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转型.发展.重构与规划教育 |
|
2020-06-05 00:00:00 |
|
中国城市转型.发展.重构与规划教育 内容简介
《中国城市转型·发展·重构与规划教育》反映了目前城市研究的前沿和*新动态,为来自不同学科的城市学者提供成果展示平台;并使广大关注中国城市发展问题的学者接触到中国*新的研究成果以及重塑全球经济和政治的深刻变化。通过阅读《中国城市转型·发展·重构与规划教育》能感受到中国空间转型的实质,进一步理解中国城市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城市转型.发展.重构与规划教育 目录
序再寄中青年城市学者吴良镛(i) 前言许学强叶嘉安周春山何深静(v) 总论 20世纪以来城市转型重构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三次冲击邹德慈(1) 转型与城市发展、规划与教育——回顾与展望许学强叶嘉安周春山何深静(8) 近期国际人文地理研究进展评述何深静魏红妮黄寿如(21) 城市转型与城市发展 中国特大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联系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叶嘉安杨帆王洁晶(42) 转型发展与未来城市的思考顾朝林(61) 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与发展战略思考宁越敏杨传开(83) 从国际比较角度看中国城市化近来的趋势elfie swertsdenise pumain(94) 中国城市化的福利转向:迈向生产与福利的平衡李郇(105) 城市管治的概念源起与理论结构——基于西方管治与领域研究进展的中国思考刘云刚叶清露(128) 西方社会空间视角下的郊区化研究冯健叶宝源(144) 海岸带快速城市化:景观过程、环境效应与生态管治李杨帆(156) 从操作层面协调粤港合作许志桦(163) 城市转型与空间结构 广州南沙区域规划林树森(168) 中国城市边缘区的非正规性与城中村的形成与拆迁吴缚龙张芳珠chris webster(193) 地铁客流与站点零售商圈商业结构的相关关系研究——以广州地铁站点商圈为例陈忠暖王宇渠黄晓冰覃水娇(206) 转型期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演变特征及机制周春山朱孟珏(217) 我国大都市区就业次中心的形成机制——上海研究及与北京的比较魏旭红孙斌栋(226) 地方国际化与城市空间之转换机制林耿谢晓茹李思颖(238) 北京和上海大企业总部空间分布和集聚模式的对比研究潘峰华郭洁王俊松(250) 城市创意产业园区空间演化与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深圳为例段杰朱丽萍(265) 广州市工业行业用地空间结构研究叶昌东李一璇(278) 城市转型与城市重构 市场转型期中国大城市低收入社区住房分异研究柳林杨刚斌何深静(290) 单位视角下中国城市空间模式的演进及其未来导向刘天宝柴彦威(303) 东北地区城市群组空间重构初步研究王士君关皓明王雪微王永超(314) 大转型:当代中国城市空间重构李志刚(332) 广州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市内迁移模式时序分析(1990~2010)朱宇姝李思名(340) 文化城市塑造中的国家尺度重构——以深圳为例王珺陈立(349) 转型期上海社会空间重构(2000~2010)廖邦固宣国富王丹朱春洁(356) 广州市中产阶层聚居区空间分布及其形成原因边艳(369) 城市转型与社会文化 “朋友在哪里?”社区空间与外来儿童的交友圈方伟晶郭桦(384) 广州日本移民族裔经济的形成及其社会空间特征刘云刚陈跃(395) 基于t—gis的广州市居民日常活动时空关系周素红邓丽芳(412) 基于居民需求的保障房住区公共空间设计优化——以广州市为例刘玉亭路昀曹冬(424) ict影响下的城市居民迁居特征及时空路径研究——以南京城区为例秦萧甄峰朱寿佳(436) 文化创意产业园分类研究——基于地产开发和产业集群的理论思考jung won sonn刘筱(457) 城市性少数群体社会空间的生产——以广州市x公园“同志渔场”为例钱俊希朱竑(468) 边缘群体的城市融入与他者认识——基于武汉市天兴洲新村移民的调查韩忠陈泉雨(480) 城市转型与规划教育 城乡规划学正式提升为一级学科之后的思考陈秉钊(487) 城市可持续发展议题下开展“地方本位”教学的实践:以城市地理学者的角度思考陈振光孙羿陈慧玮(489) 英国城市规划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及对中国的启示——以6所大学为例袁媛邓宇于立张晓丽(501) 控制性详细规划教学中规划师价值观的培养——以中山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为例袁媛(512)
|
|
http://book.00-edu.com/tushu/3/2020-06-08/243677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