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2019)中国财政绩效报告

  2020-06-04 00:00:00  

(2019)中国财政绩效报告 本书特色

2018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指出将创新预算管理方式,更加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改变预算资金分配的固化格局,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意见》聚焦解决当前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进行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是新时期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根本遵循。
从全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践来看,中央本级和省市一级取得显著成效,绩效管理政策框架体系基本上确立,组织管理和人员配备逐渐加强,财政资金绩效得到明显提升。但是,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特别是市县乡预算绩效管理进展缓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绩效管理如何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政府预算绩效、项目预算绩效、部门整体预算绩效、支出政策绩效怎么评价?责任主体怎么划分,责任怎么追究?绩效报告怎么公开,怎么报告,报告用什么样的模板?
基于以上考虑,课题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取了北京、上海闵行、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市南海区等五个样本,对其预算绩效管理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预期对全面推进绩效管理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2019)中国财政绩效报告 内容简介

  《中国财政绩效报告(2019):地方经验》以分析广东、上海和北京的经验模式为支撑,探讨构建中国式预算绩效管理,尤其是地方政府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模式,选择这种研究范式,目的是把局部和全局联系起来,具体来说,是总结财政绩效改革自下而上模式的特点。当然,出版该书的目的还是抛砖引玉,希望学术界和实践部门更多地关注和研究如何更好地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共同推动我国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大踏步前行。

(2019)中国财政绩效报告 目录

绪论

**章 目标导向:广东省预算绩效管理先试先行
**节 多动因并举:预算绩效管理破冰之地
一、预算绩效管理破冰的直接动因
二、预算绩效管理破冰的深层动因
第二节 多动作配合:预算绩效管理成效显著
一、开启事后重点评价
二、规范责任主体自评
三、绩效目标为前提
四、决算数据为支撑
五、预算绩效管理踏石留痕
第三节 多特色并行:预算绩效管理经验结晶
一、全过程:"四三二一"全覆盖
二、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特色鲜明
三、预算绩效自评为主
四、第三方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全过程跟踪
五、部门整体支出预算绩效强化效率导向
六、预算绩效标准体系覆盖各个行业
第四节 多制度联动:预算绩效管理分级体制机制健全
一、绩效评价制度健全
二、绩效自评形成主流
三、事前绩效目标审核把关严格
第五节 一枝独秀:广州市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一、预算绩效管理独具特色
二、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成效显著
三、预算绩效注重监管绩效
第六节 聚焦项目:佛山市南海区预算绩效管理抓重点
一、预算绩效管理注重项目绩效
二、预算绩效管理讲求部门联动

第二章 全过程、全覆盖:上海市预算绩效管理实践探索
**节 市区街镇三级联动,上海市预算绩效管理实现纵向到底
一、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动因
二、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成效显著
三、注重全面: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全透明的预算绩效
管理
四、绩效管理改革需要克服的难点问题
五、探索基于优化流程的预算绩效管理
第二节 以结果为导向,闵行区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探索
一、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动因和发展历程
二、闵行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探索
三、部门共舞、公众参与: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成效及难点
五、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展望

第三章 全过程、全成本:北京市预算绩效管理新探索
**节 奠定基础:北京市财政制度与公共管理体制改革
一、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成为预算管理改革新形式
二、公共财政制度改革为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打下基础
三、公共管理体制改革成为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助推力
第二节 改革动因:内外在动因与主客观动因并存
一、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动因
二、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阶段
第三节 做法突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一、建立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组织保障体系
二、事前评价:建立绩效目标管理和事前绩效评估体系
三、事中评价:建立绩效运行跟踪管理体系
四、事后评价: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再评价体系
五、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财政支出政策绩效评价
六、建立财政支出绩效结果反馈和应用体系
第四节 成效显著:预算绩效管理的格局化、常态化与责任化
一、构建多方共同参与、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鲜明格局
二、创新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建立全过程化预算绩效管理
体系
三、建立重点绩效评价常态机制,加强评价结果应用管理
四、促进财政绩效与政府绩效相结合,硬化绩效责任约束
五、探索全成本绩效预算管理,推动提升政府的行政效能
第五节 经验启示:探索预算绩效管理的精准化、精细化发展
一、事前、中、后评价相结合的预算绩效管理
二、预算绩效目标对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导向
三、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强化融入绩效管理理念
四、绩效跟踪运用管理防范项目绩效目标偏离
五、绩效评价、再评价的结果反馈与应用提升
第六节 难点与展望:全过程、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再推进
一、北京市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
二、北京市预算绩效管理的展望

第四章 地方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逻辑
——对地方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
**节 地方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共同点
一、地方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背景
二、地方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路径和阶段
三、地方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主要做法
第二节 地方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异之处
一、地方预算绩效管理差异的总体分析
二、北京事前绩效评估管理模式——绩效管理关口前移
三、广东财政预算绩效指标库服务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四、北京探索全成本绩效预算管理新模式——基于成本收益
分析的绩效管理
五、上海、广东财政与人大配合互动推进预算绩效管理
六、广东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管理规范化
七、广东1规程+l指南+1指标提升第三方评价质量
第三节 地方预算绩效管理实践经验启示
一、绩效预算改革充分体现中央地方联动,地方先行先试的
改革路径
二、全过程绩效理念和管理机制逐步形成
三、预算绩效管理提高了预算透明度,推动政府决策的民主化、
科学化
四、通过绩效预算改革推动政府治理体系重塑

第五章 基于成果管理:中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总体设想
**节 短期目标:持续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
一、树立国家治理视角下的预算绩效理念
二、营造预算绩效管理的良好法制环境
三、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框架体系
四、协调政府与预算单位参与绩效管理
五、建立分领域、分行业、分层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六、预算绩效目标与预算评价方法的选择
七、强化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八、探索权责发生制下的成本绩效预算编制
第二节 中长期目标:探索细化中期绩效框架
一、探索制定中期绩效预算框架(MTPF)
二、探索科学规范的绩效预算编制
三、构建中期预算与年度绩效预算的联动机制
四、注重中期预算编制的分析预测质量
五、促进绩效预算与政府会计改革融合
第三节 逻辑趋势: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财政绩效评价框架体系
二、探索引进社会第三方机构技术和服务
三、研究绩效评价成果应用的可行性对策
四、加快培育和发展预算绩效管理专业人才队伍
五、统一规范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2019)中国财政绩效报告 作者简介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长期致力于政策研究。 主要研究宏观经济和财政理论与政策,著有《公共经济》《资金市场》《服务经济学》《美国经济》《财政与发展》《公共部门经济学》(译著)等10余本著作。在《经济研究》《改革》《税务研究》《财贸经济》《经济日报》发表论文、经济评论200余篇。主持过全国人大、中央部委、国际组织、地方政府等方面委托课题30余项。曾担任多项经济立法咨询专家、多部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一些研究成果受到多方面关注,如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个人收入分配改革、个人所得税改革、增值税改革、产业结构与税收增长等方面的研究报告。

(2019)中国财政绩效报告

http://book.00-edu.com/tushu/3/2020-06-08/2424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