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第六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小学)主体内容的结晶,精选了18位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公认的优秀教师的精彩课例,并选择了听课教师有代表性的评价意见汇集成书,对于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富有启发意义。
主编简介
陶继新,山东教育社编审、原总编辑。现任《创新教育》(报道版)执行主编、中国孔子基金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会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5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
目录
序 陶继新
课堂实录
《习作指导——仿写》课堂教学实录 张琪
听课回响
仿写,点亮学生的写作之路
模仿的是形式,激荡的是思想
课堂实录
《爸爸的老师》课堂教学实录 贾志敏
《学新课标,教真语文》讲座实录 贾志敏
听课回响
小学语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
大道至简返璞归真
课堂实录
《女娲补天》课堂教学实录 于婷
听课回响
繁华过后见真淳
“幸福”课堂“非常”享受
课堂实录
《识字8》课堂教学实录 郑玉茹
听课回响
生活中孕育方寸间烙印
高楼平地起学富先字词
课堂实录
《爸爸的围巾》课堂教学实录 杨修宝
听课回响
“一条围巾”牵动的心
好书要这样读,语言要这样品
课堂实录
《伯牙绝弦》课堂教学实录 罗凯
听课回响
以读促悟情动辞发
最是无琴更有情高山流水是知音
课堂实录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堂教学实录胡汉丽
听课回响
此生原为读书来
经典启蒙浸润人生
课堂实录
《剪枝的学问》课堂教学实录 薛法根
听课回响
感受教学大道简约之美
跟着薛法根老师学“剪枝”
课堂实录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堂教学实录 李涛
听课回响
将理性与智慧融入语文课堂
让思维自由飞翔
课堂实录
《莫泊桑拜师》课堂教学实录 吴丽平
听课回响
一节立意高远的课
叙述条理层层推进
课堂实录
《幸福人的衬衣》课堂教学实录 孙双金
《我的语文教学的五点主张》讲座实录 孙双金
听课回响
海纳百川幸福永远
追求情智共生的课堂
课堂实录
《桂花雨》课堂教学实录 虞大明
听课回响
桂花香沁人心脾略读课别样精彩
课堂实录
《故事接龙》课堂教学实录 韩艳红
听课回响
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为孩子插上自由想象的翅膀
课堂实录
《活见鬼》课堂教学实录 戴建荣
听课回响
唤醒·沉醉
徜徉国学殿堂的吟唱教学
课堂实录
《文成公主进藏》课堂实录 蒋军晶
听课回响
用“简单”还原语文教学的本真
解构与开放, 简约而不简单
课堂实录
《捉虫小记》课堂教学实录 丁慈矿
听课回响
优雅的课堂实用的语文
走进文本捕捉灵性
课堂实录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课堂教学实录陈琴
《素读与吟诵》讲座实录 陈琴
听课回响
回归经典传承民族文化
吟诵经典爱上国学
课堂实录
《孔子游春》课堂教学实录 王崧舟
《〈孔子游春〉的语用学思考》讲座实录 王崧舟
听课回响
美的课堂真的教育
诗意课堂我心向往之
精彩节选
这本书是“第六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小学)主体内容的结晶,也是应广大与会人员的要求结集的。
人文教育是将人文精神,通过教育活动、环境熏陶等方式和途径,内化为人的品格因素,实现对人的精神世界全面塑造的教育。它是健康人格塑造、人性境界与人生理想提升以及个人社会价值实现途径等方面的教育,目标是人的精神素养。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考,连续六年来,我们举办了“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
当下语文教学人文性存在问题是毋庸置疑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状态不佳,课堂教学的质与量存在问题,精神品质很难有效形成。本来,语文应当是教师最爱教与学生最爱学的学科,可事实却恰恰相反。语文教师是需要高品位的文化支持的,没有对经典文本的大量
阅读甚至背诵,就不可能形成属于自己的优质语系。可是,现在的一些语文教师,平时很少读书,特别是很少阅读与背诵经典文化;教学参考书成了他们必备之书,甚至成了教学的唯一依靠。结果,教起学来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语言,也没有生命的激情,只是成了教学参考书的传声筒。这样的教师,并不是说备课不认真,可是,由于没有文化积淀,只是鹦鹉学舌,当然就没有了人文的色彩。更重要的是,教学若干年后,甚至连在大学里学到的一些文化也丢掉了。于是,上课不再快乐,也不会精彩,而是一味的应付,甚至是一种痛苦。其实,更苦的是学生,他们不喜欢教师的课,可又要正襟危坐在教室里,迫不得已地听下去,而且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整整十二年。于是,学习语文就成了一场又一场的心力交瘁的苦役,非但无法形成真正意义的语文品质,甚至连心理也很难健康起来。
教师如何才能教得精彩?如何才能乐在其中?关键不是备课到三更半夜,也不是将教参书背得滚瓜烂熟,而是用爱心与已有的文化积累,激活每一次教学。备课要备学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是,为什么在“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上执教的一些名师,课前并不认识当时所教的学生,课上得依然精彩纷呈?其实,人们一般所谈的备学生已经步入了误区。备学生并不只是认识了每一个学生,知道各个同学的名字,对他们的性格清清楚楚;其中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那就是真正知了学生生命的潜能,以及深埋在他们心中的对语文学习的无限渴望,特别是如何将这种潜能开发并满足学生的这种渴望,从而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交互的快乐场。教师如果对这些问题一无所知就去备学生,那就是一种浅层次的备课,根本没有抵达备课的高层境界,甚至有可能备得越认真,越是教不好。“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的一些名师则不然,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很快激活了学生求知与乐学的内在需求,让他们感到学习语文原来还可以如此富有情趣,自己竟然还有如此之大的潜力。看来,不是学生不行,而是教师没
有认识到学生的内在能量。当然,如果自己没有足够的文化储备与智慧能量,即使认识到了,也不可能触摸到学生那根本来就很敏感的生命琴键。其实,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与文化积淀,才是激活学生生命的本质所在,才是学生课堂学习高质多量且又快乐的源泉。
“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中,一些名师的课堂教学,不只是当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其中还有其他重要的因子在活跃。因为所有技巧的背后,都有一种深厚文化与大爱之心和谐而成的“道”的力量在活动。当然,这种“道”也并不是一直处于隐藏状态,有时也显见于课堂教学的场景中。他们在课堂上的“见机行事”,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往往是点燃课堂教学之火的最美妙的“瞬间”,让学生及其听课的老师在感到妙不可言的同时,惊叹其超越常人的智慧,惊叹学生智力超常发挥的不可思议。而这本书中的一些“课堂实录”,则生动地还原了这种精彩,从而让更多听过他们课的教师重温其中的生动场景,让未曾听过他们课的老师也能深入其中品味其中的奥妙。然后,进行自我反思,再考虑如何“学而时习之”,让自己的教学起死回生,并焕发出生机来。
也许有人说,这本书中收录课堂实录的执教的十八位教师,名气大小是很不一样的:有的是中国小语界大师级的顶尖级人物,有的则只是在某一个区域小有名气。是的,他们之间的差异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可是,正像我们的读者也存在差异一样,读者的需求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教师尽管初出茅庐,却有一鸣惊人的表现,课堂上的亮点也是频频闪现的。所以,整个会议中的名师的课堂教学风格不同,水平不一,正是有了这种“起伏”与“节奏”,才有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妙道。这样,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才能各取所需地进行研讨,才能“化而裁之”、“变而化之”地形成自己的东西。
正是基于这种思考,本书在编排的时候,没有根据讲课教师知名度的大
小排序,而是依据“第六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小学)上讲课的先后顺序编排的。
每篇课堂实录之后,各附上了当时听课老师的两篇体会文章,称之“听课回响”。因为听课之后,一千多位与会代表都有很多感想,不少人还诉诸文字。这些文字,由感而发,深受读者欢迎。这一“创意”非我所想,而是来源于一线听课的教师。我深信基层教师是最有发言权的,也相信他们“听课回响”的文章有着不小的价值。
“第六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小学)除了上课的名师,还有一些知名教育名家报告,质量非常高,影响非常大,因受篇幅限制,并未收入本书,敬请读者谅解。
从2009年到2014年,“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已经办了六届,而且人气越来越旺,以至到了“人满为患”的地步。所以,万分感谢历届为我们会议上课的语文界的名师,也感谢众多参会的语文教师、校长和科研人员,以及支持他们学习的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是他们让会议有了品质,有了影响,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在此,作为主持举办这一会议的我来说,真诚地向你们说一声:“谢谢了!”
作为“第六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主办单位的中国教育报刊社宣传策划中心,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威望,其“宣传策划”的意义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作为协办单位的福建教育出版社、中华书局经典教育推广中心,对会议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让会议拥有了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作为承办单位的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局与山东鲁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为办好会议作出了很大的努力,让会议显现了高端会议的品质;而媒体支持单位《教师博览》、《新教师》也一一送来了精神佳品。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周易》中的一句话:“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会议的成功,是一种合力的结果,也是一种共赢的事业。这本书的出版,则记载了
这种合作共赢的美好。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2015年5月,又要举办“第七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小学),这本书将作为这次会议的会议材料赠送给每位代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并学有所得。而且,同样要有“课堂实录”与“听课回响”结集出书。我们期待这一成果的结晶能有“更上一层楼”的品质。
这本书得以出版,福建教育出版社功不可没。作为在全国很有影响的教育类出版社,多年来一直是“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坚强有力的支持者。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中,他们也不可能不关注出版的经济效益,可是,他们更注重了社会的效益,这令我很是感动。不管是黄旭社长,还是成知辛主任,以及我所接触过的其他编辑,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更多是社会担当精神、“以文会友”的真诚,以及视读者需求为生命的服务意识。这让我在对他们深表感激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对他们有了一份敬意。我在福建教育出版社出过十几本著作,留存下来的,不只是文本成果,还有感情与精神的丰盈。而这本书尽管不是我的著作,我只是主编,可是,它依然为我与出版社之间架起了生命融通的桥梁。
我突然觉得,当感恩在我心里回旋的时候,我也就幸福起来了。
陶继新
2014年12月6日于济南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开 本:异型16开 字 数:383千字
|