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系著名教育学者陶继新先生与全国20位名校长的对话录。它从不同的层面解剖了20位名校长持续发展的内在规则,展示了他们极具特色的思想、智慧与谋略,以及陶继新先生极具思想内涵的学理性评价。加之流畅而又道法自然的文字,让读者赏心悦目,不忍释怀,且又从中领略到走向成功之道的人生哲理。
目录
师生成长系学校发展之本
——积极进取的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用创新激活生命
——莱州双语学校发展动因探寻••
一所民办学校的教育品质
——济宁市大唐中学在奋争中发展壮大••
穷则思变,变则通
——泰安市泰山区省庄二中的素质教育之路••
乐化教育照亮优质生命的旅程
——创造奇迹的潍坊高新双语学校教师民乐团队••
让师生在爱的暖流中成长
——威海实验小学师生精神成长史略••
一年突变的内在品质
——“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莒县一中••
共同营造“幸福场”
——青岛市福州路小学“幸福教育”发展探寻••
打造沂蒙基础教育第一品牌
——山大华特卧龙学校由弱变强的突破••
在“绿色土壤”上幸福地成长
——濮阳市实验小学的“适度教育”••
自信飞扬,不一样的人生
——品读重庆天宝实验学校自信文化••
崇真尚本追求进步
——深圳市龙城高级中学的办学思想与实践智慧解读••
在“情知教育”的旗帜下
——培养自主发展的人的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学校••
全面和谐发展,奠定孩子未来
——西安高新国际学校“全人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武汉市江汉区滑坡路小学“适合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一个小学校长的“二十五字教育观”
——新乡市育才小学的育人之道••
让学校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乐土
——哈尔滨市风华中学“优质教育”访谈录••
构建学习共同体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霍林郭勒市第一小学••
行走在“真教育”的大道上
——师生优质发展的桓台第二中学••
在追求卓越中品味教育幸福
——河北衡水中学师生快速发展解码•
节选|前言
自序
近几年,我对采写校长及学校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仅关于校长及学校方面的著作就已有八本出版。尽管有人对目前教育上的弊端不时抨击,对不少校长的言行很是不满。不过,在我采访的校长中,确实有的一直行进在“上下求索”的路上,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教育的希望,看到了教育家横空出世的可能。我一次又一次地被他们感动着,于是,也就有了持续不断的采写校长及学校之行。
从书本上看到的一些教育理论,到了这些名校长那里,有的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让我感到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有些理论,则因与教育的真谛相去甚远,让我感到那只是移动于太空的一片浮云,它会随风飘逝的。既学习教育理论,又向实践学习,才能领略到教育的美质,才能升华人生的境界。
有的校长是很有思想的,而且,这些思想是根植于教育沃土之上的。它不属于只在书斋里研究而不深入实践的专家们的理论话语系统,可是,却能透视教育的本质,更能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因为这些思想多是基于本校问题的研究诞生的,有着“这一个”的特点,鲜活、生动,具有生命的张力。正是从一个又一个校长的各具特色的思想话语中,丰富了我对学校管理的认知系统,也让我的思想有了源源不断的生命活水。
在这个相对喧嚣的社会里,有一些校长依然对文化情有独钟。他们高品位的阅读,让学校里一直弥漫着宜人的书香。文化是可以“化”人的,于是,教师也有了书卷气,学生也多了朗朗书声。当一所学校文化味越来越浓的时候,和谐向上的风气也就形成了。教师就不会只是关注考试成绩,还有了文化提升的幸福之旅;学生也不只是一意地追逐高分,也在着意地为自己打点文化的底色。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不但让学校更有了文化气息,也让学校有了持久的发展动力。
品牌是一种优质的生产力。我所采访的校长及学校,大多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品牌。有些本来就是名校,由于校长的努力,让其有了“更上一层楼”的景观;有些则是相对薄弱的学校,由于校长引领,教师与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巨大的变化,让学校也步入到了名校的方阵。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成就了名校长,名校长又让名校更有名气。
没有办不好的学校,没有不想成为名校长的校长。这些学校走向成功的探索过程,这些校长成为名校长的生命足迹,可以让更多的学校与校长作为“他山之石”,来攻自己之“玉”。这当是我解读名校与对话名校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我所对话的校长,我都进行了采访。不过,我几乎没有当场记录,只是用大脑过滤采访的信息,而后形成对话的基本思路。我的思路被采访的校长同意之后,我们则共同商定一个对话的时间,然后用QQ聊天的方式,少则三四小时,多则六七小时,一篇万字左右的对话文章就完成了。由于是即兴而写,就有了自然生态的特点,也有了一定的可读性。“聊天”时要求大脑必须高度运转,因为我不知道对方要发来一段什么样的文字,而却要在短暂的时间里,作出自己的理论性评价。这种富有挑战性的“聊天”,激活了我的大脑,常常让我文思泉涌,下笔成文。不过,毕竟是现场生成的文字,粗陋之处在所难免。这些对话文章我没再进行修改,尽管修改之后文章会更好一些。我认为这种生态化的文章,更属于真实的陶继新。况且,我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采访新的学校,去向新的校长学习。这种运转方式,让我一直能够吸纳教育的新鲜血液,让我有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状态,也有了精神不断提升的可能。
我对话的名校长,并非哪个权威机构界定的。很多已经是名校的名校长,而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有的学校并不是特别有名,校长也并不为更大范围的人们所知;可是,有的却很有思想与文化,不断地进行超越常规的突围,取得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成绩。我觉得,这是真正的名校长。当下未必特别有名,未来却一定脱颖而出。这种选人定文的方式有点“主观”,却可能更接近真实,更受读者的欢迎。
本书以对话文章发表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排的,未予发表者,则按对话完成的时间计。这避免了以先后判优劣的嫌疑。至于哪些更适合读者学习,只有让读者自我选取了。
特别感谢一些媒体对我的信任与支持,从2009年5月起,《中国教育报》开设了“陶继新对话名校长系列”,迄今已发表了53篇,即53万来字。其他如《人民教育》、《现代教育导报》、《创新教育》、《基础教育论坛》、《教育时报》、《学校品牌管理》等报刊,也发表了我的一些对话文章。在此,一并表示谢忱。
需要说明的是,书中的校长简介,是文章发表或对话时校长提供的。此后变化与发展的内容,书中均未提及。
文章出版之后,读者会有不同的评说。对于褒奖,我将作为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对于批评,我则作为省检自身的一种忠告。在此,对于关注本书的所有读者,致以诚挚的谢忱!
陶继新
2012年7月1日于济南
其它信息
装 帧:简装
页 数:306
开 本: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