990年12月5日发出《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
其内容包括: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依法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
染;积极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资源开发利用中重视生态环境的保
护;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积极研究开发环境保护科学技
术;积极参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1993年3月12日发出《国务院关于开展加强环境保护执法检查严厉打
击违法活动的通知》,要求当前和今后几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是充分运
用法律武器和宣传舆论工具,强化环境执法监督,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大张
旗鼓地进行宣传和检查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严厉打击那些造成
严重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影响极坏的违法行为。



中国经济改革30年(资源环境卷1978-2008) 作者简介

白永秀,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共中央党校国情国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以及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企业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委、省政府咨询委员,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三五人才”和教学名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市场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区域经济理论与西部在开发。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改革》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著有《中国现代市场经济研究》《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研究》《中国现代市场体系研究》《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等著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软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等课题l4项;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与陕西省教学优秀成果奖9项。

中国经济改革30年(资源环境卷1978-2008)

http://book.00-edu.com/tushu/3/2020-06-09/2449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