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高技术产业战略与政策研究

  2020-06-05 00:00:00  

高技术产业战略与政策研究 本书特色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 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已成为世界各国 特别是大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本书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技术产 业发展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目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存在的主 要问题,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与政策措施 建议。同时,从重点行业、区域、技术创新等方面,以生物产业、高新 区.高技术产业化等为例,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重大战略和政策问题 进行了专题研究,通过深入分析我国生物产业发展、高新区“二次创业”、 高技术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我国生物产业 发展、高新区“二次创业”战略、高技术产业化发展战略与政策措施建议。

高技术产业战略与政策研究 节选


    200多年来,科学发现导致技术革命,技术革命引发产业革命,科技进步
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
式、生活方式和国际分工格局。
    发韧于20世纪50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是继纺织技术、蒸汽机、铁路和
电力之后,人类历史上一次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它极大地提高了
人们的生产效率,加速了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在信
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
驱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世纪80年代,党中央、国务院敏锐洞察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把握机遇,
及时做出了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战略部署。近10多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高速
增长,目前产业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使我国成为世界高技术产品生产加工和
出口大国。但我们的高技术产业大而不强,主要症结在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在
全球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中,我国仅仅是一个组装加工车间,与发达国家相比还
存在很大差距,这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很不适应。
    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又处在一个新的、更为伟大的
历史性突破关头,高技术产业全球分工与国际合作向纵深发展。伴随着信息
技术发展方兴未艾的浪潮,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正在孕育重大突破,继信息
产业之后,生物产业将成为世界经济中又一个新的规模巨大的主导产业,将为
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健康、食品、资源与环境等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手段,引发
医药、农业、能源等领域的产业革命。纳米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将带来材料和微
细加工新的变革,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我国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将
面对严峻的挑战。面对新的形势,我们需要进一步理清战略思路,明确重点和
政策导向,加速实现我国高技术产业由大国向强国转变。
  .本书围绕实现我国高技术产业由大国向强国转变这一条主线,分别从高技
术产业发展战略、重点领域、自主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化、高新区发展等几个层
面,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与对策。书中
部分内容是作者主持和参加的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委托的课题研究

报告。

 在本书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张于喆、
王君副研究员对有关章节数据、资料进行了认真的核对和校正,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在此表示感谢。由于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误和疏漏之处,恳请各位专家、
读者批评指正。

第三章
把握生物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大战略机遇
    以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为基础的生物产业,对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健康、
  食物、能源、环境等问题具有重大作用,将成为世界经济中继信息产业之后又一个
  新的主导产业。加速生物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点。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物产业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二》明确提出,生物产业要充分发挥我国特有的资源优势
  和技术优势,面向健康、农业、环保、能源、材料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努力实现关
  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研制的新突破。在2006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强
  调指出,要将生物技术作为我国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要
  求,目前国家发改委正组织有关部门编制《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二》,并将进
  一步研究制定《促进生物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全面启动促进生物产业发展工作。
**节生物产业革命趋势与意义
    生物产业革命将揭示生命的本质和奥秘,为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人
口与健康、资源与环境等重大问题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新的药物、新的食品、新的
能源、新的材料,从而引发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生存方式的革命性变化。继
信息产业之后,生物产业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又一新的规模巨大的主导产业。
  一、控制疾病危害,全面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过去20年,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迅猛发展,被称为现代生物产业发展的**次
浪潮。全球生物药品市场规模1997年为150亿美元、2000年为300亿元、2003年
达到600亿美元。随着医药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发明了许多新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使数百万人的生命得以延长。在21世纪,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研究的重大突
破,将全面提高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水平。
    1-功能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技术研究的突破将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新药发现提
供重要手段
    基因是遗传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蛋白质是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从本质上讲,
人类的疾病都与基因和蛋白质有关。所以,要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必须开展基
因定位、基因分离和基因功能研究。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正是基于这一目的开展的国际性大科学工程。1990年
10月,由美国发起和牵头,英国、日本、法国、德国、中国5国参加的人类基因组
计划正式启动。2000年6月,人类基因组序列“工作框架图谱”完成,标志着人类
在揭示与认识生命的本质和奥秘方面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被认为是现代科技史上
继核能利用、航天登月、互联网之后的又一个里程碑。目前,基因组学研究开始由
序列测定为主的基因组学阶段进入到基因功能解析和开发的功能基因组学阶段(也
称后基因组时代)。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2001年国际上又启动了“人类蛋白质
组计划”(HPP),其主要目标是要发现特定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并鉴定和验证药物的
作用靶点,开发基因组药物。
    人类基因组计划和人类蛋白质组计划是人类为了认识自身而进行的伟大研究计
划,它将极大地促进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研究,推进医学、制药工业和生物
信息业发展。随着人类基因及其功能相继被阐明,将从本质上揭示各种遗传病、癌
症、心血管病、精神病等重大疾病的机理和防治途径。根据基因图谱,可预测出某
种疾病发生的可能,提供预防、治疗的措施和手段,由此将大幅度地提高人类的生
命质量,推进目前人类健康从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转变。基因药物的发展有可能治
疗目前许多重大疑难病症。有专家认为,“一条基因就能形成一个产业”。到2020年,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研制的新药可能会达到3 000种。
    2.组织器官工程、干细胞技术等的重大突破将极大地推动再生医学发展
    组织器官工程是应用现代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工程学等原理和方
法,研究和开发用于替代、修复、改善或再生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交叉学科和综合
技术,是继基因工程之后现代生物技术又一新兴的前沿技术领域。它涵盖了组织工
程技术、干细胞与克隆技术、组织器官代用品等多项现代生物技术,其发展有可能
解决人类面临的一些医学难题,如创伤、疾病、衰老等因素导致的组织器官缺损和
障碍。
    近年来,国际上组织工程技术、干细胞与克隆技术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
大突破。1998年美国科学家Thomson成功地在体外培养和扩增了人体胚胎干细胞,
1999年美国科学家Goodle发现小鼠肌肉组织可以“横向分化”成血液细胞,并发
现人成体细胞也具有此功能。目前,美国一些机构己从骨髓、胚胎、脂肪、胎盘等
渠道获得干细胞,用于治疗性克隆。此外,中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在干细
胞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在克隆技术方面,自1997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克
隆出世界首例体细胞核移植后代——“多莉羊”后,日本、美国、英国已出现了体
细胞克隆牛和胚胎克隆牛,部分克隆牛进入市场。在组织工程技术发展方面,目前
已开始应用于皮肤、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的移植,在治疗大面积烧伤、断肢等方面
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发展趋势看,未来组织器官工程发展将有力带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计算
机技术、现代制造工程技术等的进步。干细胞技术的突破,使人类有可能在体外培
养某些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我们所需要的各种组织细胞以供临床治疗所需,或
用于人体某些器官的再生。治疗性克隆技术在组织的修复或者器官移植方面更是具
有广阔前景,为人类健康长寿提供了新的希望。
    3.生物芯片技术发展将为个体化医疗奠定基础
    生物芯片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快速、高效、高通量检测分析技术,主要包括基因
芯片、蛋白质芯片、组织芯片等。利用生物芯片技术,可快速检测患者遗传学上的
差异和病原学特点,从而实施个体优化诊断和治疗。同时,该技术还可广泛应用于
疾病诊断和治疗、新药开发、农业、食品卫生监督、司法鉴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
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二、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20世纪90年代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迅速应用,被称为现代生物产业发展的第
二次浪潮。近10多年来,全球生物农业快速发展。在21世纪,生物产业革命将深刻
改变农业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为人类提供新的食品,并有可能使“农业工业化”。
    L生物育种技术将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
    现代生物学与传统植物育种科学的结合催生了新兴的分子育种学。现阶段分子
育种主要以基因操作技术、分子标记育种技术为主。如将抗病基因导入农作物,形
成抗病虫的农作物新品种,将抗逆基因导入农作物形成抗旱、抗盐的新品种等。目
前,科学家已在玉米、水稻、番茄、大豆、小麦和棉花等各种农作物上定位了许多
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基因,包括农作物的抗病性、抗虫性、耐寒性、含油率等。
    在产业化方面,尽管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存有疑虑,从发展趋势看,随着对基因
功能的注释和基因表达技术的改进,*终有可能实现对农产品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造,
提高有利性状的表达,降低不利性状相关基因的表达或使其不表达,从而实现农产
品优质、超高产、抗逆等目的。



高技术产业战略与政策研究 作者简介

p>作者简介     王昌林,1967年1月出生,重庆市长寿县人。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 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近年来,主要从事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与政策、科技创新政策等研 究,先后主持了国家发改委、国家科技部等有关部委和地方委托的20 多项重大研究课题;参与了国家科技中长期规划及配套政策、国家知识 产权战略等重大战略研究;多次参与有关高技术产业、科技发展等方面 的规划与政策文件的起草工作。主持完成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 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研究)》获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科技进步 三等奖,参与的《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对策研究)》、《我国生物产业发展
高技术产业战略与政策研究

http://book.00-edu.com/tushu/3/2020-06-09/2448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