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以24节气为经线,以读写能力为纬线,采用讲故事、读经典等形式识节气、学成语,积淀语言,普及气候、民俗常识,把语文的学习放入自然的源泉中去,把节气当作写作的内容,有效培养习作意志力、敏感力、故事力。这是一门好玩的中国24节气的文化课程,同时又是一门好玩的小学语文的写作课程,可供小学语文老师借鉴参考。
作者简介
谈永康,上海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的教研员,先后在江苏省吴江市实验小学、吴江市教育局教研室、苏州市实验小学松江区中山小学等单位任语文教师、教研组长、教科室主任、校长助理等职。曾出版《传递幸福——我的语文教育手记》一书。主要教育文章有《在自由表达的天空翱翔》、《起步阅读四思》、《阅读重要作文》、《还教师以自己的灵魂》、《提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质量》等。
目录
序一 跟着节气学语文/崔允漷
序二 奇妙的“杂”书——写给小读者/管建刚
第1课 立春
听着老师讲故事:龙女拜观音
借着影像认事物:麻雀
看着照片学成语:威风凛凛
读着名作识节气:城市的麻雀
跟着老师看节气:江南的春节
随着节气练写作——意志力:拍照写立春
第2课 雨水
听着老师讲故事:崇明水仙的两个传说
借着影像认事物:水仙
看着照片学成语:春寒料峭
读着名作识节气:水仙
跟着老师看节气:阳光灿烂的日子
随着节气练写作——说明力:说说元宵
第3课 惊蛰
听着老师讲故事:山茶花的故事
借着影像认事物:茶花
看着照片学成语:春风化雨
读着名作识节气:早春
茶花赋
跟着老师看节气:鸟在惊蛰
随着节气练写作——描写力:惊蛰前后
第4课 春分
听着老师讲故事:邓尉探梅
借着影像认事物:梅花
看着照片学成语:含苞待放
读着名作识节气:对一朵花微笑
跟着老师看节气:花草开始笑了
随着节气练写作——抒情力:春天来了
第5课 清明
听着老师讲故事:寒食节
借着影像认事物:樱花
看着照片学成语:桃红柳绿
读着名作识节气:清明
春
跟着老师看节气:生如春花烂漫
随着节气练写作——敏感力:清明时节
第6课 谷雨
听着老师讲故事:谷雨的由来
借着影像认事物:紫藤
看着照片学成语:繁花似锦
读着名作识节气:紫藤萝瀑布
跟着老师看节气:万物崭新而从容
随着节气练写作——抒情力:这个季节
第7课 立夏
听着老师讲故事:香樟树的故事
借着影像认事物:香樟
看着照片学成语:悠闲自在
读着名作识节气:小池
麦子
跟着老师看节气:迎接夏天
随着节气练写作——意志力:立夏
第8课 小满
听着老师讲故事:麦子的故事
借着影像认事物:麦子
看着照片学成语:生机勃勃
读着名作识节气:鲜花的早晨
跟着老师看节气:岁月繁茂
随着节气练写作——描写力:猫咪的小满
第9课 芒种
听着老师讲故事:屈原沉江
借着影像认事物:燕子
看着照片学成语:嗷嗷待哺
读着名作识节气:燕子
跟着老师看节气:2011年的端午
随着节气练写作——议论力:说说英雄
第10课 夏至
听着老师讲故事:八仙花的传说
借着影像认事物:夹竹桃
看着照片学成语:舐犊情深
读着名作识节气:花的学校
跟着老师看节气:最长的白天
随着节气练写作——说明力:跟别人说说蜀葵
第11课 小暑
听着老师讲故事:榆树村
借着影像认事物:榆树
看着照片学成语:姹紫嫣红
读着名作识节气:夏
跟着老师看节气:暑假,到老家去
随着节气练写作——意志力:橘子的幸福
第12课 大暑
听着老师讲故事:那时候的“低碳”
借着影像认事物:凌霄
看着照片学成语:风起云涌
读着名作识节气:下大雨
跟着老师看节气:在最热的日子里
随着节气练写作——议论力:迟开的花朵
第13课 立秋
听着老师讲故事:牛郎织女
借着影像认事物:蝉
看着照片学成语:出水芙蓉
读着名作识节气:爱莲说
荷花
跟着老师看节气:“立秋”这一天
随着节气练写作——意志力:拍照写立秋
第14课 处暑
听着老师讲故事:目连救母
借着影像认事物:太阳花
看着照片学成语:争奇斗艳
读着名作识节气:种一片太阳花(节选)
跟着老师看节气:夏天就要过去了
随着节气练写作——描写力:苏铁的变化
第15课 白露
听着老师讲故事:嫦娥奔月
借着影像认事物:木槿
看着照片学成语:秋高气爽
读着名作识节气:水调歌头
月迹(节选)
跟着老师看节气:等待月亮
随着节气练写作——记叙力:编故事
第16课 秋分
听着老师讲故事:桂花与桂花酒
借着影像认事物:桂花
看着照片学成语:枝繁叶茂
读着名作识节气:过故人庄
没有秋虫的地方
跟着老师看节气:天凉好个秋
随着节气练写作——敏感力:秋天来了
第17课 寒露
听着老师讲故事:辣椒的歌
借着影像认事物:辣椒
看着照片学成语:叶落归根
读着名作识节气:秋颂
跟着老师看节气:菊花还没有开
随着节气练写作——说明力:介绍寒露
第18课 霜降
听着老师讲故事:有一种菊花叫醉陶
借着影像认事物:台湾栾树
看着照片学成语:独行踽踽
读着名作识节气:秋风的手
跟着老师看节气:雨落无声
随着节气练写作——议论力:七嘴八舌话秋天
第19课 立冬
听着老师讲故事:金银花的传说
借着影像认事物:金银花
看着照片学成语:秋风落叶
读着名作识节气:落叶
跟着老师看节气:立冬,在天津
随着节气练写作——意志力:拍照写立冬
第20课 小雪
听着老师讲故事:陶渊明与菊花
借着影像认事物:菊花
看着照片学成语:风和日暖
读着名作识节气:晚秋初冬
跟着老师看节气:叶落、野猫与其他
随着节气练写作——描写力:我是一片银杏叶子
第21课 大雪
听着老师讲故事:“金腰带”和“钥匙花”
借着影像认事物:红掌
看着照片学成语:如影随形
读着名作识节气:问刘十九
冬天
跟着老师看节气:大雪未雪
随着节气练写作——描写力:走近苏铁
第22课 冬至
听着老师讲故事:吃冬节丸
借着影像认事物:火棘
看着照片学成语:松柏之茂
读着名作识节气:冬至夜思家
风中的鸟巢
跟着老师看节气:冬至,夜晚最长最温暖
随着节气练写作——敏感力:变化,在冬至
第23课 小寒
听着老师讲故事:蜡梅原本无香味
借着影像认事物:蜡梅
看着照片学成语:纵横交错
读着名作识节气:发寒独秀蜡梅花
跟着老师看节气:最美是蜡梅
随着节气练写作——记叙力:的自述
第24课 大寒
听着老师讲故事:祭灶的传说
借着影像认事物:迎春
看着照片学成语:天寒地冻
读着名作识节气:雪
跟着老师看节气:去年大寒逢大雪
随着节气练写作——抒情力:过年了
跋 悄悄地提醒/谈永康
精彩节选
跟着节气学语文
崔允漷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一词在我国宋代已出现在朱熹的《朱子全书·学六》中:“宽着其限,紧着课程。”大意是学习的范围和进程。西方的“课程”一词源于拉丁语,本意指跑道,引申为学习路线,再发展为有计划的学习进程。
课程改革成了当代教育改革的标志。从“教学”到“课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乃至“校本课程”、“短课程”等诸多新名词的层出不穷,一次次地表明当前教育改革正日趋活跃与深入,呈现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春之景象。永康这次送来他用3年时间编著的《节气里的读写——小学生24节气课程》,让我再次强烈地感受到了中国一线教师(教研员)的教改热情与专业精神。
跟多数教师编写的拓展课程有着显著的不同,永康的这门课程不是象牙塔式的闭门造车,而是一边实践一路摄影,数年写作“做”出来的。我读着读着,渐渐被吸引,感受到这门课程独特的味道。
一是传统文化的“儿童化”
当今中国,多少儿童沉溺“三片文化”(微软芯片、肯德基薯片、好莱坞大片)的消费之中,不少有志之士深深忧虑我们的孩子与传统文化越来越远,与大自然越来越远。大家都知道传统文化的力量,但如何教育,让文化内化为孩子的精神,则需要艺术。永康的“节气”课程,内容清浅,挖掘了生活中的农业现象、民俗活动来介绍常识,又拍摄了照片来诠释、记录节气,而精心选择的诗文经典又从文学的角度表达了作家、诗人眼里的节气,让人切切实实地感到: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些在过去那么有用,而今依然鲜活。从儿童的眼光来看待传统文化,从儿童的需求来开展节气课程,“儿童化”这是永康这本书最有特色、也做得最为成功的地方。
二是语文学习的“生活化”
语文是母语课程,照理是学生最爱学也最容易学好的,但事实恰恰相反,结果更让人担忧。问题出在哪里?语文被“框”在语文书中,被“拦”在钢筋水泥的教室之内,没有接到生活的“源头活水”,这些显然是不可忽视的原因。永康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这次他借助“节气”,打通语文与生活、与自然的天然通道,看着照片学成语、认事物,把词语的学习放入自然的源泉中去;读着名作识节气,用文字帮助学生丰富感受、积淀语言。这种“语文学习生活化”的构想,在实践中受到了孩子的欢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永康在书中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写作力训练系统。他针对目前小语教材习作安排缺乏系列、教师指导相对缺失的现状,从小学生身心特点出发,一步步培养孩子发现和表达的能力,他把故事力、意志力和敏感力的训练融合在24个古老而年轻的节气里,贴近学生生活,操作性极强。
跟着这本书,看看,听听,玩玩,累了停下来想想,发一会儿呆,写一点儿文字,就这样,孩子慢慢地穿越了中国的节气,也渐渐悟得了语文的秘密。
可以想象,永康带着孩子,循着24个节气一路“走”下去,一年做这么一件事,漫长,而又短暂,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次美好的旅行,也是一次有价值的探索。
两年前,永康成为我所一名高级研修班的学员,我是他的课题研究导师。他对教育的热爱、对研究的投入,给我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他在我们的指导下做“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习作教学”研究项目,选取实验班,收集分析数据,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关研究成果在全区推广使用,撰写的课题论文公开发表,并接连在区、市、全国获一等奖。可喜的是,永康并没有停止研究的脚步,而是继续深入,并且开始涉足阅读素养量表研制,以期改进小学阅读教学,让更多的孩子喜欢语文。我在这里祝福他,永康们的努力,表明中国中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希望之火正在燎原!
是为序。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课程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
其它信息
装 帧:简装
页 数: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