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及志怪小说选-(汉英对照) 本书特色
丁往道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
授,讲授翻译、文学、文体学、中
国文化等课程。著有《英语句子结
构和动词用法详解》(北京外语教学
与研究出版社,1982);主编或参加
编写《当代英文散文选读》(北京商
务印书馆,1980)、《英语写作手册》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英语文体学引论》(北京外
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等书。
Ding Wangdao is a professor in the
English Department of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lnstitute where
he has mught courses on translation,
literature,stylistics,and Chinese
culture since 1951.He is the authOr
of rhe Sentence and the Verb
(FLTRP,Beijing,1982),and a co—
author of Readings in Modern
English Prose(commercial Press,
Beijing,1980),A CoJlege Handbook
ofCOmposition(FLTR P’Beijing,
1984),and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Stylistics(FLTRp, Beijing,1987).
中国神话及志怪小说选-(汉英对照) 节选
bsp; (一)
中国远古或原始社会的神话,没有史诗或其他专著予以记
载,使之流传。因而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零星片断的故事而
已,这是十分令人惋惜的。
关于古代神话没有得到系统而完整地保存的原因,鲁迅先生
曾做分析。他说:
中国神话之所以仅存零星者,说名谓有二故:一者华土之民,
先居黄河流域,颇乏天惠,其生也勤,故重实际而黜玄想,不更能集
古传以成大文。二者孔子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实用为教,
下欲言鬼神,太古荒唐之说,俱为儒者所不道,故其后不特无所光
大,而又有散亡。
然详案之,其故殆尤在神鬼之不别。天神地祗人鬼,古者虽若
有辨,而人鬼亦得为神祗。人神教杂,则原始信仰无由蜕尽;原始信
仰存则类于传说之言日出而不已,而旧有者于是僵死,新出者亦更
无光焰也。
‘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神话与传说)
就此问题,茅盾先生发表了不同的意见,他说:
前言
所以中国北部神话之早就销歇,一定另有其原因。据我个人的
意见,原因有二:一为神话的历史化.二为当时社会上没有激动全
民族心灵的大事件以诱引“神代诗人”的产生。神话的历史化.固然 .
也保存了相当的神话;但神话的历史化太早,便容易使得神话僵
死。中国北部的神话,大概在商周之交已经历史化得很完备,神话
的色彩大半褪落,只剩了《生民》、《玄乌》的“感生”故事。至于诱引
“神代诗人”产生的大事件,在武王伐纣以后,便似乎没有。……自
武王以至平王东迁,中国北方人民过的是“散文”的生活.不是“史
诗”的生活,民间流传的原始时代的神话得不到新刺激以为光大之
资,结果自然是渐就僵死。到了春秋战国,社会生活已经是写实主
义的,离神话时代太远了,而当时的战乱,又迫人“重实际而黜玄
想”,以此北方诸子争鸣,而皆不言及神话。
(《中国神话研究初探》**章:“几个根本问题”)
把两位先生的意见综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神话散亡的
主要原因。所幸先秦及两汉的古籍,如《(庄子)》、《(列子》、《(淮南
-T-))、《左传》、《国语)》、《山海经》,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的片断,成
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十分优美、动人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对神话的范围做广义的理解,除了远古的神话传说
之外,把历代文人所创作的有关神、鬼、怪的故事,即志怪小说,也
包括在内,那么数量就非常之多,优秀的作品也颇不少。
志怪小说开始于魏晋。在这两代,受方士思想和道佛迷信的
影响,一部分文人编写鬼神志怪故事,其中不乏想象丰富、文字秀
丽之作。比较突出的有干宝所作的《搜神记)》等书。到南北朝时期,
写志怪小说的风气并没有衰减。
<节选内容>= 唐中叶以后,很多著名文人从事传奇的写作,这是中国小说
的真正的开端。唐代传奇内容广泛,涉及人情世态、社会生活的各
方面,形式上已不是三言两语的杂记笔录,而是结构完整,故事性
强,长到几千字甚至1万字左右的短篇小说。在这些传奇中,有不
少精彩的神仙鬼怪的故事。
宋代的志怪传奇,大抵继承唐代的传统,虽有佳作,但总的说
来没有唐代那种繁荣的局面。在小说方面,宋代的一个重要的贡
献是编成了一部古代小说总集——肽平广记)》。它收录了上自先
秦、两汉,下到北宋初年的作品共约7000则,分编500卷,总字数
近300万,共采录书籍340余种,其中不少有价值的书早已失传,
幸亏有肽平广记)》才得以保存一部分。7000则故事中有相当数
量的关于神仙鬼怪的作品。
宋代已经有用白话文写成的故事,通称“话本”。元、明、清几
代*著名的小说是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如《三国演义)、《水浒)》、
《西游记)》、《懦林外史)》、《红楼梦)》等。搜罗在流传很广的“三言”和
“二拍”①中的短篇小说也是用白话文写的。
到了清初,又出现了一部用古文写的志怪小说集——蒲松龄
的《斋志异》。这本书风行一时,受到普遍的赞扬。在此之后,又
有主持《四库全书)》编纂的纪昀所著的《阅微草堂笔记)》,其中有一
些涉及神、狐、鬼、怪的传闻记载。纪昀之后,用古文写的神话或志
<节选内容>=怪小说虽然还有一些,影响很大的就不多了。
(二)
关于中国神话的特点,已有一些专家进行分析研究。以下几
点是很明显的:
一、神话与历史难以分开。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前的
历史,部分地根据传说,而传说和神话是交结在一起的。如伏羲、
神农、黄帝、夏禹这些古代的英雄和领袖,既是传说中的历史人
物,也是神话中的重要角色。甚至周代的文王、武王、姜太公,也和
神话有关,因为他们据说是在神的帮助下成就其事业的。正如前
面提到的,古代神话在很大程度上历史化了。反过来说,古代历史
也在某种程度上神话化了。
二、歌颂劳动创造。这一类的神话故事多得很,如燧人钻木取
火,伏羲仿蜘蛛网而造打鱼捕兽的网,神农尝百草,后稷教民稼
穑,夏禹治水,等等。魏晋以后的志怪小说中也有一部分以能工巧
匠为主角,对他们的智慧大加称赞。
三、赞美坚韧不拔、自我牺牲的英雄精神。鲧和禹相继治水是
个很典型的例子。鲧窃天帝的“息壤”以堙洪水,结果天帝派人把
他杀了。可是鲧的肚子里生出禹来,继承他的治水大业,禹历尽干
辛万苦,30岁还没结婚,婚后4天便又去治水,终于治水成功。
“愚公移山”的故事的可贵之处,正是在于它歌颂普通劳动人民的
苦干和坚毅的精神。
四、讴歌反抗压迫的精神。“三王墓”是个例子。会铸剑的干将
被楚王杀害,其子赤比立志报仇,为此自刎,好让别人持他的头去
见楚王,乘机把楚王杀掉。又如韩凭妻被宋康王夺去,听说丈夫已
死,便跳楼自尽。她的坟和丈夫的坟相距不远,两个坟上各长一棵
大树,“根交于下,枝错于上”。
五、赞美对真正爱情的追求。“牛郎织女”肯定是*古老的恋
爱故事中的一篇,以后文人所写的神话故事中,人神、人狐或人鬼
真诚相爱的情节很多。这类故事曲折地反映了在封建礼教压迫下
人们对真正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六、劝善惩恶。在魏晋以后的志怪小说中这是个重要的主题。
可能是受儒家关于仁义道德的教导和佛家的“善有善报,恶有恶
报”思想的影响,许多文人们创作的故事都有人皆应做好事、不应
做坏事的寓意。例如董永是个勤劳、诚恳又孝顺父亲的好人,所以
天帝就派仙女来帮助他。而那些做坏事的人、神、鬼、怪,到头来都
自作自受,没有好结果的。
这些特点,也许可归结为一个总的特点:中国的神话,不论远
古的还是后人创作的,都富于人情味。许多神、鬼、狐、怪都被描写
得有人的气质和人的感情。他们多数很善良,如好人一样地善良;
少数很凶恶,如坏人一样地凶恶。在许多故事中,神怪和人有割不
断的联系。他们变成人,渴望和人在一起过人的生活。总之,中国
的神话创作者通常用描写人的方法来描写神,或者说把他们当做
人来描写,赋予他们人性。所以我们在读神话的时候,往往觉得神
怪并不可怕,而是可爱,甚至可佩;并不觉得他们高不可攀,而是
感到他们和我{门相似,可以互相理解。这大概是古代神话至今仍
右极大的蛛力的缘故吧。
当然也有一些故事宣扬宿命论、轮回说,或各种封建的伦理
道德。这并不奇怪,因为文艺作品不可避免地要反映一个时代的
思想。
(三)
从语言艺术和写作技巧的角度看,中国古代神话和志怪小说
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古汉语非常简洁,几百个字、甚至几十个字
就说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尽管如此简短,还可能包含对话和人物
姿态及心理的描写。且以“愚公移山”为例。在听说北山愚公开始
挖太行、王屋二山之后: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下能
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
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生子,子又有孙,子子
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这是多么生动的对话!而且还有着墨不多的描写:“笑而止
之”和“长息”。把两个人物的神情刻画出来了。
再看唐人小说“画工”:
唐进士赵颜,于画工处得一软障,图一妇人甚丽。颜谓画工日:
“世无其人也,如何令生,某愿纳为妻。”画工日:“余神画也,此亦有
名,日:真真。呼其名百日,昼夜不歇,即必应之。应,则以百家彩灰
酒灌之,必活。”
、 颜如其言,遂呼之百日,昼夜不止。乃应日:“诺。”急以百家彩
灰酒灌,遂活。下步言笑,饮食如常。日:“谢君召妾,妾愿事箕帚。”
终岁,生一儿。儿年两岁,友人日:“此妖也,必与君为患!余有神剑,
可斩之。”其夕,乃遗颜剑。剑才及颜室,真真乃泣日:“妾,南岳地仙
也,无何为人画妾之形,君又呼妾名,既不夺君愿。君今疑妾,妾不
可住。”言讫,携其子却上软障,呕出先所饮百家彩灰酒。睹其障,唯
添一孩子,皆是画焉。
全文才230个字,却说出了一个曲折有趣的故事。赵颜对画
上的美妇人“呼之百日,昼夜不止”,可以说是一片痴情。那画上的
妇人原来是南岳地仙,但她愿过人间的生活。大概仙人的生涯固
然超脱,未免过于寂寞吧?以后赵受友人的挑拨,动了坏念头,于
是夫妻关系破裂,仙女带着孩子回画上去了。可见夫妇之间不可
缺少信任和忠诚。
这则小故事问世之后,受到广泛的注意和喜爱,是理所当然
的。“画里真真”还成为一个常被引用的典故。宋代著名诗人范存
大在一首诗里写道:“花定有情堪索笑,自怜无术唤真真。”用来表
示无法使花开放。
(四)
*后谈一下选材和翻译过程中的一些考虑。
本书选载了自先秦到清代中叶的神话及志怪小说共62篇。
首先挑选的是那些流传极广,几乎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如“盘古开
天辟地”、“嫦娥奔月”、“愚公移山”等篇。其次选了一些结构完
整、情节有趣的故事,许多唐代传奇和僻斋志异)》中的故事属于
此类。此外,为了使多种类型、多种题材和寓意、多个时代的作品
都得到反映,我们尽可能广泛地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神话和志怪
小说,列入其中。
考虑到本书的篇幅,几千字以上的较长的作品就没有包括
了。为了文体的一致,所选的文章都是用古文或文言文写的,白话
文的作品只得留给其他选集。
文章的次序大体上根据时间先后编排。
很明显,这些并不足以反映中国三四千年中产生的神话故事
的全貌。这些篇毕竟是太少了。但从这些作品来管窥一斑还是可
能的,因为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神话及志怪小说或多或少地都
选了一些。
把古汉语译为英语,或任何其他外语,并非易事。前面已提
到,古汉语极其简略,用词少而涵义多,在叙事中凡是读者可以自
行补充的小环节往往不提,同时正确理解词、旬的意思有时也很
困难。本书采用汊英对照的形式,希望读者能藉原文之助来理解
译文,或反过来借译文之助来理解原文。因此,忠实而通顺的,不
加减意思的翻译应为首要的目标。我们只能说努力这样做,但译
文中应改正或可改进的地方必然不少。衷心希望读者不吝指教,
也欢迎对本书的选材、体例及其他方面提出批评意见,以便在重
版时有所改进。
丁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