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与中国经济转型:国际规范国内化的视角 本书特色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智库丛书·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与中国经济转型:国际规范国内化的视角》以国际关系研究中的规范内化理论为分析框架,在批判西方学者关于发展中国家被动内化国际规范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国家主动内化规范理论,并以中国主动内化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规范为例论证了这一假设。本书认为,中国在全球气候谈判中不接受国际社会的强制性减排要求,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内化减少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这一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规范,而是要根据自身发展阶段有步骤地内化,表现就是从80年代末将其看作普通环境问题,到近年在转变发展方式战略下将其视为重大战略问题,从而已经高度内化这一规范。
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与中国经济转型:国际规范国内化的视角 目录
导 论
第1章 全球治理规范的生命周期与民族国家内化规范的主动性逻辑
1.1 全球治理规范的双重属性
1.1.1 全球治理规范的道德属性
1.1.2 全球治理规范的权力属性
1.2 全球治理规范的生命周期
1.2.1 全球治理规范的缘起
1.2.2 全球治理规范的扩散
1.2.3 全球治理规范的危机
1.2.4 全球治理规范的改革
1.3 国家的人格化
1.3.1 国家是有限理性的人
1.3.2 国家是国际社会中的人
1.4 民族国家内化全球治理规范的主动性逻辑
1.4.1 被动模仿阶段
1.4.2 徘徊阶段
1.4.3 主动模仿阶段
1.5 制约全球治理规范国内化的变量组合
1.5.1 利益认知是规范内化的自变量
1.5.2 自我身份认知是规范内化的中间变量
1.5.3 国际体系是规范内化的干预变量
小 结
第2章 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规范的缘起、扩散与中国的被动模仿:
19世纪初—1994
2.1 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规范的缘起81
2.1.1 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规范的缘起ⅰ:19世纪初至20世纪
70年代末的科学家倡议
2.1.2 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规范的缘起ⅱ:20世纪80年代的政治
主导
2.2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建立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规范的扩散
2.2.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建立
2.2.2 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规范扩散过程的特征
2.3 该阶段制约中国内化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规范的变量组合
2.3.1 经济高速增长的利益认知
2.3.2 后发国家身份的自我认知
2.3.3 相对宽松的国际能源体系
2.4 中国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规范的被动模仿
2.4.1 中国在学习中参与全球气候谈判
2.4.2 中国国内转变发展方式战略的起步
小 结
第 3章 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规范的危机与中国的徘徊:
1995—2005
3.1 《京都议定书》的诞生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规范的危机
3.1.1 《京都议定书》的诞生
3.1.2 《京都议定书》的主要成就与缺陷
3.1.3 《京都议定书》生效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规范危机
的加深
3.2 该阶段制约中国内化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规范的变量组合
3.2.1 单纯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利益认知
3.2.2 负责任大国身份的自我认知
3.2.3 油价大幅上涨的国际能源体系
3.3 中国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规范的徘徊
3.3.1 中国参与全球气候谈判态度的转变
3.3.2 中国国内转变发展方式战略的初步形成
小 结
第4章 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规范的改革与中国的主动模仿:
2006—2013
4.1 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规范的改革
4.1.1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份评估报告
的影响
4.1.2 巴厘岛气候大会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规范的改革
4.1.3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规范的改革
4.1.4 坎昆气候大会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规范的改革
4.1.5 德班气候大会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规范的改革
4.1.6 多哈气候大会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规范的改革
4.2 该阶段制约中国内化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规范的变量组合
4.2.1 全面转变发展方式的利益认知
4.2.2 新兴国家身份的自我认知
4.2.3 油价大幅动荡的国际能源体系
4.3 中国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规范的主动模仿
4.3.1 中国全面参与和推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4.3.2 中国国内转变发展方式战略的正式形成
4.4 中国塑造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规范的可能性
4.4.1 源于日益增长的强大科技与经济竞争力
4.4.2 源于现实成就与传统哲学的道德感召力
小 结
第5章 结 语
5.1 本研究的基本结论
5.2 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 记
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与中国经济转型:国际规范国内化的视角 作者简介
康晓,男,祖籍湖南岳阳,1983年8月生于湖北武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法学博士,现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国对外战略、国际与比较政治经济学、比较政治学。已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现代国际关系》、《外交评论》、《瞭望新闻周刊》、《环球时报》等学术期刊和主流媒体发表论文和时评十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网、求是理论网、新华网、人民网全文转载。目前主持北京市社科基地青年课题一项,参与其他省部级课题多项。曾两次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研究生”称号和北京大学第二届全国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博士生论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